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0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1147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将大鼠生长激素结构基因与小鼠金属巯基组氨酸三甲内盐—Ⅰ基因启动子相融合,用此DNA片段显微注射入小鼠受精卵的原核中。由这些受精卵发育成的21只小鼠中,有7只具有融合基因,其中有6只比它们的同胎小鼠长得要显著地大。这些基因转移小鼠中,有几只在其肝脏中有很高水平的融合mRNA,在其血清中则有很高水平的生长激素。这个工作对于研究生长激素的生物学效应;作为一个加速动物生长的途径;作为巨大发育的模型;作为矫正遗传疾病的工具以及作为生产有价值的基因产物的方法,都具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2.
鳖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湖南地区鳖的性成熟年龄是四年。成熟雌鳖每年产卵3—5次(窝),一般每次产卵8—12个,最多可达20—26个,是典型的多次产卵类型。由8—10微米直径的卵原细胞,长足到17—20毫米的成熟卵子,其间可以分为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泡期、生长卵泡期和成熟卵泡期。在生长卵泡期可以看到由卵表伸向放射膜内的微绒毛(microvilli),这种结构与卵黄形成所需的物质转运有关。曲细精管中精子的正常形成和存活,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进入雌鳖输卵管中的精子经过冬季到来年的生殖季节仍保持受精能力。  相似文献   
153.
温度对赤眼蜂的发育和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眼蜂的生长发育温度大致为10—35℃,可区分为全期正常发育温度(16—33℃);部分虫期发育温度(10—11℃);全期发育阀限温度(12—15°及34—35.5℃)。全期正常发育温度尚可划出发育适温区(20—30℃)及最适温区(24—26℃)。在适温及最适温区,赤眼蜂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稳步上升。拟澳洲赤眼蜂温度每增长5℃,发育速率增长21—23%。在最适温区或适温区下繁殖,生长发育最好,羽化率最高。在适温区以外,赤眼蜂的生长发育较大幅度地向不利方向变化,发育时间延长,发育速率减慢。赤眼蜂个体发育所需的时间十分悬殊,影响因素有接蜂时间、寄生量、卵粒大小及质量以及气候环境等。拟澳洲赤眼蜂的发育始点为10.6℃,有效积温为157日度;舟蛾赤眼蜂为9.6℃及176日度。 赤眼蜂群体羽化的时间,在自然环境下以日间为多,并受光线的影响常在晨间形成羽化高蜂。在适温下群体羽化的时间-数量关系呈主蜂前移的波形曲线。群体羽化过程一般常有三个明显的周期,形成三个羽化高峰;同一群体,每一周期的羽化高峰,在时间上常有同步现象。有97%以上的个体在三个羽化周期内完成羽化。第一周期内羽化的个体是群体中生活力最强的个体。  相似文献   
154.
家白蚁的生物学和群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的生物学和初建群体的经过,显示有如下特性:(1)在广州室温条件下,成虫配对后5至10天开始产卵,产卵盛期集中在6天至7天。当年产卵期有5个月,每头雌虫平均产卵约为46粒。雌里产卵后,如果不断将卵取走,产卵量显著提高。这时,每头雌虫平均可产卵约96粒。(2)家白蚁卵要经过成虫或工蚁用口舐触和搬动卵粒才能孵化。孵化期在室温下为31至35天,32至33天为孵化高峰期。卵的孵化期随温度而变化。(3)初步测定幼蚁共有6个龄期。1—2龄幼蚁不活跃,要靠成虫或工蚁喂养,3龄后幼蚁非常活跃并能自己取食。4龄期间出现工蚁和兵蚁的分化,拟工蚁可以产生短翅补充型。(4)蚁巢成片叶状,由成虫唾液与食物及沙土等基质组成。配对后80天腔室内开始出现巢架。(5)家白蚁生活史漫长,需8年才能完成一个周期。  相似文献   
155.
