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9 毫秒
381.
高黎贡山五加科的植物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属、种及地史文献资料三方面对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进行了植物地理学研究。结果表明1.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包括15属56种及13变种。2.从起源来看,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以热带起源为主,热带属占66.7%(10属),温带属占33.3%(5属),而与地中海地区和中亚地区的联系十分微弱。3.从种的分布区式样来看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以温带分布型为主,温带分布型的物种占全科种数的88.4%(61种),这一统计结果与属的统计结果(66.7%的属系热带属)形成很大的反差,其原因在于掸邦-马来亚板块上的高黎贡山植物区系源于赤道热带,在板块位移过程中,随着高黎贡山的北移,喜马拉雅山脉的强烈隆升,五加科这一起源于热带的古老木本植物,因不适于比赤道带冷得多的气候环境而先后被淘汰,部分属种则在新的环境中经过适应、演化和重新分化,除个别热带属的北缘种在高黎贡山北端独龙江河谷中幸存下来(如树参属Dendropanax)以外,其余新分化出来的植物则是温带性的(如常春木属Merrilliopanax),因此,现在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区系中,热带起源的属多于温带属,但温带种大大多于热带种。所有这些成分中,中国-喜马拉雅分布的成分(15种)和中国特有的成分(43种)构成了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区系的基本骨架,这些成分标志着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区系的东亚温带性质。4.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特有现象突出。一方面表现在种类丰富,计有中国特有类群22种和变种,云南特有类群12种和变种,高黎贡山特有类群9种,另一方面表现在特有类群的丰富度与纬度成正比,就高黎贡山特有种来说,北段(贡山)的特有类群(8种和变种)远远多于南段的腾冲(仅1种)。5.由于掸邦-马来亚板块位移对高黎贡山生物区系的影响,部分高黎贡山五加科植物从滇东南或滇南至高黎贡山的一些连续分布区被间断为滇西北与滇东南的对角分布式样(如少毛云南  相似文献   
382.
自20世纪60年代,欧亚大陆晚新生代地层中陆续发现了p3由5个主要褶沟组成的兔类化石,并先后建立了上新五褶兔(Pliopentalagus Gureev et Konkova,1964)和三裂齿兔(Tris- chizolagus Radulesco et Samson,1967)两属。近年,在中国安徽淮南大居山新生代晚期不同时代的洞穴、裂隙堆积物中发现了保存相当完整,数量颇多的上新五褶兔的材料。笔者在研究大居山新洞早上新世的上新五褶兔时, 将其与欧亚大陆该属内的已知种和三裂齿兔的各种进行了详细比较,发现产自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盆地晚上新世稻地组的Pliopentalagus nihewanensis Cai,1989被指定为上新五褶兔值得商榷。Pliopentalagus nihewanensis的材料仅有1枚p3(GMC V 2008-1)和两枚中间颊齿(p4 或ml,GMC V 2008-2及m2,V 2008-3)。正型标本p3的中前褶沟(AR)中央、后外褶沟和后内褶沟后壁釉质层具有小褶曲,这些形态确实与上新五褶兔的特征有些相似。但褶曲的发育程度明显比上新五褶兔的弱;另外,其齿冠舌侧后缘向后内突出,后外褶沟和后内褶沟较平直并近与齿纵轴垂直,后外褶沟与后内褶沟深度相近等而与上新五褶兔也有所不同。褶沟的釉质层在两枚中间颊齿中较平直,与上新五褶兔显然也有较大的区别。就该p3而言,可以认为它属于一枚釉质构造极简单的上新五褶兔的前臼齿,也可以认为是釉质构造很复杂的三裂齿兔的p3。研究表明,在上新五褶兔和三裂齿兔的系统演化过程中,其颊齿褶沟釉质层的构造有越来越复杂的趋向。作为上新世较晚期的“Pliopentalagus nihewanensis”的p3,指定为上新五褶兔显然有悖于该属釉质构造在地史中越来越复杂的演化事实,而指定为三裂齿兔则正好与该属釉质构造的演化趋势相符(Averianov and Tesakov,1997)。另外,从共生动物群和动物的生活习性看,安徽淮南发现的上新五褶兔与大量现代东洋界特有的类型共生(如Tupaiidae、Platacanthomyidae等),上新五褶兔的后裔——现生的日本琉球奄美黑兔(Pentalagus)的栖息地为温暖、湿润的多山环境;而目前发现的三裂齿兔共生动物群所指示的是干凉的稀树草原环境,与上新五褶兔的生态环境有所不同。含“Pliopentalagus nihewanensis”的晚上新世稻地动物群主要由典型的古北界属种(如Mesosiphneus paratingi、Mimomys orientalis、Germanomys cf. G.weileri、Chardinomys nihewanicus及Ochotona spp.等)组成,而未见典型的东洋界成员。这种温带相对干旱的草原环境,显然与中国发现的上新五褶兔及其后裔的生存环境很不一样。因此,笔者认为“泥河湾上新五褶兔”应归入三裂齿兔属,正名泥河湾三裂齿兔Trischizolagus nihe—wanensis(Cai,1989)。种征订正为:p3具有较复杂的形态构造;中前褶沟具衍生的中央小褶曲, 后外褶沟和后内褶沟后壁釉质层褶曲相对发育。该种以这些基本特征而不同于欧亚大陆的已知种(如T.dumitrescuae、T.mirificus等),它可能代表该属的一个进步类型。  相似文献   
383.
