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0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1147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采用膜片钳细胞贴附式技术,比较研究SD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通道(voltage-dependent potassium channel,Kv)单通道电流活动的动力学特性,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出生不同天数的大鼠,其下丘脑神经元上Kv通道的电流强度和电导无显著差别(P>0.05),通道电导接近120 pS;单位时间内封接膜片上N个通道的开放概率的总和升高,由第1天的0.19±0.08(n=10)上升到第9天的0.30±0.09(n=10,P<0.05),单通道活动密度增加,由0.14 channel/μm2升高至0.26 channel/μm2。上述结果提示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在出生发育过程中,Kv单通道活动的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52.
半胱胺促进空怀奶山羊乳腺发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半胱胺对空怀奶山羊乳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6只空怀奶山羊进行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对照期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饲喂基础日粮加CS。结果:与对照期相比,试验期山羊乳腺组织的DNA含量明显升高,RNA含量明显下降,故RNA/DNA值显著下降。试验期血浆GH和PRL水平分别提高61.6%和31.6%。组织学观察发现,对照期乳腺的腺泡很少发育,几乎看不到乳导管;试验期乳腺有明显导管生长和少量腺泡发育。结论:半胱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空怀奶山羊乳腺发育。  相似文献   
953.
朱道立 《四川动物》2006,25(4):718-725,F0002
应用建立在肌球蛋白重链异构体基础上的标准肌动球蛋白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大鼠和家兔出生后发育各年龄阶段跖肌纤维型分布。在生后2周至24周龄的大鼠和家兔Ⅰ、ⅡX型肌纤维百分比例减少,而ⅡA、ⅡB型纤维则增加。进行大量单肌纤维的组织化学特征的比较和相关性探讨。结果显示动物平均体重与跖肌的平均湿重随生后发育逐渐增加,Ⅰ、ⅡX、ⅡA及ⅡB型纤维均在生后各年龄组的全部肌肉内被发现,但出生后2日龄组是个例外。在生后发育期间,雄性大鼠和家兔ⅡB型纤维的平均肌纤维型构成要大于雌性大鼠和家兔,而雄性大鼠和家兔Ⅰ、ⅡX、ⅡA型三种氧化组织化学分类的肌纤维型构成均小于雌性大鼠和家兔。大鼠Ⅰ、ⅡX、ⅡA和ⅡB型纤维的平均横切面积显然要比家兔的同类型肌纤维要小。在大鼠和家兔可见明显的性别差异。大鼠和家兔的ⅡX型纤维横切面积是最小的,Ⅰ、ⅡA型纤维呈中等大小,ⅡB型纤维最大。该重要的测试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啮齿类动物快肌纤维生理特征的适应。  相似文献   
954.
桓仁林蛙蝌蚪胚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桓仁林蛙蝌蚪胚后发育的过程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测量和描述,并与中国林蛙和昆嵛林蛙进行了比较.胚后发育可分为19期,对其后肢芽、趾、前肢的发育,唇齿的变化过程,口、鼻、眼的位置与形状,以及肛管与尾的变化等方面做了系统的描述.  相似文献   
955.
田厚文  任皎  黄薇  范江涛  赵莉  阮力 《病毒学报》2006,22(5):358-363
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将HPV16E6、E7基因融合后插入痘苗病毒载体,通过同源重组构建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E7融合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疫苗,用C57BL/6小鼠观察其免疫原性和抗肿瘤移植情况。测序结果表明融合的HPV16E6、E7基因序列与设计相符;构建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经Dot blot鉴定,显示有E6、E7融合基因的插入;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重组病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中能表达HPV16型E6/E7融合蛋白。动物免疫试验表明,该重组病毒在小鼠体内可诱发E6、E7特异性抗体;被免疫小鼠能抵抗TC-1肿瘤细胞的攻击。此结果为将来进一步研制HPV16、18型联合疫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6.
