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8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175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报道云南富民盆地安宁组中首次发现了Dicheiropollis花粉。根据这一花粉的出现和整个孢粉组合特征,其时代可确定为早白垩世的Berriasian至Barremian期。作用提出这一地区应属于北冈瓦纳微古植物地理区,反映了干旱与炎热的热带气候,并对古生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2.
湖北丹江口市早始新世梳趾鼠类新属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描述了采自湖北丹江口市下始新统上段的两件早期梳趾鼠类标本,其中V10839订为李氏鄂豫鼠(Hohomyslii),为原始的豫鼠科分子;V10840被鉴定为钟健鼠科分子,属种未定。对新属种与已有属种的对比分析表明早期梳趾鼠类演化快,方向多。  相似文献   
993.
湖北房县豕齿兽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在湖北省岳县罗家沟始新世地层中新近发现的哺乳类,其中包括踝节目豕齿兽科豕齿兽属一新种──房县豕齿兽(Hyopsodusfangxianensissp.nov.)依据该新种的进化水平,进一步确定产化石的油坪组的地质时代为早始新世,但就化石层本身来说,很可能是早始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994.
辽宁早白垩世一新的反鸟化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记述了在辽宁朝阳地区,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一种新的小型鸟类。依据它所具有的以下几点特征:(1)胫跗骨远端髁间沟窄,远视内髁前缘较为平缓;(2)第四骨相对较为细弱;(3)坐骨近端向背方伸出一个显著突起;(4)胸骨侧突细长,并在远端扩大。本文将其归入反鸟亚纲(Enantiornithes)。此外,依据新材料所特有的,头骨及跗骨远端的结构,不同于其它反鸟亚纲鸟类的特点,本文建立了一鸟类的新属新种:郑氏波罗赤鸟Boluochiazhengi。最后,本文通过对新材料和现生鸟类在爪的形态,头骨结构等方面的比较后认为,Boluochia可能为一类以树栖生活为主,并较为凶猛的鸟类。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和电子计算机实时采样技术,研究了特异性抗原(卵白蛋白0.25μmol/L)对致敏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特异性抗原激发后,致敏心肌动作电位发生了下列改变:2min左右APD_(50)、APD_(90)明显延长;5min后,APD_(50)、APD_(90)、3期时程明显缩短;20min以后,上述改变逐渐恢复。心性过敏反应可诱发早期后除极(发生率55%)和触发活动,形成快速自发动作电位(发生率40%),早期后除极在低频驱动(0.2-1.0Hz)时易于发生,且在2min左右多见。结果提示,心性过敏反应诱发的动作电位时程的变化、早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可能和超敏反应时发生的快速自律型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996.
动物胚胎发育讲座(一)──动物胚胎早期发育概况张天荫(山东大学生物学系济南250100)1生殖细胞与受精生殖细胞的发生在后生动物大致相似,都要经过增殖期、生长期和成熟期。增殖期乃是精(卵)原细胞经过多次有丝分裂使数量不断增加;生长期是部分精(卵)原细...  相似文献   
997.
1989和1990年在湖北省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学堂梁子上相继发现两具远古人类的颅骨化石。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已鉴定的有18种,其中大熊猫武陵亚种、桑氏鬣狗、爪哇豺、中国猴莫、云南马、小猪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表明该地点的时代属中更新世早期或稍早。两具颅骨的形态特征比较复杂,既有明显的直立人特征,又具有某些早期人的性状。综合观察分析,直立人的特征占主要,归入直立人范畴更合适,与中国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比较  相似文献   
998.
人妊娠5-8周的胎盘绒毛经匀浆后,用2mo1/Lurea-PBS提取,通过Heparin-Sepharose4B亲和柱层析,再经SepharoseCL-6B凝胶过滤层析,得到人早期胎盘纤维连接蛋白(earlyplacentafibronectin,epFN)。经还原及非还原SDS-PAGE和免疫印迹电泳分析,epFN分子量约500kD,是由两个250kD亚基组成,与人足月胎盘纤维连接蛋白(termplacentafibronectin,简称tpFN)相似,而大于人血浆纤维连接蛋白(plasmafibronectin,pFN)。epFN与抗人pFN抗体及抗人羊水纤维连接蛋白(amnioticfluidfibronectin,简称amFN)的三个主要功能区单抗均可发生反应。与五种植物凝集素结合力实验表明,epFN在糖基组成上与pFN和tpFN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介绍了福建将乐玉华洞剖面(ZYI)的■类动物群,计9属18种,根据■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带:1)Pseudoschwagerina miharanoensis带,2)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3)Eoparafusulina shengi带和4)Staffella pseudosphaeroidea带。这些■类动物群的发现,不但为福建省二叠系■类生物地层提供了新的素材,而且对华南地区二叠系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华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地层中,微生物岩发育,其中所发现的蓝细菌以结构、构造比较简单的微球状蓝细菌为主。四川广安谢家槽剖面下三叠统夜郎组底部产有一套厚约20m的凝块岩,通过对凝块岩薄片的显微镜照片观察,发现其中产有丰富的、保存精美的疑似的蓝细菌化石,它们清楚地展现了比此前所报道的蓝细菌更为复杂的内部结构、构造。根据其特点,可以分辨出四种主要类型:疑似的花冠状蓝细菌,疑似的蛛网状蓝细菌,疑似的嫩芽状蓝细菌和疑似的似管状蓝细菌,文中对它们进行了详细描述。另外,在研究的凝块岩薄片中,还发现了有些黑色的条带,这些条带并没有覆盖整个凝块岩,只是覆盖一部分,其中蓝细菌的结构、构造与条带外的微生物岩中的蓝细菌有着很大区别,条带中的黑色物质远比条带外的多,围绕这些黑色物质的丝状体呈网孔状,而条带外的丝状体则呈长条形或椭球状。这些黑色的条带很可能是原始的蓝细菌生物膜,文中称之为疑似的蓝细菌生物膜,这也是早三叠世蓝细菌生物膜的首次报道。对蓝细菌生物膜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蓝细菌的生长过程以及生物膜在微生物岩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