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0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1147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目的]在马铃薯基因组水平上鉴定木质形成素类蛋白(Xylogen-like protein, XYLP)基因家族,分析其理化性质及基因的表达模式。[方法]用生信学方法鉴定马铃薯XYLPs,分析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进化关系、蛋白质结构、基因结构和染色体定位。利用芯片数据分析马铃薯StXYLPs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结果]马铃薯中共有20个StXYLPs;蛋白全长在139~221氨基酸之间,理论等电点在4.36~9.42之间,均锚定在质膜上;蛋白质结构基本相似,均具有保守的nsLTP结构域;StXYLPs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具有偏好性;StXYLPs具有明显差异的组织表达模式,响应不同的非生物胁迫。[结论]StXYLPs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共同调控马铃薯器官发育,19个StXYLPs表达受调控。12个StXYLPs受ABA诱导表达上调,在盐、高温及干旱胁迫下,14个StXYLPs受诱导表达上调,参与对抗非生物胁迫。  相似文献   
982.
雷徐  高晓彩  张富昌 《遗传》2010,32(3):205-210
JARID1C基因属于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相关基因之一, 其表达产物影响大脑神经系统中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表达, 并可能与人类认知能力密切相关。对JARID1C基因功能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该基因在精神发育迟滞形成和人类认知能力发展中的分子作用, 也能为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文章对JARID1C基因的定位、分离、转录产物的生理功能及其认知功能做一综述, 并对以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3.
李莉  杨杨  薛雷 《遗传》2010,32(2):115-121
Pax是一个在进化上相当保守的基因家族, 它们编码的产物是一组极为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 并存在于从果蝇到人类的各种生物体中, 参与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对细胞分化、更新、凋亡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影响器官和组织的形成。果蝇中已发现10个Pax基因家族成员, 它们对果蝇胚胎发育及成虫组织器官的分化有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文章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 就果蝇中Pax基因的结构、表达模式和主要功能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84.
鳜碱性肌球蛋白轻链基因cDNA的克隆及其发育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球蛋白轻链是构成鱼类肌纤维主要组成部分,在鱼类肌肉生长和收缩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鳜鱼具有生长快、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成分高等优良的性状。研究通过构建鳜肌肉组织cDNA文库分离到两个碱性肌球蛋白轻链基因,即MLC1和MLC3基因。序列分析显示MLC1和MLC3基因cDNA序列全长分别为1237bp和1070bp,分别编码192和150个氨基酸,除去MLC1N端多出的42个氨基酸残基,MLC1与MLC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0.3%。通过PROSITEtools软件预测显示两种轻链都具有两个保守的EF-手相结构,其中第二个EF-hand结构除前三个氨基酸外同源性达100%。鱼类MLC3轻链N端没有高等脊椎动物MLC3特有标志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鳜鱼MLC1和MLC3发育性表达分析表明,在原肠期开始有低量表达,与原肠期、尾芽期和肌肉效应期相比,心搏期和仔鱼期MLC1和MLC3表达量显著升高。研究结果首次提供了鳜肌肉组织肌球蛋白主要结构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信息以及它们在鳜肌肉组织发生和功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85.
斑马鱼窖蛋白-1基因cDNA克隆及功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窖蛋白-1(Cav-1)是胞膜窖的主要结构蛋白, 可与多种信号分子相互作用, 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 其异常表达与多种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而在斑马鱼发育中的功能尚不很清楚。研究克隆出斑马鱼窖蛋白-1基因两个亚型的全长cDNA, 与其他物种窖蛋白-1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 发现该蛋白在脊椎动物中非常保守。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发现, 在斑马鱼多个成年组织中窖蛋白-1的两个亚型均有转录表达。利用胚胎整体原位杂交检测组织或器官特异基因的时空表达变化发现, 过表达或利用Morpholino反义寡聚核苷酸(MO)抑制cav-1α的表达可影响脊索和体节的发育, 而过表达或MO抑制cav-1β可导致肝脏发育的异常;此外, 过表达或MO抑制cav-1α或-1β均可影响斑马鱼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 斑马鱼Cav-1在维持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和调控胚胎的正常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6.
