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3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桦天然次生林植被类型是华北高海拔地带代表性的森林类型。以该地区上述3种典型的天然次生林群落为例,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单变量O-ring统计方法,分析各群落主要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用双变量O-ring统计方法,分析各群落中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并对同一树种在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中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性的变化进行比较,以探讨华北山地次生林群落空间格局形成和种群维持与动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各种群在相对小的尺度上聚集分布特征明显,随尺度增加树木种群的聚集性减弱并逐渐表现出随机分布的格局特征;(2)同一树种在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中空间分布格局差异很大。红桦、白桦和山杨在阔叶林中呈明显的小尺度聚集分布格局,而在针叶林群落呈随机分布。在阔叶次生林中混生的小龄级华北落叶松呈现聚集性空间分布格局。在华北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的针叶林中,大龄级的华北落叶松表现出小尺度上均匀分布和较大尺度上随机分布的格局特征;(3)各群落中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主要表现在小尺度范围,随尺度加大空间关联性逐渐不明显;(4)在阔叶树占优势的次生林,小龄级华北落叶松与桦木的分布有较明显的空间正关联性,而在华北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的针叶林,桦与华北落叶松并未表现明显的空间关联性。种群分布格局和种群间的空间关联性随群落结构、空间尺度和龄级结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2.
选用分布在粗山羊草14条染色体上的32对SSR引物,对来自中国河南、陕西、新疆和中东地区共147份粗山羊草材料进行遗传分化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6个多态性位点中,等位基因数平均为4.15,Ne i基因多样性指数(He)平均为0.243,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平均为0.226;居群间遗传变异差异明显,中东粗山羊草居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He=0.607,PIC=0.551),而来自陕西和河南的粗山羊草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低(He=0.055,PIC=0.047)和(He=0.024,PIC=0.021)。AMOVA分子变异分析显示,居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52%,达到显著水平;河南粗山羊草和陕西粗山羊草间发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Fst=0.210),为研究中国粗山羊草资源的起源与分化问题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与证据。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构建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山羊痘病毒P3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pMD-18T-P32/LD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山羊痘病毒P32基因片段,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中,再重组表达质粒pVAX1-P32/LD。转入DH5α,再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通过双酶切、PCR及插入片段序列测序对质粒进行鉴定。结果:携带山羊痘病毒P32基因片段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S7207/pVAX1-P32/LD已成功构建。结论:为山羊痘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及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4.
书评     
长白山的野生观赏植物色泽艳丽、风姿绰约、香馨四溢,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一笔巨大的财富和珍贵的遗产,是重要园林观赏植物的种质源。她们有的扎根在悬崖峭壁之上,有的密藏于莽莽的林海之中,有的分布在江河溪流两岸,有的盛开于田野阡陌之间……这里既有本地区的特有植物如:长白松、长白耧斗菜、朝鲜崖柏、白山罂粟、长白金莲花等,又有华北区系的植物如:天女木兰、短果杜鹃、大字杜鹃、照白杜鹃、玉玲花等,还有北极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植物如:牛皮杜鹃、松毛翠、宽叶仙女木、偃松、西伯利亚刺柏等;可以说:整个长白山就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一个丰富多彩的“观赏植物王国”。  相似文献   
135.
基于matR基因序列分析的山茶科系统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线粒体matR基因序列分析探讨了山茶科的分类学范围和系统演化关系。结果显示,传统山茶科的两个核心——山茶亚科(Theoideae或Camellioideae)和厚皮香亚科(Ternstroemioideae)不构成姐妹群关系,山茶亚科是一个支持率很高的单系类群,厚皮香亚科没有形成单系;山茶亚科下可区分出3个明显的分支,基部的分支由紫茎属(Stewartia)和舟柄茶属(Hartia)组成,木荷属(Schima)、美洲荷属(Franklirda)和美国大头茶属(Gordonia)构成第2个分支,该分支与由山茶属(Camellia)、核果茶属(Pyrenaria)、多瓣核果茶属(Parapyrenaria)、石笔木属(Tutcheria)、大头荣属(Polyspora)和圆籽荷属(Aptersperma)组成的第3个分支互为姐妹群。研究结果很好地支持了Prince和Parks等学者提出的的狭义山茶科(仅含山茶亚科)和狭义大头茶属的概念以及科下3个族(紫茎族Stewartieae、大头茶族Gordonieae和山茶族Theeae)的划分。但本研究更为清晰地揭示了科下3个族间的系统关系,即紫茎族是最基部的分支,山茶族与大头茶族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同时,本文认为,厚皮香(亚)科是否为单系类群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6.
