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76篇
  免费   2740篇
  国内免费   15305篇
  2024年   430篇
  2023年   1202篇
  2022年   1428篇
  2021年   1442篇
  2020年   1151篇
  2019年   1216篇
  2018年   1163篇
  2017年   1095篇
  2016年   1219篇
  2015年   1324篇
  2014年   1731篇
  2013年   1533篇
  2012年   1678篇
  2011年   1746篇
  2010年   1631篇
  2009年   1735篇
  2008年   2046篇
  2007年   1520篇
  2006年   1293篇
  2005年   1322篇
  2004年   1254篇
  2003年   1291篇
  2002年   1138篇
  2001年   1035篇
  2000年   967篇
  1999年   797篇
  1998年   673篇
  1997年   597篇
  1996年   609篇
  1995年   561篇
  1994年   657篇
  1993年   442篇
  1992年   399篇
  1991年   398篇
  1990年   386篇
  1989年   374篇
  1988年   175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66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10篇
  1956年   5篇
  1953年   3篇
  195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张润杰  林宪德 《昆虫知识》1992,29(5):263-265
本文通过分析三化螟历年各世代的始见日、高峰日的出现日期及其相关关系,建立了以线性回归模型为基础的、以始见日和高峰日为参照点的三化螟发生期预测模型,结合卵的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预测该虫孵化高峰的日期。同时以冬至后出现5mm(或5mm)的降雨量作为积温参照点,预测三化螟第一代成虫始见日期。  相似文献   
82.
83.
沙棘的生态地理分布及其植物地理学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是分布于我国境内的一个亚种,是沙棘属中的原始类群。沙棘的分布区大体呈西南—东北走向,从西藏东北部起,经黄土高原,直至大兴安岭西南角。本文通过对分布区与各生态因子等量线相似性比较,并结合野外考察,探讨了沙棘对各生态因子的耐性限度、最适值以及限制因子。研究发现,沙棘灌丛不仅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分布区,而且受大的气候带的控制,表现出明显的水平地带性规律,其分布与我国的三大地理气候区分异规律相一致,正处在我国三大植被区的过渡地带。因而,沙棘的分布可以作为我国三大植被区分界的一个标志,这打破了以往认为灌丛没有明显水平地带性规律的概念。另外,本文还就沙棘分布区与建立人工沙棘园及我国种植制度区划和植树造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4.
东亚植物区系的一些分布式样和迁移路线(续)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相似文献   
85.
多药马兜钤亚属是马兜铃属目前已知3个亚属中最小的一个亚属,约9种,其中8种产于热带 非洲,1种产于热带亚洲(马来西亚)。 本工作从经典分类学角度对该亚属的系统进行了探讨,首次利用花药数目及其排列方式将其划分为三个组,并对其中所含的种类进行了分类学处理,本文承认9种及3个新异名。  相似文献   
86.
87.
柴达木盆地荒漠土壤蓝藻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东部和中部具有代表性地区的丘陵、戈壁和沙丘的蓝藻种类组成、生物量及主要的土壤化学成分;采用了模糊聚类、系统聚类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藻类的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21种蓝藻,其中6种为国内首次报道。研究表明:土壤含磷量、总盐量及与粘性和湿度有关的土壤结构是决定柴达木盆地蓝藻群落组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8.
苦皮藤酯2,3,4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9.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忻骅  江瑛 《Acta Botanica Sinica》1992,34(10):729-735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