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2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3165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557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359篇
  2003年   419篇
  2002年   329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4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以油体作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获得安全、经济、稳定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应用于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课题,现在可以利用酵母、细菌和动物细胞生产多种药物蛋白,但这些蛋白的生产过程还存在许多问题.利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和疫苗是目前生物反应器研究的热点.油体蛋白在油料作物种子中高水平表达且易于分离,经过改造后是生产目的蛋白的一种理想栽体.介绍了油体、油体蛋白的结构以及利用植物油体蛋白表达体系这一新型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目的蛋白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相似文献   
952.
不同来源的甘露聚糖酶在组成、结构形式、理化性质以及催化功能等方面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其原因主要在于底物多样性的选择、编码基因的差异、翻译后加工修饰的差异以及酶作用微环境的影响,对此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53.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胸径结构及林木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面”上宏观调查与“点”上典型研究相结合,集中对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100hm^2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林木分布与胸径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距河道0—20m的范围内,胸径为0—4cm的幼龄胡杨占最多,达到13.24%。以后随着离河道距离的增加,幼龄胡杨所占比例逐渐减小。胸径分布范围简单,胸径为16—36cm的林木株数在胡杨林中所占的比例最多。另外,随着离河道距离的增加,胸径在48cm以上的过熟林和衰老林的比例逐渐增多。距河道0—200m的范围内,胡杨分布占整个胡杨林的80%以上。其中以疏失度为0—50%的长势较好的胡杨为主。在200—400m的范围内,疏失度为50%-75%的长势较差的过熟林和衰老林的比例开始增多。距河道400m以上,胡杨密度开始急剧下降,胡杨株数所占的比例几乎下降到5%以下。  相似文献   
954.
《生命科学》2008,20(2):257-257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和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5个科研和医疗机构的科学家组成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经过近3年的联合攻关,在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55.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L-鼠李糖(rha)调节子由三个功能相关的操纵子(operon)组成,位于大肠杆菌染色体基因组中。它编码大肠杆菌吸收和利用L-鼠李糖的蛋白,即一个鼠李糖运输蛋白(RhaT)、三个鼠李糖代谢酶(RhaB、RhaA、RhaD)以及两个调节蛋白(RhaS、RhaR)。三个操纵子均受到L-鼠李糖本身的诱导,同时以调控蛋白RhaS、RhaR和CRP(cAMP受体蛋白)为中介的正调控也参与调节。  相似文献   
956.
杨洋  刘冬生 《生命科学》2008,20(3):358-363
i-motif结构是一种特殊的DNA二级结构,它是由四个胞嘧啶重复序列在质子的参与下形成的四链螺旋,该结构只有在酸性环境才能维持,因此可以将其设计成一个质子驱动的纳米级分子机器。本文通过与其它DNA分子机器比较,详述了质子驱动的分子机器的工作机理,评价了该机器的优越性、做功能力,并介绍了其多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957.
组织胚胎学作为医学生最先接触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挂图、照片、组织切片等只提供了平面图像,而在机体中真实的结构是立体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才能将所看到的二维图形还原为事物本身的三维构象。教研室自2004年起,在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增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探索性模型比赛就是其中的一项。  相似文献   
958.
应用EXPASY服务器(http://www.expasy.oh/tools)上的SOPMA法对SLA—DR的α链和口链进行二级结构的预测,并与人的HLA—DR相应的α链和β链的氨基酸和二级结构成分比较,在此基础上同源模建SLA—DRα链、β链及复合体SLA—DR的三级结构。结果显示,SLA—DR的α链各二级结构成分α螺旋、β折叠、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的数目分别为36、61、4和69,β链中分别为42、56、16和74。α链和β链各二级结构成分与复合体SLA—DR具有高度的符合率,分别达到98.7%(α螺旋)、99.1%(β折叠)、83.3%(转角)和97.2%(无规则卷曲)。各功能区分析,SLA—DR的α1和β1区为结合抗原的高变化区。同源模建和三级结构分析表明SLA—DR的α链和口链具有独立的三级结构,并可以组成复合体SLA—DR。  相似文献   
959.
黄波罗不同根序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异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卫星  刘颖  陈海波 《植物生态学报》2008,32(6):1238-1247
 细根是树木吸收水分养分的主要器官, 其生长与周转对森林生产力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认识细根的结构特征与功能及其在根序中的分布, 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 1~5级根解剖结构(直径、皮层组织、通道细胞数目、维管束发育和菌根侵染等)进行了观察统计。研究表明: 细根直径、维管束直径以及维管束在根中所占的比例随根序增加而增加。1~3级根皮层层数、皮层薄壁细胞直径相近, 但总体呈减少趋势, 部分4级根有少量残留的皮层, 而成熟的5级根已经没有表皮及皮层组织。1~3级根具有通道细胞, 菌丝侵染率均较高; 4、5级根无通道细胞, 也无菌丝侵染。1、2级根是初生根, 无木栓层; 4、5级根是次生根, 具有完整的木栓层; 3级根中既有初生根, 也有次生根, 并逐渐形成木栓层。说明随根序升高, 细根吸收能力减弱, 输导能力增加, 抵御环境胁迫的能力增加, 有利于延长寿命。根据解剖结构、直径和根序的关系, 将黄波罗前3级根中直径小于0.8 mm、未形成连续木栓形成层、具有通道细胞的根定义为细根。  相似文献   
960.
Aims Our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Nokrek Biosphere Reserve (NBR) in the Garo hills districts of Meghalaya, Northeast India. Our aim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plant diversity,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Methods We selected a representative 1.2 hm2 stand in both the core and buffer zones of NBR.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were determined by randomly sampling square quadrats, population structure was assessed by determining age structure, and regeneration was assessed by measuring densities of seedling, sapling and adult trees.Important findings More woody species were recorded from the core zone than the buffer zone (87 vs. 81 species), and there were a large number of tropical, temperate, and Sino-Himalayan, Burma-Malaysian and Malayan elements, primitive families and primitive genera. The trees were distributed in three distinct strata,canopy, subcanopy and sapling. Subcanopy and sapling layers had the highest species richness (81% -88% ). Lauraceae and Euphorbiaceae were the dominant families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species, and a large number of families were represented by single species. Most woody species (57 % - 79 % ) were contagiously distributed and had low frequency ( < 20% ). Although stand density was high in the buffer zone, its basal area was low compared to the stand in the core zone. Low similarity and high β-diversity indicate marked difference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he stands.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was high in both the stands, while Simpson dominance index was low. The diameter-class distribution for dominant species revealed that the most had a large number of young individuals in their populations. Preponderance of tree seedlings, followed by a steep decline in population density of saplings and adult trees, indicated that the seedling to sapling stage was the most critical in the life cycle of the tree populations. Most species (42 % - 48 % ) had no regeneration,25 % - 35 % had good/fair regeneration, and the rest had poor regeneration or reoccurred as immigr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