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2篇
  4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321.
五叶木通茎尖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五叶木通(Akebia quinata)茎尖细胞染色体制片,探讨其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五叶木通的核型公式为2n=2x=16=10m+2sm+2st+2t,染色体基数x=8,核型为2B类型。第一号染色体上有一对染色体随体,它是五叶木通种性识别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22.
马蹄参属的解剖学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伟华  向其柏 《植物研究》1999,19(3):286-291
马蹄参属Diplopanax Hand.-Mazz.被不同的作者放在五加科Araliaceae、山茱萸科Cornaceae或单室茱萸科Mastixiaceae中,本文报道了马蹄参Diplopanax stachyanthus Hand.-Mazz.的解剖学特征,通过比较研究支持将马蹄参属从五加科中移出,改隶于单室山茱萸科。马蹄参属在山茱萸目Cornales中处于比较原始的演化水平。  相似文献   
323.
五叶地锦越冬能力与越冬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五叶地锦越冬前喷施不同浓度脱落酸处理,自然露地越冬与防寒覆盖越冬处理,研究抗寒理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与其越冬能力的关系,明确五叶地锦在北方可行的越冬方法。  相似文献   
324.
刘作喜 《植物研究》1997,17(2):207-212
五龙参(Panax quinquefolius Linn),也称花旗参、西洋参,是国际极其珍贵的药用植物之一,本文系统的研究了林下地形环境因子对五龙参栽培的影响,通过定位定量的不同观测点的试验数据,得出四种地形和低山丘陵北坡或东北坡的中上坡位,海拔高度330-450m的高地环境,栽培五龙参有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25.
兰州五泉山的藻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兰州五泉山为该地藻种资源库,对其中水生、陆生生境中藻类的种类多样性、群落结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地藻类植物65种(含4变种),包括蓝藻、绿藻、硅藻和红藻,其中硅藻种类最多(29种),其它依次为蓝藻(24种)、绿藻(11种)和红藻(1种)。水体中共42种,硅藻最多,有26种,其次蓝藻8种,绿藻7种,红藻1种,不同水体中优势种和亚优势种不同。土壤生境中发现20种,蓝藻13种,绿藻4种,硅藻3种,且非洲席藻和小球藻分为优势种和亚优势种。7个种类在水、陆两大生境都有分布,而且它们主要是丝状蓝藻。  相似文献   
326.
利用P1、F1、P2、F2和F2:3家系五世代联合分离分析的拓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王建康等[3]的基础上拓展了利用P1、F1、P2、F2和F2:3家系5群体的2对主基因(B)和2对主基因 多基因(E)2类模型,为使拓展模型成为可能并提高分布参数估计值的精度,用IECM算法估计样本似然函数分布参数,通过重新分析3个大豆杂交组合抗豆秆黑潜蝇主茎虫量遗传资料证实了通过孟德尔氏遗传分析法所获得的结果,并得到存在多基因的统计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7.
山东五图早始新世更猴科(Plesiadapidae,Mammalia)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山东五图盆地早始新世五图组的一种更猴类 (plesiadapid)化石 :杨氏亚洲更猴(Asioplesiadapisyoungigen .etsp .nov .)。在它增大的下门齿上具有更猴科特有的下缘尖和下缘脊 ,但其下颊齿性状相当原始 ,p4跟座呈盆状 ,m3下次小尖呈锥状更类似白垩纪晚期出现的更猴形动物Purgatorius。Asioplesiadapis的下臼齿形态可以说明亚洲更猴类虽然有北美和欧洲更猴的某些典型特征 ,但并不在同一进化支系。因此 ,另立一新亚科———亚洲更猴亚科(Asioplesiadapinaesubf.nov.)。  相似文献   
328.
利用五碳糖产高纯度L-乳酸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以已敲除多个产杂酸酶基因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乙醇工程菌SZ470(△frdBC △ldhA △ackA △focA-pflB △pdhR::pflBp6-pflBrbs-aceEF-lpd)为起始菌株,进一步敲除其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基因,同时插入带有自身启动子的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的L-乳酸脱氢酶(L-lactate dehydrogenase,LLDH)基因,构建可利用五碳糖同型发酵L-乳酸重组大肠杆菌.[方法]利用λ噬菌体Red重组系统构建乙醇脱氢酶基因(adhE)缺失菌株Escherichia coli JH01,并克隆P.acidilactici的ldhL基因,利用染色体插入技术将其整合到JH01基因组,构建产L-乳酸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 JH12,利用无氧发酵15 L发酵罐测定重组菌株L-乳酸产量.[结果]工程菌JH12在15 L发酵罐中以6%的葡萄糖为碳源进行发酵,发酵到36 h的过程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为1.46 g/(L·h),乳酸生产强度为1.14 g/(L·h),乳酸的产量达到41.13 g/L.发酵产物中未检测到琥珀酸、甲酸的生成,仅有少量乙酸生成,L-乳酸纯度达95.69%(L-乳酸在总发酵产物的比率).工程菌JH12以6%的木糖为碳源进行发酵,发酵到36 h的过程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为0.88 g/(L·h),乳酸生产强度为0.60 g/(L·h),乳酸的产量达到34.73 g/L.发酵产物中杂酸少,乳酸的纯度高达98%.[结论]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染色体插入及无氧进化筛选获得一株产L-乳酸的大肠杆菌工程菌JH12,该菌株不需利用外源质粒,稳定性好,可利用五碳糖进行发酵,发酵产物中杂酸少,L-乳酸的纯度高.本研究为L-乳酸大肠杆菌工程菌的构建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大肠杆菌L-乳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9.
通过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进行采集,共获得3 034份标本,鉴定出214种,隶属于4纲13目36科80属,其中食用菌63种、药用菌40种、毒菌27种,对种级分类水平的大型真菌进行α多样性分析,发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度较高,物种均匀度高。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团队构建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菌物资源“一馆五库”保育体系,其中,标本馆保存3 034份标本,菌种库保存30种大型经济真菌的79株菌种,活体库保存1 573份干燥菌体组织,基因库保存357份DNA样品及其ITS序列信息,化合物库保存3种大型真菌的脂溶性成分信息及其色谱图,综合信息库保存3 034份标本的编号、采集日期、采集人、照片、活体、菌株、中文名、拉丁学名、地理信息(经度、纬度、海拔)、采集地名等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330.
选取生长习性、植物形态、木材解剖、花的形态结构、花粉特征以及胚胎学和染色体数目等共72个性状,采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对旌节花科及其相关类群五桠果科、猕猴桃科、山茶科、金莲木科和省沽油科等进行分支分析。并用靴带检验法(Bootstrap)计算内部分支的支持率。分支图表明,旌节花科与省沽油科组成姊妹群,靴带支持率为79%,表明旌节花科与省沽油科具有最为密切的关系。旌节花科与猕猴桃科的关系次之,旌节花科和省沽油科与猕猴桃科关系的靴带支持率为58%。然后是山茶科。而旌节花科与金莲木科和五桠果科的关系则依次疏远。这与我们在孢粉学和胚胎学研究中所得的结论在某些方面是基本一致的。与Nandi等人用形态学数据和分子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也比较吻合,他们的结论也认为旌节花科与省沽油科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只是他们把五桠果科和金莲木科摆在更近的位置,而山茶科和猕猴桃科则放在较疏远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