中国梁王茶属植物纪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有关模式和产地标本研究的基础上 ,依据Wen&Frodin对该属植物的处理方式 ,对中国梁王茶属MetapanaxFrodinexJ .Wen&Frodin (=NothopanaxMiq .)植物的原有两个变种贡山梁王茶 (Nothopanaxdavidii (Franch .)HarmsexDielsvar.gongshangensisShang)、尾叶梁王茶 (Nothopanaxdelavayi (Franch .)HarmsexDielsvar.longicaudatusFeng)进行了分类学修订。结果将Nothopanaxdavidii (Franch .)HarmsexDielsvar .gongshangensisShang归入异叶梁王茶Metapanaxdavidii (Franch .)FrodinexJ .Wen&Frodin (=Nothopanaxdavidii (Franch .)HarmsexDiels)做为该种的新异名 ;并将尾叶梁王茶Nothopanaxdelavayi (Franch .)HarmsexDielsvar .longicaudatusFeng移入Metapanax属下 ,命名为Metapanaxdelavayi (Franch .)FrodinexJ .Wen&Frodinvar .longicaudatus (Feng)R .Li&H .Li;此外 ,对国内有关专著中梁王茶属植物的学名作了相应的订正。  相似文献   
384.
近年来研究发现,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及其脂质过氧化作用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多数研究中动物模型的缺血时间或再灌注时间较短,与临床病例的实际情况及脑组织凋亡出现的高峰期(2~4d)有一定差距.补阳还五汤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其后遗症的有效方剂,为探讨其作用机理本文研究了该方对脑缺血45 min再灌注3d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5.
结合课堂教学常规的"三点"、"五艺",加强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适合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妥善地把"三点"、"五艺"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三点"到位,强调点点明确,力求"五艺"形式灵活、多样,其课堂教学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386.
啮齿动物年龄的划分对研究其年龄结构和种群数量变化等生态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体重来划分年龄组不仅对于野外实验研究方便快捷,而且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年龄与其形态特征指标的关系。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是我国北方分布较为广泛的啮齿动物之一,对其年龄组进行划分,是了解其生活史特征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系统聚类法对2012至2014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捕获的五趾跳鼠体重进行分析,将五趾跳鼠划分为3个年龄组,Ⅰ龄组体重62 ~ 80 g(包括80 g),Ⅱ龄组体重80 ~ 110 g(不包括80,但包括110 g),Ⅲ龄组体重 > 110 g;并建立五趾跳鼠体重(W,g)与4个体尺特征指标体长(LB,mm)、尾长(LT,mm)、后足长(LP,mm)及耳长(LE,mm)的关系模型:Ⅰ龄组WⅠ =﹣1.032 + 0.137LB + 0.259LT,R2 = 0.244,AIC =﹣50.394 1,F = 0.005;Ⅱ龄组WⅡ = 0.072 + 0.099LB + 0.060LT + 0.214LP,R2 = 0.212,AIC =﹣131.021 5,F = 0.001。结果表明,五趾跳鼠的体尺指标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是统一生长的,在特定阶段固定的体尺指标会开始生长。耳长在Ⅰ龄时已经完成生长或生长速度减缓;体长与尾长在Ⅰ龄时与体重具有较强的关系,在Ⅱ龄时生长速度减慢;后足长在Ⅱ龄时与体重关系较强,且生长速度加快;Ⅲ龄时体长、尾长和后足长停止生长或生长速度缓慢。荒漠区五趾跳鼠体重与体尺特征关系模型直观地反映了年龄与体尺特征的生长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387.
采用室内与野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五蕊寄生(Dendrophthoe pentandra)种子萌发特性以及鸟类消化过程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蕊寄生种子对温度和光照较敏感,与黑暗条件相比,光照能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20℃为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萌发率达53.8%,高温35℃及低温10℃均不利于种子萌发。研究发现纯色啄花鸟(Dicaeum concolor)是该植物的主要食果者,种子外的果肉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人为去除果肉并不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但可缩短种子萌发的时间,果实通过纯色啄花鸟类肠道消化后,随着粪便排出的种子萌发率显著提高(达69%),暗示纯色啄花鸟在五蕊寄生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8.
采用显微制片技术、组织化学定位和三萜皂苷定量分析方法,对五叶木通的营养器官分别进行了三萜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含量和解剖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萜皂苷在五叶木通不同营养器官中的含量不同,含量测定与组织化学定位推测的结果吻合,叶>根>茎;三萜皂苷在同一营养器官的不同发育时期含量不同,总的规律是:老叶>幼茎>幼根>幼叶﹥老根﹥老茎。三萜皂苷在不同器官中具有明确的积累位置:根中主要是次生韧皮部和周皮;皮层和次生韧皮部是茎中三萜皂苷积累部位;叶内则以栅栏组织为主。五叶木通根中初生木质部二原型,次生木质部内导管多为单管孔,少数为管孔链,纤维含量丰富。茎中韧皮纤维丰富,在幼茎中纤维成束状罩在初生韧皮部的外方,在次生韧皮部中纤维呈带状环绕在外方。叶为异面叶。  相似文献   
389.
目的:对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花蕾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碱(1)、胡萝卜苷(2)、豆甾醇3-O-葡萄糖苷(3)、α-菠甾醇(4)、7-豆甾烯-3β-醇(5)、人参皂苷Rk3(6)、人参皂苷Re(7)、人参皂苷Rg2(8)、谷甾醇(9)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五加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3、4、5为人参花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90.
在研究桂西北和滇东南植物区系的过程中,对五加科的部分种类进行了修订。其中包括1个新种,1个新变种,2个新组合,4个新异名。还报道了一些种的地理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