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6篇
  免费   1394篇
  国内免费   2740篇
  11900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438篇
  2021年   483篇
  2020年   433篇
  2019年   468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427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417篇
  2014年   489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598篇
  2011年   692篇
  2010年   594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598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472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旨在探索Ⅰ型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传代致弱后基因组突变NS2A-C60A对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对传代致弱及原始乙脑毒株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比对、结构预测分析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WB)确定了目标研究位点NS2A-C60A;然后使用反向遗传定点突变技术构建拯救了包含NS2A-C60A单点突变的病毒株;最后利用噬斑形态观察、生长曲线、双萤光素酶分析,WB以及炎性因子检测和动物实验研究了该单点突变对于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首次研究发现Ⅰ型乙脑病毒传代致弱会导致NS1'蛋白表达的显著下降以及可能的相关位点NS2A-C60A,并成功拯救获得了NS2A-C60A单点突变毒株rJEV-C60A,研究发现NS2A-C60A突变对乙脑病毒的生长特性及噬斑形成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能够显著降低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并且该位点突变能够轻微阻碍乙脑病毒对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动物实验结果显示NS2A-C60A点突变病毒与原毒株具有相似的神经毒力,说明该位点突变不是影响乙脑病毒毒力致弱的关键位点。结论:新发现的NS2A-C60A位点突变能够显著减少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但是对其增殖、诱导炎症及神经毒力等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2.
烟草花叶病毒及其核酸侵染烟草愈伤组织悬浮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烟草的茎和叶片来源的愈伤组织对 TMV 侵染和繁殖的影响,发现 TMV 在单倍体植株茎的悬浮细胞中侵染和繁殖最好。TMV 在悬浮细胞中的繁殖曲线表明,接种后25℃保温6小时病毒滴度下降,24小时后对数增加,144—216小时病毒滴度达最高峰,其后病毒滴度下降。接种后经10℃低温预处理10小时、24小时和4天再转到25℃继续保温的细胞中,比接种后直接在25℃保温的大大增加了病毒复制的同步性,以低温处理10小时和24小时最佳。烟草悬浮细胞也适用于 TMV-RNA 接种。  相似文献   
63.
刘杰  严建兵 《植物学报》1983,54(5):554-557
密植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叶夹角是影响玉米(Zea mays)密植的关键因子。中国农业大学田丰课题组最近克隆了2个调控玉米叶夹角的数量性状位点(QTL)——UPA1UPA2, 揭示了这2个位点的功能基因(brd1ZmRAVL1)通过油菜素内酯(BR)信号通路调控叶夹角。UPA2位于ZmRAVL1上游9.5 kb, 可与DRL1蛋白结合。另一个影响玉米叶夹角的蛋白LG1可以激活ZmRAVL1的表达; DRL1蛋白与LG1蛋白直接互作抑制LG1对ZmRAVL1的激活表达。玉米祖先种大刍草(teosinte)的UPA2位点序列与DRL1蛋白结合能力更强, 导致大刍草ZmRAVL1的表达受到更强的抑制, 下调表达的ZmRAVL1进一步使下游基因brd1的表达下调, 进而降低叶环区的内源BR水平, 导致叶夹角变小。将大刍草的UPA2等位基因导入到玉米中或对玉米中ZmRAVL1进行基因编辑, 在密植条件下均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上述发现为高产玉米品种的分子育种改良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64.
65.
ph1b基因在Aegilops有益基因直接遗传转移中利用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一次用中国春和中国春ph1b突变体对(中国春phlb突变体×Ae.uariabilis)F_1和(中国春ph1b突变体×Ae.turcomenica)F_1回交获得了成功,并通过连续回交,把Ae.turcomenica的抗白粉基因转移到了普通小麦中。证实了利用ph1b基因从山羊草属的一些种“直接遗传转移”有益基因到普通小麦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6.
袁佩娜  姜敏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1,(1):《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1年1期,(1)-1-3,(1)页-《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1年1期,(1)-1-3,(1)页
本文报导86个不同血清型非01群霍乱弧菌菌株,用含El Tor霍乱弧菌溶血素基因的同位素探针作菌落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其中80个菌株(占93%)具有与El Tor霍乱弧菌溶血素同源性基因;其余6株菌则显示阴性结果,表明不存在这种溶血素基因。但用表型方法测定时,它们都显示有溶血性。此说明非01群霍乱弧菌中存在有不同种溶血素。  相似文献   
67.
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线粒体基因组维持基因mgm7.1(mitochondria genome maintanance)是由Bryan Jones分离并被认为是单基因。用spo 11基因定位法的数据表明,它可能至少由两个或四个基因组成的,位于第四、第八、第十二和第十四条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68.
将EB病毒蛋白质BARF-1和EC-LF4与NBRF蛋白质库的序列进行局部同源性检索以及与已知的Ig V或C功能区相关分子进行对准比较,检查了同源性积分的统计学意义,并进行了二级结构预测和疏水性分析,确定了BARF-1的第13-124位和第126-221位残基片段分别与V和C样功能区类似,EC-LF4的第20-135位残基片段与V样功能区相似,BARF-1是非膜蛋白,EC-LF4是膜整合蛋白,其胞外部分近膜侧有一个类似于Ig绞链区的序列。因此,BARF-1与Ig轻链结构相似,EC-LF4与CD8抗原的第一条链相似。根据Ig超族分子的一般功能(即介导细胞粘附和细胞识别),推测EC-LF4可能作为一种粘附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Ig相关分子结合而促进EB病毒对淋巴细胞的感染。BARF-1因已知与病毒复制有关,与Ig超族的一般功能无关。EC-LF4和BARF-1的Ig样功能区可能来源于EB病毒对宿主细胞Ig基因的整合。  相似文献   
69.
稻瘟菌(Pyricularia oryzae C.)孢子感染或菌丝培养液处理后,水稻的几丁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被分别诱导提高6~9倍和3~5倍。用亲和层析初步纯化的几丁酶在体外能降解稻瘟菌细胞壁和抑制它的孢子萌发。这两个酶在细胞间隙和细胞内都有分布。  相似文献   
70.
注射抗TGF_β-1抗体至2细胞胚胎的一个裂球中,产生了三个级别的卵黄团外露畸型胚胎,YE-1、YE-2和YE-3。它们的产生与抗体的注射量有关。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注射后胚胎能正常发育至囊胚,卵黄团在注射一侧外露,外露部分无任何中胚层组织。高剂量注射时,主要产生YE-1级别的畸型胚胎,其中大部分在注射侧从头至尾不存在肌肉组织,中胚层发育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降低注射剂量后所产生的YE-2畸型胚胎,在注射侧有一定的肌肉组织,但明显小于未注射侧。YE-3是所受影响最小的畸型胚胎,YE-3 V 的注射侧产生了与未注射侧非常接近的肌肉组织。活体观察畸型胚胎的形成过程,发现不同级别的畸型胚胎与注射侧的原肠运动所受影响程度和范围有关。高剂量注射时,几乎整个注射侧的原肠运动受到了影响,由此产生了YE-1,而低剂量注射时,注射侧只有部分区域受到影响,因此产生了YE-3 v 和YE-3 d。无论是原肠运动受阻,还是中胚层发育受到影响,其原因可能是抗TGF_β-1抗体阻抑了中胚层诱导的过程,所以由此也进一步证实了TGF_β相关蛋白与中胚层诱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