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5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141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光谱多样性是一种基于植物反射电磁辐射光谱的生物多样性维度, 反映了不同波段光谱反射率在植物种内与种间个体之间的变异程度。由于植物反射光谱特征的差异可以综合地反映植物间生化组分和形态特征的差异, 光谱多样性成为植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技术手段。该文介绍了光谱多样性的概念及其生态学意义, 比对了多源、多平台光谱数据各自的技术优势和局限性, 并概述了基于光谱多样性的植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探讨了光谱多样性整合不同维度生物多样性的能力, 展望了光谱多样性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发展前景。光谱多样性能在多空间尺度服务于植物多样性的监测与评估, 特别是依托基于无人机技术的近地面遥感, 可以实现精细尺度植物多样性的监测与评估, 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胆固醇结石是一种主要见于成人的疾病,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常见病因包括肥胖、高脂饮食、糖尿病和妊娠等。通常认为胆固醇饱和度是造成胆固醇结石的主要原因,因此目前临床上主要针对现代饮食造成的高脂、年龄增长相关的脂质代谢紊乱等进行治疗。而实际上,钙和钙敏感的阴离子(如磷酸根、碳酸根、硬脂酸根等)是构成胆固醇结石的核心,但关于其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93.
王东东  祝响响  高亮  陈地灵 《菌物学报》2019,38(10):1689-1701
蝉棒束孢(蝉花)Isaria cicadae是药食两用真菌,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但其物质基础依然不明确。据此,本实验采用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制备肥胖小鼠模型,灌胃给予蝉棒束孢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和氢氧化钠碱水提取物等不同提取物,测定其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脂质代谢指标;观察其肝、肠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以及肠道内容物中的菌群结构等,综合分析并筛选出蝉棒束孢改善肥胖的有效提取物或成分,为其进一步的深加工提供基础。结果表明,蝉棒束孢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均可不同程度减缓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同时改善其脂质代谢情况,减轻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减缓肠组织损伤,并调整肠道菌群结构,蝉棒束孢醇提取物效果较优,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揭示。  相似文献   
994.
植物响应联合胁迫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倩倩  周文彬 《植物学报》2019,54(5):662-673
自然界中, 植物通常面对多重联合胁迫。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 多重联合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及作物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日益显著。阐明植物响应和适应联合胁迫的生理与分子机制, 对人们理解植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机理, 及培育耐受联合胁迫的新品种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 植物响应联合胁迫的机制是特异的, 不能简单地从单一胁迫响应叠加来推断。植物遭受联合胁迫时, 各种生理、代谢和信号途径相互作用, 使得植物响应联合胁迫非常复杂。该文综述了植物响应联合胁迫的生理与分子机理的最新进展, 并阐述了植物响应联合胁迫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以高尿酸血症为基础,探讨一种接近临床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的模型塑造方法。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塑造高血尿酸状态大鼠,诱导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检测两组大鼠踝关节不同时间段肿胀度、炎症分级;检测两组大鼠血清中尿酸及其生成排泄相关指标、血清中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表达相关指标;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病理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痛风模型造模48小时内,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显著升高(P0.05或P0.01),模型组炎症分级评分较高;实验第21、28 d,模型组大鼠血清UA含量升高(P0.01);实验第28d,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肝脏中XOD、ADA活性均升高,血清及肝脏MDA表达增多、SOD表达减少(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踝关节组织中IL-1β含量增加;HE染色表明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有明显病理损伤。结论:在大鼠高血尿酸状态下可诱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此模型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类痛风发作过程,并可维持一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持续性牵张力对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高糖作用不同时间后,观察高糖状态下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IL-1、IL-6表达变化情况。对高糖状态下的肌细胞施加持续性牵张力,明确牵张力对肌细胞IL-1、IL-6表达的影响以及高糖和牵张力之间的协同作用,同时采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抑制剂拮抗高糖作用作为参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着高糖作用时间增加,肌细胞IL-1、IL-6表达也随之升高。牵张力也可促进肌细胞IL-1、IL-6表达增加,并可与高糖状态产生协同作用,这一过程可被高糖抑制剂部分阻断,但不能完全阻断。结论:高糖状态及牵张力均可促进肌细胞IL-1、IL-6表达增加,并有一定协同作用,AGEs参与了这一过程,但并不是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997.
