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90篇
  免费   1046篇
  国内免费   4605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38篇
  2022年   463篇
  2021年   489篇
  2020年   433篇
  2019年   489篇
  2018年   351篇
  2017年   426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850篇
  2013年   672篇
  2012年   766篇
  2011年   877篇
  2010年   766篇
  2009年   852篇
  2008年   934篇
  2007年   781篇
  2006年   774篇
  2005年   858篇
  2004年   887篇
  2003年   756篇
  2002年   567篇
  2001年   549篇
  2000年   472篇
  1999年   436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362篇
  1996年   327篇
  1995年   353篇
  1994年   308篇
  1993年   295篇
  1992年   309篇
  1991年   266篇
  1990年   263篇
  1989年   259篇
  1988年   111篇
  1987年   126篇
  1986年   93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8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32.
化石人类的口腔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波 《化石》1990,(1):14-16
翻开祖国原始社会早期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中华民族远古祖先创造的绚丽璀璨的物质文化。可是,你曾想过吗?它凝结着早期人类多少艰辛的往事啊。尽管飞逝的时光岁月舔尽了人类在这一遥远时期的许多往事,但是,古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却告诉人们这样的史实:远在距今几十万年、几万年、几千年前的史前时期,以牙周病、氟牙症、龋病、牙槽脓肿、磨耗症等多种症状表现出来的口腔疾患,在当时就已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33.
中国九个人群耵聍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翁自力  金锋 《人类学学报》1990,9(3):236-243
报道了九个人群的耵聍位点基因。计算表明中国各族人群在耵聍位点上的遗传分化程度非常大,固定指数F_(ST)=0.22。本文根据耵聍基因频率在我国和邻近地区的分布趋势,认为亚洲东北地区应是干型基因的起源地,目前世界上耵聍位点基因频率分布格局主要是基因扩散的结果,而非选择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34.
桂西壮族手皮纹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诚  李宝珠 《人类学学报》1990,9(2):139-146
本文对广西西部500例健康壮族大、中学生的手皮纹进行了观察分析,计算出各型指纹频率、指纹脊线总数、指纹频度指数、atd角度、a-b脊线数、τ距比、主线横向指数、皮纹花样出现率、掌褶纹出现率共九项基本参数,并将这些数值与汉族作了比较,桂西壮族的手纹与汉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民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5.
杜若甫 《遗传学报》1990,17(3):243-248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PAGIF)和免疫吸引技术,研究了3个地区汉族人群的C6多态性。得到的基因频率如下:漳州市——C6*A:0.4634、C6*B:0.5000、C6*R:0.0366(C6*B2:0.0317);成都市——C6*A:0.4975,C6*B:0.4484,C6*R:0.0545(C6*B2:0.0395);哈尔滨市——C6*A:0.4708,C6*B:0.5219,C6*R:0.0073(C6*B2:0.0073)。蒙古人种的C6*A频率一般都低于0.5,高加索人种的C6*A频率一般都高于0.6。黑人则介于两者之间。蒙古人种与高加索人种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前者的C6*B2频率在0.03到0.07之间,而后者几乎没有C6*B2。  相似文献   
36.
胡三觉  翁志成 《生理学报》1988,40(5):437-443
在大鼠尾部,重复压力刺激皮肤感受野,当间隔时间小于2min时,多觉型伤害性感受器的单位放电数随间隔时间的缩短而减少。压力与辐射热交叉刺激同一感受野,随后刺激的放电数也显著减少。皮下注射致痛剂引起持续性放电的背景上,分别向感受野施加按压、辐射热或电针刺激,随着放电增多后出现一个放电减少的过程。刺激支配尾部的交感神经则使减少的放电显著增多。结果表明,多觉型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激兴奋后有个感受性降低的过程。本文讨论了这一过程在按摩、针灸缓解痛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37.
在无菌条件下,用快生型大豆根瘤菌ZA1、ZA1:接种栽培大豆,从根系现瘤初期,中期,直至成熟期,发现由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形成的根瘤含菌组织中,菌体形态分化不明显,随着瘤龄增长到一定时期,菌体的直径由0.5μm增至0.9μm,繁殖率亦随瘤龄的增长而增长。  相似文献   
38.
基因工程的目的之一是增加在细胞中所需的基因产物的表达量。首先用大量生产的宿主有大肠杆菌和一些其他的细菌。但是当细菌作为宿主时存在着几个问题,例如多肽糖基化缺陷、寄主蛋白酶造成的产物降解及缺乏分泌等。采用哺乳类动物细胞可排除上述问题,但要大量生产,仍然存在着许多与培养系统的复杂性及效率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木耳和毛木耳的极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polytricha)的同一子实体弹射、分离30个单孢子并发育成单核菌丝体,各自分成3组,以10×10方式进行单核体两两配对。取两配对单核体交结处菌丝体块到新的平板上继续发育并插入无菌的盖玻片让其菌丝爬上。后利用双苯并咪唑(Hoechst 33258)染色,在萤光显微镜下逐块检查配对后菌丝体细胞中核的数目。如果出现双核,再加以检查锁状联合以验证,则为配对亲和。不亲和者仍为单核。根据配对行为进行不亲和因子分配决定其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木耳和毛木耳担孢子的性别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a所控制。属典型性二极性(bipolar)异宗结合。  相似文献   
40.
本文报道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花粉外壁透射电镜资料,与杉科各属花粉特征做了比较,根据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水杉花粉外壁由外壁外层和外壁内层组成,外壁外层由昆密联结的颗粒层和分布稀少的乌氏体组成,后者表面具小刺及不明显的纵向小沟,外壁内层具有十分清楚的片层状结构,由10-15片组成,全部片层均具三层壁结构,最外面(靠近外层)的几片,三层型结构特别清楚,明晰。有的三层型结构层中间的白线松散,形成三根极细的白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