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0篇
  免费   653篇
  国内免费   1621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91.
青稞中β-1,3葡聚糖酶的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1,3-葡聚糖酶[EC.3.2.1.39]存在于大多数的高等植物中,它们由一个小的基因家族编码,在植物不同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NaCl抽提、硫酸铵分部沉淀和2步离子交换法和分子筛从青稞的胚芽中提纯得到了一种β-1,3-葡聚糖酶。在非变性电泳中纯化的β-1,3-葡聚糖酶用银染只有一条蛋白带,运用底物进行的活性染色时在相同位置也只显示一条酶活性带。此活性染色可以直接在电泳胶板上快速鉴定和检验β-1,3-葡聚糖酶。纯化的β-1,3-葡聚糖酶在还原及非还原条件下的SDS-PAGE变性电泳中,呈现一条分子量为32kD的主要蛋白带及2条低分子量的弱带,表明此酶无链内二硫键存在。等电聚焦分析显示其等电点为8.1。上述结果表明纯化得到的是一种碱性β-1,3-葡聚糖酶。  相似文献   
992.
CO2和O3浓度倍增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豆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赵天宏  史奕  黄国宏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2):2229-2232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模拟大气CO2和O3浓度倍增及其交互作用(开顶箱法)对大豆叶肉细胞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促进了大豆叶绿体的发育,内含淀粉粒积累明显增多、体积增大;叶绿体被膜保持完好;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整齐,而O3浓度倍增抑制了叶绿体内淀粉粒的累积,并导致叶绿体被膜破碎,片层解体,严重地破坏了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CO2和O3浓度倍增的交互作用对叶绿体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二者浓度呈梯度增加对叶绿体的损害作用要大于二者浓度持续倍增对叶绿体的影响,进一步表明CO2正效应对O3负效应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993.
长期施肥条件下黄土旱塬土壤N03^--N的淋溶分布规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黄土旱塬区,长期施肥对土壤剖面NO3^-1—N含量和分布有显著影响.施用化学氮肥,土壤剖面中出现NO3^-1—N的淋溶与深层累积,而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有减弱NO3^-1—N向更深层淋溶的作用.单施氮肥处理(N),NO3^-1—N的累积峰深度最大,为120~200cm;N、P有机肥配施处理(NPM),NO3^-1—N的累积峰值最高,但峰深度降低至60~120cm;N、P配施(NP)累积深度为80~140cm.不施氮肥,分布在土壤剖面中NO3^-1—N含量显著降低.氮肥用量愈大,NO3^-1—N的累积量愈大.N、P配施可以有效降低NO3^-1—N累积.在同一氮肥用量下,NO3^-1—N累积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94.
长期施肥对NO3^——N深层积累和土壤剖面中水分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研究了旱地农业系统中,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降水对NO3^--N积累、剖面水分分布以及N有收量、回收率影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和氮肥施用量显著影响作物产量。施用氮肥在土壤剖面中造成NO3^--N深层积累,其中NPM处理累积层位于60-120cm,累积量相当于3.0年的年度施肥量(120kg·hm^-2),NP处理累积层位于80-140cm,相当于1.4年施肥量。随着降水的年际间波动,进化论在丰水年、平水年还是干旱年,NPM处理耗水量>NP处理>M处理>P,CK处理。12年不同施肥造成了土壤剖面水分差异。冬小麦播种前不同施肥处理0-100cm水分剖面分布差别不大,NPM处理、NP处理(除丰水年外),土壤100-300cm含水量迅速降低,干旱年M处理缓慢降低,P和CK处理在任何年份变化都不大,氮肥回收率随着降水的波动也呈现相应的高低变化,NPM、NP处理的高低波动幅度最大。NPM、NP处理NO3^--N累积与N素回收率的降低、土壤水分亏缺基本吻合。由此也反映了水分-作物-施肥三者之间存在的内在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制备抗丙型肝炎病毒NS3Ⅰ、Ⅱ型单克隆抗体,用于转HCV全长基因细胞免疫组化定位。方法:克隆表达HCV-NS3Ⅰ、Ⅱ型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筛选分泌HCV-NS3Ⅰ、Ⅱ的细胞株,制备腹水,纯化IgG。结果:制备出3株抗HCV-NS3Ⅰ、Ⅱ单克隆抗体,有2株为IgG-1型,1株为IgG-2b型,对转HCV全长基因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胞浆为阳性。结论:制备的抗HCV-NS3Ⅰ、Ⅱ单抗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侧脑室注射组胺H3 受体激动剂R α 甲基组胺对哮喘豚鼠气道内P物质样免疫反应物的影响。方法 豚鼠首先腹腔注射卵蛋白致敏 ,给药组给予豚鼠股静脉注射卵蛋白激发哮喘发作后 ,再侧脑室注射组胺H3 受体激动剂R α 甲基组胺 (5 μg)。哮喘组豚鼠在诱发哮喘发作后侧脑室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豚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经肺动脉灌注 4 %多聚甲醛 ,取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 ,冰冻切片 ,做P物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气管、支气管和肺泡间隔内的P物质样免疫反应物在哮喘发作组明显多于对照组 ,在给药后 10min组明显少于哮喘组 ,给药后 2 0min组已接近正常组。结论 经侧脑室途径激动中枢组胺H3 受体后 ,哮喘豚鼠呼吸道内神经源性炎症介质P物质减少 ,提示中枢组胺H3 受体参与对哮喘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的调控。  相似文献   
997.