杜浛  朱利泉 《微生物学报》2015,55(5):579-586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FTR1、FTR2基因缺失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以及菌丝生长能力,明确高亲和性铁离子渗透酶在白念珠菌生长和形态发生中的功能。【方法】将不同基因型的菌株分别置于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温度下进行培养,对其生长速度以及菌丝的生长状态进行观察,获取相应的实验结果。【结果】FTR1或FTR2单基因缺失对于白念珠菌的生长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FTR1、FTR2双基因缺失使白念珠菌在Spider培养基中不能生长,铁离子的增加能够恢复该双基因缺失株的生长能力。FTR1、FTR2双基因缺失株在营养贫瘠的合成培养基上生长速度也较慢。此外,ftr1/frt1菌株的菌丝生长能力增强,而ftr2/ftr2菌株的菌丝生长能力减弱。双突变株ftr1/ftr1 ftr2/ftr2的菌丝生长能力能够恢复到野生对照株的水平。【结论】Ftr1与Ftr2对白念珠菌在微量铁元素环境中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参与了白念珠菌对碳源N-乙酰葡萄糖胺、乙醇和甘油等的利用。此外,Ftr1对白念珠菌菌丝生长起负调控作用,Ftr2对菌丝生长起正调控作用。因此,ftr1/ftr1 ftr2/ftr2双基因突变株的菌丝生长能力能够恢复到野生对照株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应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正常人体不同部位图像进行采集,分析这些部位的光谱特征,得到正常值数据,并为该技术用于疾病诊断和中医面诊和手诊奠定基础。方法:使用高光谱成像仪,采集10例(男5女5)健康人的面部和双手掌图像,应用高光谱处理分析软件,对面和手掌划分15个分析区域,统计各分区从450-900 nm每间隔10 nm一个光谱段的各个分析区光强度值和光谱特征,并分析个体特点。结果:在面和手掌的高光谱图像上可以清晰地显示面部器官和手掌的不同部位,以580-830 nm段图像更为清晰,530 nm以下图像杂波较多。面部颧、颧下、鼻尖、眉间、额等部位和四指指丘、大小鱼际部位的反光较强,而眼、眉、嘴角和五指末端等则较弱。面部光谱双侧基本对称,而左右手的对称性在不同的个体上不尽相同。在光谱曲线上可以见到某一或者某些波长处光谱出现突变的细节。结论:高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人体面和手的图像,显示各部位(器官)的光谱特征;本文得到的面、手高光谱正常数据和特征将为该技术用于疾病诊断和中医辨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明确秋冬季节夜温对设施栽培中果实发育期番茄的影响,在昼温相同情况下,利用自制的自然光照生长室,设定自然夜温(CK)、14、16、18℃4个夜温处理,相应的实测值分别为13.1、13.4、14.7、16.3℃,研究夜温控制对番茄植株的生理响应、光合作用、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K番茄植株受到部分时段的低温胁迫,膜系统受到破坏,导致干物质积累最少,前期几乎没有产量(成熟果仅每株28 g).与CK相比,14℃夜温处理的单株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前期产量为每株304 g,总产量(包括未成熟果)显著增加58%;18℃夜温处理的植株净光合率显著增加10.6%~12.5%,单株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26%,开花时间提前4~12 d,单株采收果实数为3.8个,单果质量显著增加42.7 g,前期产量为每株476 g,总产量增加101%;16℃处理的各项指标介于18℃和14℃处理之间.表明昼温22℃时,13.4℃是秋冬季节华北设施番茄生长的低夜温极限,理想夜温应控制在16.3℃以上.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方式(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大豆套作)和施氮水平(0、180、240 N kg·hm-2)对玉米和大豆产量、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玉米籽粒产量、地上部植株N、P、K吸收量及收获指数略有降低,而大豆籽粒产量、地上部植株N、P、K吸收量及收获指数显著提高.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套作优势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与当地农民常规施氮量(240 kg·hm-2)相比,减量施氮(180kg·hm-2)处理下玉米和大豆产量、经济系数,以及N、P、K吸收量和收获指数、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土壤氮贡献率降低;与不施氮相比,减量施氮降低了玉米带土壤的全N、全P含量,提高了大豆带土壤的全N、全P、全K含量和玉米带土壤的全K含量.减量施氮水平下,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周年籽粒总产量、地上部植株N、P、K总吸收量均高于玉米和大豆单作,土地当量比(LER)达2.28;玉米-大豆套作系统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比玉米单作高20.2%,比大豆单作低30.5%,土壤氮贡献率比玉米和大豆单作分别低20.0%和8.8%.玉米-大豆套作减量一体化施肥有利于提高系统周年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