水稻雄核发育途径及游离花粉粒培养的活体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在水稻雄核发育中,观察到 A—V、A—G、A—GV 和 B 途径,通常 B 途径占优势。在雄核发育早期,各种发育途径的花粉均有退化现象发生。(2)观察和统计表明,游离核型的多核花粉在发育过程中可转变为多细胞花粉,因而也是有发育前途的。(3)能够启动雄核发育的花粉通常是原生质稠密,在花粉群体中属中等大小(35—40μ)的花粉。多细胞花粉在突破花粉壁前。其细胞壁常常加厚,破壁时整个花粉有突然收缩的现象。(4)多细胞花粉内通常含有一些缓慢运动的小淀粉粒,它们可能积极参与了花粉雄核发育过程中的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156.
窄口螺侧殖吸虫的发育史及早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本文描述从福州闽江泥滩采集的图氏窄口螺体中发现一新种侧殖吸虫,定名为窄口螺侧殖吸虫(Asymphylodora stenothyrae sp.nov.)并与其他相近虫种作详细比较。2.窄口螺侧殖吸虫的生活史各期发育经详细观察,本文简单介绍其各发育期形态特征。3.本文对窄口螺侧殖吸虫早熟现象及其他吸虫类的提早发育现象进行讨论,并将复殖吸虫亚纲曾经发现有提早发育现象的虫种及其中间宿主列表比较。我们的结论:早熟现象在吸虫类中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57.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红肉品种‘大红二号’的花芽、果实和枝条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68.68 Gb原始数据(Raw data),从头组装获得239 152条转录本和162 519条unigene,约53.74%的unigene得到注释。分别在43 506条和16 251条unigene中检测到600 283个SNP位点和56 147个SSR位点。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火龙果不同组织Fl510、Fl513、Fl514、Fl518、F711、F715、S513、S419中分别有31、7、5、152、17、63、17、8个特异表达的unigene。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了一些组织特异的GO条目和代谢通路,如在Fl510中富集的类萜骨架生物合成代谢通路等。本研究还对参与花发育的候选基因进行了鉴定和表达分析,他们包括COL基因、FT-like基因、分生组织决定基因和器官决定基因等。  相似文献   
158.
159.
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vàrth))卵内,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parvatae Pang et Wang)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6℃,有效积温为162.3日度,随着温度上升,发育加快;寿命(y_1,D_(10.4)~0C)、产卵量(y_2,粒/♀)、产出卵率则在适宜温度范围(23—26℃)内最大,高低温区内均呈下降趋势,其方程分别为:y_1=exp(-0.04187+0.3612x-7.4654×10~(-3)x~2),y_2=exp(-1.9539+0.4563x-0.01001x~2),式中x为温度。温度对未产出卵量影响不显著;对子代雌性比的影响也不显著,其平均值为0.7631。温度主要通过对产卵量和产卵速率来影响繁殖力,理论上27.3℃时周限增长率λ最大,达1.2374倍/天。成虫期供蜜加水时的产卵量、产出卵率和寿命显著比仅供水时的高或长。此研究为预测害虫种群发展,充分利用天敌资源,达到综合管理害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0.
褶纹冠蚌珍珠囊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为实验对象,应用光学显微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技术研究珍珠囊的发育,结果表明在水温16℃左右时约需30d形成具有单层上皮细胞的珍珠囊,6个月后稳定分泌珍珠质。构成珍珠囊的上皮细胞从高柱状逐渐变成扁平状或立方形,细胞的碳酸酐酶污性也日益增强。大部分移植细胞小片的结缔组织与母蚌的结缔组织共同成层排列在珍珠囊腔外围。游走细胞在珍珠囊的早期发育阶段十分活跃。本文还阐明了珍珠囊液是存在于上皮细胞与珍珠表面之间的一薄层流体状物质。碳酸钙结晶的核化(nucleation)和初期生长都发生在珍珠囊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