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2篇
  48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背景】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AMF)是一类能与绝大部分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真菌,在植被演替和生态恢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了解云南岩溶断陷盆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AMF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云南岩溶断陷盆地林地、灌丛和草地等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样品的AMF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草地总磷(total phosphorus,TP)、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交换性镁(exchangeable magnesium,E-Mg)、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和土壤温度(temperature,T)显著高于林地和灌丛,林地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显著高于灌丛和草地。TN、SOC、AK和EC是AMF群落结构最主要的影响因子。草地样品的Chao1、ACE、Shannon和Observed species指数显著高于林地和灌丛样品,尽管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但是也表现出了类似的变化趋势。9个土壤样品共产生953个AMF-OTU,鉴定出AMF 3个纲4个目9个科13个属。Glomeromycetes和Paraglomeromycetes为优势纲;Glomus和Paraglomus为优势属,其次为Claroideoglomus、Acaulospora和Diversispora。Glomus和Diversispora主要分布在草地和灌丛中,随着演替的进行其相对丰度有所下降,而Paraglomus的相对丰度逐渐上升。【结论】云南岩溶断陷盆地土地利用方式的AMF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土壤理化因子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2.
本文记述泥河湾盆地河北蔚县两个地点发现的化石,它们被鉴定为短喙象类的?Anancus和Pentalopodon两个属。  相似文献   
43.
王世骐 《化石》2011,(3):2-6
最近,在中国临夏盆地大浪沟地点的早中新世地层中,出土了一件长着一对长牙的大家伙。大家不禁为这个发现欢欣鼓舞,因为即使没有经验的人也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件象类的头骨化石,而且保存得相当完整。  相似文献   
44.
本文分析塔额盆地草原蝗虫的生态位,旨在为当地的蝗灾监控、治理及生态平衡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塔额盆地冲积平原、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山地3种地形的草原蝗虫的空间生态位进行分析,统计得出了蝗虫优势度、群落组成差异、Levins生态位宽度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Pianka生态位重叠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3种地形共采集蝗虫6科19种1 023头,不同地形优势种、常见种及稀有种均存在差异。山地与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冲积平原的蝗虫群落组成差异较大。黑条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decorus、蓝胫戟纹蝗Dociostaurus tartarus、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红胫戟纹蝗Dociostaurus kraussi kraussi、伪星翅蝗Calliptamus coelesyriensis的生态位较宽且与其他蝗虫存在生态位重叠。塔额盆地草原蝗虫发生种类较多,绝大部分优势种蝗虫对空间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竞争较激烈,对优势危害种加大监测力度,而针对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中的稀有种类,应加以保护以确保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45.
吉林延边智新盆地大拉子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对产自吉林延边地区智新盆地大拉子组上段的孢子花粉进行了系统研究,共计36属91种,另有疑源类化石1属2种,组成以Classo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为代表的孢粉组合。根据组合内一些重要分子的地质时限讨论和与相关组合的对比。其时代应归为早白垩世晚期,根据疑源类和主要孢粉属种可能的母体植物生长环境,推测在早白恶世晚期吉林延边地区智新镇是一个宁静的湖泊,气候温暖,干燥。  相似文献   
46.
吐鲁番-哈密盆地早二叠世晚期植物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首次记述了吐鲁番-哈密盆地的早二叠世晚期植物11属13种(包括4新种和4未定种),这是一个以科达类及其相关属为主的安加拉植物群。典型的安加拉植物Vojnovskya属的发现,不但在时代的判定上,而且在植物地理区划上都具重要意义。文中还对这一植物群的特征和时代问题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47.
松柏类植物是侏罗纪最为繁盛的裸子植物类群之一。通过室内实验和镜下鉴定,对甘肃窑街盆地中侏罗世Pityostrobus sp.的原位花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现生松科花粉的形态特征,分析对比了其原位花粉与地层中的分散花粉的关系,经对比分析,初步认为Piceites arxanensis是化石Pityostrobus sp.的花粉,而后者是前者的母体植物。化石Pityostrobus sp.的原位花粉特征的研究,对古松柏类化石植物的鉴定和分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可为进一步研究古松柏类植物在中生代侏罗纪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特征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8.
