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5篇 |
免费 | 231篇 |
国内免费 | 144篇 |
专业分类
8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8篇 |
1981年 | 4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武雪莲;倪怡清子;李玉;刘淑艳 《菌物研究》2025,(1):20-41
菌物病害在作物病害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尤其是果蔬作物,每年因菌物病害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30%,有效防控菌物病害的关键在于准确鉴定病原物。本文为中国作物常见菌物病害及其病原名录系列文章的第二篇,从《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三版中筛选出中国常见果蔬作物菌物病害,共计187种,包括蔬菜病害84种、果树病害90种以及西瓜、甜瓜病害13种。筛选出的病原菌物拉丁学名依据最新命名法规、世界菌物名称数据库以及最新菌物分类学研究成果进行核对,并按作物种类列出病害名称、病原菌物的中文名和现用拉丁学名,部分包含基原异名和常见异名。植物病原菌物学名统一规范对于植物病害的诊断、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和大众科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2.
《应用生态学报》2019,(7):2403-2403
封面图片由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栾夏丽博士2017年10月拍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的遇龙河上游(24°27'N,110°30'E).遇龙河全长43.5km,流域面积158.47km^2,流经阳朔县的金宝、葡萄、白沙、阳朔、高田5个乡镇20多个村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均温19.5℃,年降雨量1981mm.主要乔木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榕树(Ficus microcarpa)等,灌木有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海桐(Pittosporum tobira)、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等,草本植物有紫鸭跖草(Setcreasea purpurea)、玉簪(Hosta plantaginea)、矮牵牛(Petunia hybrida)等.该区地属丘陵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东半部属蒿坪龙山脉,山高坡陡,海拔多在400m以上,西部为岩溶地貌,群峰如剑芒排插,分列于漓江两岸.河水水质常年清澈,沿岸山峰清秀迤逦,形态万千.该区沿岸无现代化的建筑,无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生态环境受人为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773.
广西拟赤杨林分类和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拟赤杨林是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类型,属于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的一个演替阶段,主要邮于东部中亚热带地区海拔1300m以下的红壤和黄壤山地山坡中下部环境比较湿润的地方,本研究划分出3个群丛纲和13个群丛。它向常绿阔叶林恢复的演替趋向,从13个嫩丛之间的群落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变化的分析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相似文献
774.
全球变暖提高了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的生产力,但对亚热带森林生产力的影响仍然不清楚。由于亚热带森林植物的碳储量巨大,因此了解全球变暖对亚热带森林植物生长的影响至关重要。采用加热电缆模拟土壤增温(+5℃),探讨中亚热带森林几种主要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生长及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增温显著增加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山油麻(Trema dielsiana)和东南野桐(Mallotus lianus)的高度,但黑莎草(Gahnia tristis)高度显著降低。增温显著增加木本植物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而草本植物的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增温对整个群落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配模式无显著影响,但木本植物总生物量在各器官之间分配随温度发生改变,增温显著提高木本植物枝生物量比(BMR),降低干生物量比(SMR),而叶生物量比(LMR)和根生物量比(RMR)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细根占总根系生物量比率。结果表明木本植物能够通过调节生物量分配模式应对未来全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775.
从大蒜果树 (DysoxylumhainanenseMerr.)树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0个化合物 ,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分别是 ( )evofolinB (1) ,2 0S ,2 4 -epoxy - 2 4 ,2 5 -dihydroxy - 3,4-secodammar- 4 (2 8) -en - 3-oicacid (2 ) ,4 (14) -eudesmene - 6 ?,11-diol (3) ,stigmast -5 -ene - 3β ,7α -diol (4) ,stigmast- 5 -en - 3β -ollinoleate (5 ) ,sitoindosideI (6 ) ,methyl 3,4 -dihydroxy -benzoate (7) ,scopoletin (8) ,β -谷甾醇和胡萝卜甙。其中 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76.
Ca^2+与果树抗逆性的关系(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Ca^2 与果树抗逆性的关系,包括细胞Ca^2 的分布及Ca^2 稳态的调控、Ca^2 在果树“逆境刺激-偶联反应”中的信使作用及其对提高果树抗逆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7.
以捕食有蹄类动物为主的华南虎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顶级肉食动物。半个世纪以前,华南虎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它维系着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稳定与能量的流动。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中生存着4000只以上的华南虎。由于大规模猎杀与生境破坏,野外的华南虎种群崩溃了。近年来多次野外考察都未能发现在中国南部华南虎存在的证据。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拯救华南虎既是中国的责任,同时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目前,中国已经启动了拯救… 相似文献
778.
为探究亚热带森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和反硝化微生物对氮、磷输入的响应,2015年开始在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设置氮磷模拟添加试验,包括对照(CK)、氮(N)添加、磷(P)添加和氮磷(NP)添加4种处理,于2021年4月(湿季)和11月(干季)采集土样,采用定量PCR的方法分析亚热带森林土壤氨氧化微生物(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和全程氨氧化菌comammox)amoA基因和反硝化微生物功能基因(nirS、nirK和nosZ基因)的丰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期N输入显著降低土壤pH,但显著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而长期P输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总磷含量。氮的输入(N和NP处理)显著提高了干湿季土壤AOB-amoA基因丰度,且在N处理中最高,达8.30×107 copies·g-1。NP处理土壤AOA-amoA基因丰度显著高于CK,达1.17×109 copies·g-1。comammox-amoA基因丰度在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其他基因丰度在不同季节间差异均不显著。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N输入显著... 相似文献
779.
780.
全球范围内森林片断化现象日益严重。与其他木本植物(乔木和灌木)相比, 木质藤本更趋向于分布在片断化森林的边缘, 因而了解木质藤本对边缘效应的响应对于进一步了解其对森林动态的影响极其必要。本文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缘到林内环境梯度上木质藤本的变化进行了调查。在形成年龄分别为13年、35年和53年的3种类型的林缘, 设置从林缘向林内连续延伸的长方形样地(20 m × 50 m)各10个(总面积3 ha), 每个样地再划分为5个20 m × 10 m的样方。在每个样方内对胸径≥ 0.2 cm且长度≥ 2.0 m的木质藤本进行了每木调查。在3 ha的林缘样地中共记录到木质藤本植物2,426株, 隶属于14科19属31种。木质藤本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均随距林缘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边缘效应深度在35年林缘的边缘为30 m, 13和53年林缘的边缘则为20 m; 它们的胸高断面积在53年林缘的边缘效应深度为20 m, 但在13和35年林缘的不同距离上差异不显著。木质藤本对边缘效应的响应在物种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主要呈现正向和中性的响应格局, 包括只分布于林缘的物种, 和从林缘到林内环境梯度上密度逐渐降低的物种; 也有对边缘效应不敏感的物种。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 林冠开度、边缘形成年龄和土壤水分是决定木质藤本在片断化森林边缘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