探讨亲缘关系密切、营养关系相似的物种间的共存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同域物种的资源利用特点和分化方式,对于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工作亦具有指导意义。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humiae)、白鹇(Lophuranycthemera)和红喉山鹧鸪(Arborophilarufogularis)为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南华片区同域分布的3种雉类,它们亲缘关系较近,食性相似。比较三者春季取食地18个生态因子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指数,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广适性(生态位宽度值>0·8)的取食地因子最少(1个),专一性(生态位宽度<0·8)因子最多(4个);白鹇居中(3个和2个);红喉山鹧鸪与黑颈长尾雉恰好相反(6个和0个)。黑颈长尾雉与白鹇生态位重叠指数≥0·5的因子数(5个)多于黑颈长尾雉与红喉山鹧鸪的(2个)和白鹇与红喉山鹧鸪的(4个);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和种子密度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在3种雉类间均较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雉类在坡向、乔木密度、草本层盖度、种子密度和土壤动物等5个因子均无差异;在距空旷地距离、距道路距离和灌木层盖度等3个因子均有差异;而其余因子则是在不同的两个物种之间有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取食地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信息量达85·6%,白鹇的前6个达86·0%,红喉山鹧鸪的前5个达79·0%。影响这三种雉类取食地选择的因子主要集中于前3个主成分。3种雉类间取食地因子差异状态呈镶嵌分布,意味着种间生态位呈分化状态。各物种优先选择的因子组合不同,各因子的重要程度亦不一。  相似文献   
137.
对陕西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区4个不同程度铅锌污染样地植物根系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进行了资源和分布调查。结果表明:(1)无铅锌污染的矿山上调查的15种植物中除黄连木没有检测到AMF侵染、栓皮栎和酸模不能被DSE侵染外,其他植物均能与AMF和DSE共生,但平均侵染率较低,仅分别为32.3%和25.9%;铅锌轻度污染的尾矿荒地和铅中度污染、锌重度污染的尾矿坝植物根系内AMF和DSE侵染率明显提高,AMF的平均侵染率分别为53.3%和68.3%,DSE的平均侵染率分别为38.6%和54.2%;铅锌重度污染的废弃冶炼厂样地植物AMF侵染率明显下降,平均只有17.6%,而DSE的侵染没有受重金属污染的抑制,仍达到60.3%。(2)4个样地植物根际土壤中AMF孢子分布不均匀,每克土的孢子密度在0.08~6.84个,平均为1.5个。对4个样地均有分布的狼牙刺、博落回、山蒿和秦岭风毛菊的AMF、DSE侵染状况调查发现,轻度和中度的铅锌污染能促进AMF与宿主共生关系的建立,而重度污染则显著抑制AMF侵染;AMF孢子密度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且与AMF侵染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DSE侵染率与土壤锌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505,P<0.05),而与土壤铅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可见,AMF和DSE能够广泛存在于铅硐山铅锌矿区,尤其是DSE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8.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从川西獐牙菜中分离制备了两种高纯度苷类化合物.以正丁醇-氯仿-甲醇-水(3.4∶8∶5∶6,v/v)为溶剂系统,主机转速为800 rpm,流速:O~210 min,1.5mL/min;210 ~360m in,2.5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的条件下进行分离制备,在360 min内从100 mg样品中一步分离制备得到1-O-樱草糖-3,7,8-三甲氧基(口山)酮(Ⅰ,11 mg)和异荭草苷(Ⅱ,24 mg).经HPLC检测,两个化合物的纯度均在99%以上,结构由UV、1H和13C NMR鉴定.  相似文献   
139.
从大苞藤黄枝叶的混合粉碎物中分离到11个化合物,运用光谱手段分别鉴定为neobractatin(1),brasixanthone B (2),5-O-methylxanthone V1 (3),10-O-methylmacluraxanthone (4),isobractatin (5),xanthone V1(6),xerophenone A (7),xerophenone B (8),bractatin (9),macluraxanthone (10)和3-O-methylneobractatin (11).本文首次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了异构体7和8并测定了其精确分子量.其中化合物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40.
贵州江口埃迪卡拉纪的江口庙河生物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早期后生生物群,不仅含有大量的宏观藻类化石,还发现了可靠的、重要的动物化石。宏观藻类化石数量丰富,保存完整,类型多样,提供了早期后生植物研究的极好材料。本文研究的江口庙河生物群中的大量碳质压模保存的湖南革辛娜藻Gesinella hunanensis,与产于湖南留茶坡组的模式标本相比,整体形态特征虽然一致,两者却存在一些差异,如江口的Gesinella hunanensis叶状体表面较光滑,碳膜厚度从基部向上逐渐变薄,边缘较中部厚,未见乳状突起及侧枝,但可见明显的碳膜压叠现象;叶状体周期性生长明显,一个生长周期形成的叶状体中部较宽,两端较窄;宽度从几个毫米至几十毫米,变化较大;固着结构分为须根状和盘状两种形态,固着器与叶状体之间为加厚的固着蒂,固着蒂之上的叶状体边缘呈波状。与带状棒形藻Baculiphyca taeniata明显不同,尽管整体均呈棒状,但度量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且具独特的周期性生长方式,碳膜中部薄且时有叠压现象、而端部和边缘厚的特征显示其叶状体可能是中空的囊状,与Baculiphyca taeniata的叶状体碳膜极厚乃至保存为块状的特征明显不同。研究结果表明Gesinella hunanensis的形态趋于多样性,证实了Gesinella hunanensis与Baculiphyca taeniata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类宏观藻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