报道了在甘肃省东乡县龙担地点发现的中国长鼻三趾马Hipparion(Proboscidipparion)sinense头骨化石.此前在早更新世龙担动物群中记述过的长鼻三趾马材料仅有一枚第三掌骨,头骨化石的发现不仅使该动物群的三趾马种级分类得到证实,同时扩大了对这个种头骨和牙齿特征的认识.由于最初建种的正型标本为老年个体,此后也未发现过中国长鼻三趾马的完好头骨化石,因此龙担的新材料将为该种的特征补充更多重要的信息,尤其是鼻切迹的构成.其鼻骨下部呈一细窄条状向前强烈延伸,组成鼻颌切迹下缘的后部,其前端尖,到达P2/P3界线水平,与前颌骨鼻突的末梢间有30 mm的距离.这些特征的识别对判断长鼻三趾马的系统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泥河湾盆地——东亚古人类文化摇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奇 《化石》2002,(4):5-7
越来越多远古人类遗迹发现表明 ,泥河湾盆地不仅是中国的奥杜韦峡谷 ,而且是东亚地区的奥杜韦峡谷。奥杜韦峡谷位于非洲坦桑尼亚 ,泥河湾盆地坐落在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的桑干河及其支流壶流河河谷 ,它们不仅都蕴藏丰富的古人类遗迹 ,而且彼此有着十分相似的地质环境变迁过程。在中华世纪坛历史年表上 ,首先刻录着的就有泥河湾盆地的小长梁早更新世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目前 ,中国报道发现早更新世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30处 ,其中25处分布在泥河湾盆地 ,例如位于河北省阳原县东谷坨村一带的沟底、马圈沟、半山、小长梁、仙台、东谷坨…  相似文献   
50.
刘丽萍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2):115-128,T001
描述了广西百色及永乐盆地发现的中始新世最晚期-晚始新世的猪类化石,这批已知最早的猪超科化石,大大丰富了亚洲地区的早期猪类,对了解全球猪类的早期演化有着重要价值。广西的材料被确定为两个新属新种:萨氏始新猪Eocenchoerus savagei和广西华夏猪Huaxiachoerus guangxiensis,一个新种:粗壮暹罗猪Siamochoerus viriosus和一个未定属种:Tayassuidae gen.et sp.indet.加上已发表的单尖旅游Odiochoerus uniconus。百色,永乐盆地共计发现了5种始新世猪粉化石。新属Eocenchoerus虽然臼齿结构简单,与原始的古猪类(Palaeochoerid)接近,但因其M3具有一个明显的跟座而被归人猪科,早期猪科动物非常原始的臼齿形式证明,猪科动物 起源并不晚于古猪科(Palaeochoeridae)和西瑞科(Tayassuidae)。旧大陆的古猪类长期以来被认为与新大陆的西瑞类(tayassuid)更为接近,多数学者钭其归入西瑞科。笔者认为两者共有的近祖特征,并不能支持它们更摈 亲缘关系,而且古猪类缺乏典型西瑞类的近裔特征。因而支持将Palaeochoerinae亚科作为一个独立的Palaeochoeridae科,并将发现的两个新属种Huaxiachoerus guangxiensis和Siamochoerus viriosus归入该科,西瑞类材料的发现,再次肯定了东南亚地区确实存在与新大陆典型西湍类如Perchoerus,相似的古老猪类,另外新属Huaxiachoerus在臼齿结构上也显得比其他古猪类更接近新大陆的Cynorca,如果Perchoerus和Cynorca确属新大陆西湍类两个演化支系的祖选类型,那么新大陆的猪类动物很可能源于旧大陆,鉴于百色,永乐盆地的猪类已发生了较大分异,猪类动物的分化似应不晚于中始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