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心脏和脑血管疾病是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整合心脏、体循环和脑循环,构建了循环系统的整体动力学模型,力图揭示心脏和脑循环功能的相互影响。结论表明,从血液动力学角度,不但心脏特性变化会对脑循环产生影响,脑血管异常也会对心血管功能(如血压)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NO前体L-精氨酸(L-Arg)微量注入大鼠延髓腹面降压区(VSMd)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及其和L-谷氨酸(L-Glu)降压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延髓腹外侧部微量注射法,以整体灌流肾为模型观察与NO有关的药物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结果:①VSMd内微量注入L-Arg,动脉血压(AP)呈剂量依赖性升高,肾灌流压(PPK)与AP同步上升,与注入生理盐水对照,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但L-Arg对心率无显著影响;②预先在VSMd内注入甲基蓝可取消L-Arg的升压、升PPK作用;③VSMd内注入L-Glu,AP下降。如预先注入L-Arg后5min再注入L-Glu,L-Glu的降压效应被衰减,其衰减程度依赖于L-Arg剂量。结论:VSMd的L-Arg-NO通路参与延髓心血管中枢对AP的调控,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cGMP抑制VSMd内的谷氨酸能神经突触。  相似文献   
123.
多年来微生物一直被认为是相对孤立的个体,在环境中独立地生存,但近些年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微生物也使用复杂多样的方式进行种内、种间,甚至与其他生物间的跨界信息交流。这些交流由特定的信号分子来完成,称之为微生物语言。借助这些交流语言使微生物在特定的生态位中与其相邻个体或种群建立了多样的互动关系,包括合作、竞争与资源共享等,通过协调群体行为,共同应对多变的环境。随着现代分子科学对自然微生物群落的不断深入研究,人们对微生物交流也逐渐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本综述总结了原核和真核微生物所使用的主要信号物质(如群体感应、群体猝灭、抗生素等)和交流方式,讨论了这些通讯语言在种内(同种微生物)、种间(异种微生物),以及跨界(微生物与宿主)交流上的表现。旨在更为深入地解读这一有趣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交流语言的形式、机制和目的,为微生物行为的解读和生态事件的解析获取基于化学生态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4.
荒漠猫(Felis bieti)是中国特有的野生猫科动物, 也是世界上最鲜为人知的猫科动物之一, 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易危(Vulnerable, VU), 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文对荒漠猫的野外分布现状、分类学地位、遗传多样性、演化史以及致危因素等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以期为荒漠猫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荒漠猫定名于1892年, 其分类学地位长期存在争议。形态学证据支持其独立物种的划分, 但分子遗传学研究则表明荒漠猫与亚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 ornata)等野猫亚种之间的演化距离相当, 建议将其归为野猫亚种(F. s. bieti)。然而研究也表明包括荒漠猫在内的各野猫支系之间的分歧时间已有100万年以上, 因此解决野猫类群分类学争议的另一种可能是将所有野猫亚种提升为物种水平, 从而维持荒漠猫的独立物种地位, 不过这需要对所有野猫类群在全基因组层面深入全面地分析。最新的基因组学研究揭示荒漠猫与亚洲野猫(F. s. ornata)存在着古老的基因交流, 与青藏高原同域家猫之间存在近期且广泛的基因渗透。该遗传杂交信号以荒漠猫到家猫为主并局限于荒漠猫分布区, 时间尺度对应于20世纪中叶, 可能与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家猫种群在当地的增长有关。该发现也意味着青藏高原增长的家猫种群对于同域分布的野猫产生的遗传影响将是亟需关注的问题。IUCN最新评估结果显示, 荒漠猫明确分布区域仅限于青藏高原东部, 包括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甘肃西南部以及紧邻青海的西藏东南部局部区域。荒漠猫当前面临着包括鼠药施用造成的二次毒害、毛皮贸易、开发建设造成的栖息地的丧失和碎片化、路撞以及与同域家猫杂交等在内的直接或潜在威胁。对荒漠猫开展更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以及评估并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 是保护我国唯一的特有猫科动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5.
版权声明     
<正>为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加强知识信息推广力度,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CNKI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著作权使用费及相关稿酬,本刊均用作为作者文章发表、出版、推广交流(含信息网络)以及赠送样刊之用途,即不再另行向作者支付。凡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相似文献   
126.
大足鼠耳蝠交流声波非线性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线性发声现象在动物的发声中普遍存在,因其具有进化上的意义而广受关注。非线性现象一般在动物激进状态下发出,可能具有一定的功能,然而国内外对蝙蝠非线性现象的研究集中于描述性的报道,缺乏进化功能上的探究。大足鼠耳蝠(Myotis pilosus)激进叫声包含2种音节类型,拱形调频音节(AFM)和噪音-短下调调频音节(NB-s DFM),能够组成3种叫声组合,只包含AFM的叫声组合(A)、只包含NB-s DFM的叫声组合(B)、既包含AFM又包含NB-s DFM的叫声组合(C),分别对应着没有非线性现象、具有非线性现象及一种过渡类型。通过回放3种叫声组合,记录7种具有代表性的行为反应(抬头、前臂移动、耳动、发出回声定位脉冲、震颤、张嘴、爬行)次数,其中,前臂移动和发出回声定位脉冲两种行为反应的结果显示,大足鼠耳蝠对上述3种叫声组合的反应程度有显著差异,即具有非线性现象的叫声组合(B)能够提高同种蝙蝠的反应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蝙蝠发声中的非线性现象能够增强叫声的不可预测性,说明非线性现象在蝙蝠发声中可能具有功能上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7.
《生命科学研究》2007,11(3):247-247
为扩大国内外农业科研人员之间、作者与审者之间、作者与编者之间的学术与信息交流,促进我国农业科学研究的繁荣与发展,《中国农业科学》编委会/编辑部拟定于2007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世界农业科学前沿论坛”,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内容主要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8.
电化学阻抗谱在生物传感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化学阻抗谱(EIS)是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它具有良好的界面表征作用,特别适合于分析电极表面生物敏感膜的制备、生物学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已逐渐成为生物传感器研究的有效辅助方法。简要概述了EIS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各种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9.
居住环境、基因交流和体质性状──评《海南岛少数民族人类学考察》(吴汝康,吴新智,张振标,杨东亚,李愉著,1993年12月海洋出版社出版)近10多年来,我国的少数民族人类学考察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若以数据的丰富、分析...  相似文献   
130.
中国远古人类的进化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1  
吴新智 《人类学学报》1990,9(4):312-321
本文从中国人类化石的年代顺序、共同形态特征、渐进变化、形态的异样性、镶嵌性、与其他地区的基因交流和古文化证据等方面论证了中国人类进化以连续性为主,还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有渐增的基因交流。本文还附带讨论了近年云南发现的古猿化石和湖北发现的人科头骨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