基于2007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和影响防护林的主导环境因子,对三峡库区的森林立地进行分类,并通过选取水源涵养量、生物量和林分生产力3个指标,利用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对库区现有的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4种防护林类型进行空间优化配置.结果表明: 2007年,三峡库区森林立地可划分为40种类型;空间配置优化后,研究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的面积比例分别为32.55%、29.43%、34.95%和3.07%.与优化前相比,优化后针叶林和灌木林的面积比例分别减少了8.79%和28.55%,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分别增加了10.23%和27.11%.通过防护林类型的空间优化,三峡库区整体的水源涵养能力、生物量和林分生产力分别增加14.09×108 m3、0.35×108 t和1.08×106 t.  相似文献   
987.
通过花序标记、形态解剖及放蜂实验方法,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爱玉子雌、雄花序中花的形态特征,以及花发育与小蜂传粉(或产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雌前期、雌花期的瘿花在形态上没有明显变化,而雌花的花柱与柱头连成长鞭状,在雌前期呈直立管状,进入雌花期后呈弯曲的S形;在榕小蜂进入花序传粉或产卵5 d后,雌花和瘿花的柱头变黄,花柱开始脱水;在榕小蜂传粉或产卵10 d后,雌花和瘿花花梗伸长,花明显分层,胚迅速发育,子房饱满,花柱和柱头明显萎蔫。传粉小蜂在花序腔内的存活时长不超过3 d。本研究为揭示榕-蜂共生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8.
卵形鲳鲹胚胎及早期仔鱼耗氧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SKW-3微量呼吸仪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胚胎和早期仔鱼的耗氧量进行测定,研究温度、盐度及pH的变化对胚胎耗氧量和Cu2+、Cd2+等重金属离子对早期仔鱼的耗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5)℃条件下,卵形鲳鲹胚胎和早期仔鱼的耗氧量均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胚胎耗氧量在出膜前达到最大值,其中以原肠期和出膜期耗氧量变化最为显著。胚胎耗氧量随着温度、盐度、pH的增大而逐渐升高,在水温25℃、盐度35和pH为8时耗氧量到达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随着Cu2+浓度的升高,早期仔鱼耗氧量呈先增大后减小,在0.01mg·L-1时耗氧率最大:胚胎耗氧量随着Cd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89.
水蕨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锡玲  金沁  王全喜 《植物研究》2005,25(3):274-276
研究了我国产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水蕨孢子为四面体型,三裂缝,孢子萌发为向心型,丝状体4~8个细胞长,无明显的顶端细胞,丝状体顶部细胞同时分裂形成片状体,分生组织位于片状体一侧,使原叶体成为不对称的心脏形,原叶体发育为水蕨型,无毛状体,精子器和颈卵器较大,该配子体表现为较原始的性状.  相似文献   
990.
当一个存在多稳态的生态系统临近突变阈值点时,外界条件即使发生一个微小变化,也会引发生态系统的剧烈响应,使之进入结构和功能截然不同的另一稳定状态,这种现象称为重大突变(critical transition)。重大突变所导致的稳态转换总是伴随着生态系统服务的急剧变化,可能对人类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预测生态系统突变的发生非常困难,但科学家在此领域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监测一些通用指标可以判断生态系统是否不断临近重大突变阈值点,进而可以进行生态系统重大突变预警。该文对近年来生态系统重大突变检测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与归纳,论述了生态系统重大突变的产生机制及其后果,介绍了生态系统突变预警信号提取的理论基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总结了近年来生态系统重大突变预警信号的提取方法,概述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指出生态系统突变预警信号的检测应充分利用时空动态数据,并且联合多个指标,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预警,此外,还应重视生态系统结构与重大突变之间的关系,增强生态系统突变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