2012年10月8日,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评委会(The NobleAssembly)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分别来自日本和英国的两位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Yamanaka)和约翰戈登(John B.Gurdon),以表彰他们在成体细胞重编程过程领域的卓越贡献.他们的工作发现,已经终末分化的成体细胞可以通过重编程过程再次转变为低分化的多潜能细胞,这一成果彻底颠覆我们对细胞组织发育的理解.  相似文献   
957.
基于生理发育时间和生长度日的烤烟生育期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0-2011年在云南具有代表性的植烟县开展烤烟种植试验数据,建立基于生理发育时间和生长度日的生育期模型,再利用农业气象观测资料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在移栽期之前,两种预测模型都有很好的模拟效果,平均误差日数较低,移栽期之后,受移栽、打顶等农事活动的影响,误差日数增大;使用生理发育时间法进行模拟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符合度较好,尤其是在移栽期之前,平均误差日仅为2 d,预测精度明显高于生长度日法;受光周期效应的影响,生理发育时间模型在较低纬度地区的模拟效果偏差,而在较高纬度地区模拟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58.
在脊椎动物内耳发育中, Six1、Six4、Pax2、Pax8、Foxi1、Dlx5、Gbx2、Irx2/3、Msx1等基因作为核心调控基因参与听基板的诱导过程。文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 对小鼠内耳发育的核心转录因子进行保守性分析并研究其相互调控关系, 得到小鼠内耳发育过程中核心转录因子的基因调控网络。与文献中已知的小鼠内耳发育基因调控关系相比, Pax2、Pax8、Foxi1、Dlx5基因在内耳发育中仍然起主要调控者的角色, Six1则处于被多个转录因子调节的地位, Gbx2、Irx2/3、Msx1在调控网络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对出现的差异进行了合理的分析, 同时结合构建的调控网络预测了可能存在的Msx1对Six1、Gbx2的调控作用。序列预测结果也发现了一些新的调控关系, 所涉及的转录因子包括Sox5、Lhx2、Rax、Otx1、Otx2、Pitx1、Pitx2、Nkx2-5、Irx4、Irx6、Dlx2、Hmx1/2/3、Pou4f3、Pax4、Tlx2。文章为深入了解内耳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59.
李辉辉  黄萍  董巍  朱作言  刘东 《遗传》2013,35(4):410-420
1972年美国俄勒冈大学George Streisinger教授开始研究斑马鱼(Danio rerio)至今, 斑马鱼以其独特的优点, 已经成为现代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世界范围内斑马鱼研究群体的工作已奠定了较为完善的胚胎学、分子遗传学研究基础, 并且斑马鱼已被应用于开发人类重大疾病模型和药物筛选平台, 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文章简述了斑马鱼成为模式动物的历史, 侧重介绍了业已建立的白血病、黑色素瘤、感染免疫疾病、神经疾病等斑马鱼模型, 以及利用斑马鱼进行小分子化合物/药物筛选和研发的现状。斑马鱼研究向生物医学方向的拓展, 必将为人类理解重大疾病发生机制、寻找疾病治疗方法, 为维护人类卫生、健康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60.
公篓遗址位于广西百色市田阳县境内, 地处百色盆地右江南岸第四级阶地, 地理坐标为23°45.568'N, 106°42.210'E。该遗址最早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当时采集石制品88件, 是百色盆地较早发现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 2010年我们对遗址进行复查时又采集石制品14件, 本文对两次采集的石制品进行了分析。石制品类型有石核、石片、砍砸器、手镐、刮削器、手斧和断块, 其中砍砸器数量最多; 原料来源于遗址附近第四级阶地的砾石层, 有石英岩、硅质岩、石英、粉砂岩、细砂岩和角砾岩6种, 以石英岩为主; 石制品以大型和中型为主, 也有一定数量的小型石制品; 剥片和修理方法主要为锤击法。根据地貌和地层可以判断该遗址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