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2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1144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发育调控信号蛋白Hh的研究进展邱嵘(解放军兰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730020)洪水根(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室,361005)Hh蛋白是发育调控基因hedgehog(hh)的产物。hh基因是由Nisslein—volhard和Wieschaus(19...  相似文献   
132.
本文在青蛙胚胎诸生长期的核驰豫研究及电磁场对淡水鱼胚刺激后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及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研制的ACHV-2型脉冲电场刺激仪对美国青蛙的早期及神经期胚胎进行适当强度的刺激发现,它能使胚胎的孵化率提高20%以上,存活率提高30%左右,并能促进其后斯的生长发育速率达30%,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作者提出的电场作用机理的合理。  相似文献   
133.
双单抗的免疫层析一步法用于早妊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管式、微孔式和斑点式的酶免测定法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基础上,发展了应用双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层析一步法测定HCG。此法用胶体金标记抗βHCG单克隆抗体,将抗αHCG单克隆抗体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无需分离步骤,特别是在进行测定时除加入样品外无需再加任何试剂,此方法特别迅速、简便,2~5min即可得结果。凡HCG浓度>25IU/L的样品可得到阳性结果。在人体血或尿中可能出现的高浓度的干扰物质,如抗坏血酸、乙酰水杨酸、雌二醇、蛋白质、胆红素、甘油三酯等对本测定均无干扰作用,在促黄体激素(LH)浓度高达500IU/L时仍与HCG没有交叉反应。能进行测定的最高值大于300IU/ml,这表示,当HCG浓度达到妊娠期的最高值时仍不会有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34.
阐明化学物致畸等发育毒性的作用机理,对建立人类畸或发育毒物的鉴定手段和防治工作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发育基因或发育调控基因的发现和功能的阐明,发育异常的机理研究也取得一些突破。本文简要概述了几个主要进展。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哺乳动物发育的着床前胚胎阶段是诱发实验性先天畸形的不敏感期。因此,现行化学物致畸性测试均规定在胚胎着庆后的器官形成期给予受试物。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着床前期给予某些化学物可导致胎儿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和出生后行为功能异常等发育毒性,这对传统的概念是一个大的冲击,即胚胎早期可能也是致畸等毒性的敏感期。如果确实如此,将意味着现行化学物致畸性测试方案需修改,而且以往常的机理现有两种假设,一种是甲基亚硝酸脲的研究认为,胚泡阶段发生了微小的非致死性突变;另一种是基于环氧乙烷等化学物对受精卵的损伤,原发性损害是非遗传性的,是由于干扰早期胚胎基因表达的原定程序。据估计,人类胚胎至少有60%在出生前死亡,其中大多发生在妊娠早期,只有约15%在着床后死亡,但长期以来对出生前死亡的原因所知甚少,仅知道流产儿中染色体畸变率高。近年来通过基因的插入突变和基因打靶使某一基因失效等方法,发现某些基因损伤可导致不同阶段胚胎发育异常和死亡。通过分析揭示:只有少数发育障碍可导致胚胎和胎儿死亡。着床前小鼠胚胎主要由于影响了胚胎完成着床前发育和形成能生成囊泡的能力而致死。器官形成早期胚胎由于中胚层不发育或不能发育成一个正常功能的心脏,或由于不能建立和维持胚胎血循环而致死。而早期或中期胎儿主要由于心脏发育缺陷不能形成心血管特环而致死;由于卵黄囊造血功能和卵黄囊过渡到肝脏作为造血器官的障碍也可使胎儿致死。很多胚胎器官或系统的发育异常不危及胚胎或胎儿的存活,这些结果对探讨人体出生前死亡的原因和发育异常的机理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往研究发育异常时仅观察革一发育基因的改变,实际上先天缺陷是众多基因改变的结果。近期有人观察了致畸物苯妥因作用后一组与神经系统和颅面发育有关基因的变化,首次观察到转录模式中有多种基因的变化。认为基因表达的协调变化,无论是轻微或是显著地干扰正常形态发生程序,都与选择性先天缺陷的发生有关。这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5.
在荔枝和龙眼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ABA水平先是上升,至大约78-80DPA时出现高峰,之后两者ABA含量均不断下降。果实成熟时采收的种子,ABA含量比高峰时分别下降近6倍。另外,随着种子的发育,种子及其胚轴对外源ABA的敏感性亦持续下降,10^-4mol/LABA可以完全抑制90DPA前的荔枝和龙眼种子的萌发,但对成熟种子10^-2mol/LABA亦不能抑制萌发。龙眼种子离体胚轴的SABA高于荔枝  相似文献   
136.
同源异型框基因与动物早期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源异型框基因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编码一类转录调节蛋白。同源异型框基因在动物早期发育的基因调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同源异型框基因的表达具有复杂的时空模式和调控系统。Antp族基因对于早期胚胎发育中的模式建成,器官分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7.
大棚番茄生长发育与棉铃虫危害的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晓峰  沈斌  罗志义 《生态学报》1997,17(3):303-310
根据1993~1994年大田资料建立了塑料大棚番茄的生长发育动态模型和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za(Hubner)取食为害模型,动态模拟了番茄的净光合产量和各器官的干物质消长,以及植株的形态建成和产量形成过程,模型把番茄繁殖器官的脱落按其成因归纳为生理的,环境的及病虫害引起的脱落,容量包棉铃虫取食为害模型偶联,棉铃虫对番茄的取食为害模型为第一代,第二代棉铃虫取食不同时期番茄各发育  相似文献   
138.
短盖巨脂鲤卵巢发育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短盖巨脂鲤各个生长时期卵巢组织学研究以及成熟卵超微结构观察,获得短盖巨脂鲤生长发育过程中卵巢发育规律;同时对卵母细胞核仁排出物与核质关系及在卵黄形成中的作用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并根据卵巢的卵母细胞组成确定了其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39.
盘县大洞的发育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康宁  刘军 《人类学学报》1997,16(3):239-246
盘县大洞是一个形态和成因复杂的大型喀斯特洞穴系统,本文通过对喀斯特作用与坡立谷结构,古水系变迁与洞穴形成等动力地貌-洞穴过程分析,探讨区域喀斯特及洞穴形成演化的水动力成因,结合岩相古地理环境等推测指出,关牛洞形成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早期,大洞洞厅,阴河坡,消洞和水洞形成于更新世早期至中更新世中期,十里坪坡立谷的形成始于中更新世早期,并经历后来反复积水-消水,侵蚀-堆积过程直至全新世。  相似文献   
140.
山羊(Capra hircus)重构胚与再重构胚早期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山羊9细胞期到桑椹胚期的正常胚胎或重构胚的卵裂球,或选择胚泡期胚胎的内细胞团细胞作为供核,并以LRH注射后26-28h的去核成熟卵球作为受体,制备重构胚或再重构胚,琼脂糖包埋,植入山羊输卵管内,体内培养4-6天发育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8细胞期至胚泡期)的正常胚胎细胞核或重构胚细胞核中,至少有部分细胞核均保留着发育的全能性;这些细胞核在母系基因表达产物的调控下,实现=重新编程,启动并完成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