"沙漠人参"锁阳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锁阳这一传统中药植物中的维生素、矿质元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开发利用作了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索人磷脂酰肌醇 3 激酶γ(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PI3Kγ)基因 3′端非翻译区内AU富含区是否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作用 ,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其 3′端非翻译区 (UTR)内存在0 9kb的AU富含区 ,其中包括 4个AU富含元件 ,以及 1个与众多基因非翻译区高度同源的长 130个碱基的区域 .将AU富含区插入报告基因egfp的下游构建pcDNA3 egfp AUR表达载体 .将表达载体转导NIH 3T3,74 0 2及K5 6 2细胞 ,流式细胞检测egfp的表达情况 .PI3Kγ基因 3′非翻译区AU富含区可显著降低egfp的表达 2~ 3倍 (P <0 0 1) .利用放线菌素D阻断RNA转录后 ,Northern印迹分析结果显示egfp AURmRNA较egfpmRNA不稳定 .实验结果提示 ,PI3Kγ基因 3′非翻译区AU富含区内可能存在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负调控区 ,该负调控区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mRNA的衰变  相似文献   
999.
α 半乳糖苷酶可以特异地清除半乳糖α 1,3 半乳糖抗原 (Galα1,3Galantigen) ,此抗原是引起异种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 (HyperacuteRejection ,HAR)的主要异种抗原 .将构建好的α半乳糖苷酶转基因载体通过显微注射的方式注入小鼠受精卵 ,培育出了转基因小鼠 .结果表明 ,转基因小鼠的心、肝、肾、脾、肺组织中均有人α 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 ,其表达可以有效减少小鼠器官表面Galα1,3Gal抗原的表达水平 ,可以降低转基因小鼠脾细胞对补体介导的杀伤作用的敏感性 .研究表明人源α半乳糖苷酶基因可用于研制不表达Galα1,3Gal抗原的转基因动物 ,从而可以降低异种器官移植HAR的反应强度 ,提高移植物的存活期  相似文献   
1000.
为构建和表达抗人CD3单链抗体 (scFv) 人p5 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 ,选用人IgG3上游铰链区作为抗人CD3scFv和人p5 3四聚功能域之间连接的linker .利用递归PCR法扩增人IgG3上游铰链区与人p5 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 ,克隆入pUC18载体中构建pUC18 IgG3 p5 3克隆载体 .将抗人CD3scFv克隆入pUC18 IgG3 p5 3载体中 ,构建抗人CD3scFv 人p5 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 .经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证实后 ,将融合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 B中 ,转染HeLa细胞进行表达 ,表达产物纯化后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亲和活性测定 .获得了抗人CD3scFv 人p5 3四聚功能域融合基因 ,基因全长 882bp ,可编码 2 94个氨基酸 ,与已发表的抗人CD3scFv、人IgG3上游铰链区和人p5 3四聚功能域基因cDNA序列一致 .表达产物经SDS PAGE和Western印迹实验证实为约 35kD的特异蛋白条带 ,纯化后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可以特异性地结合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细胞 ,亲和力高于scFv ,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