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98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夏险  赵琪  苏平  涂俊铭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3):994-1000
慕课等线上学习平台是教育信息化的结果,结合慕课对传统教学进行突破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微生物工程"课程是高等院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我们在微生物工程实验课的教学中引入了一种基于慕课教学资源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结果表明,这种慕课背景下的开放式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科研素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梁婵娟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2):4475-4481
“新工科”建设是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双语课程已成为培养既懂专业又能进行国际交流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大多数双语课程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在分析当前双语教学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环境生物技术双语课程为例,从教学模式构建、质控体系建立、教材选用和考核方式优化等方面探讨了改进的策略,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热情和学校政策保障等方面总结了既往的经验和不足,以期为提高双语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
蛋白质与酶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文中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专业及课程特色,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从融入内容、方法路径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通过精心开展教学设计,利用对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从讲故事、谈生活、说案例、议热点、读文献、做训练入手,激发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公民品格、全球视野、生态文明、法治意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素养,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育人目标的同时推动教学卓越。  相似文献   
34.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力推广之下,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在生物化学课程中运用"互联网+"教学模式:教师课前准备并向学生发布相关学习资源、学生预习情况和预习效果的评价、学生成绩量化标准,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本文从我国"互联网+生物化学"教育现状、"互联网+"教育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以及生物化学课程与"互联网+"教育结合的未来发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5.
课程思政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专业课中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有助于探究高校专业课程中育人功能的发挥。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立足内蒙古农业大学示范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我们重塑了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挖掘遗传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使德育教育深入教师心、学生心,贯穿于教学、教评全过程,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互联网教育对超声专业住培医师教学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接受超声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50名住培医师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9年1~4月的住培医师为对照组,以2020年1~4月的住培医师为实验组。对照组以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实验组以互联网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两组住培医师通过考试成绩(笔试及技能)及问卷调查方法评估不同时期超声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笔试和技能考核成绩低于对照组(P<0.05),考试通过率低于对照组(P<0.05)。从两组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住培医师认为在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交流能力、提高技能操作、满意带教老师、师生互动良好5个方面的肯定评价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培医师在关注人文关怀、临床思维培养2个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培养自学能力方面的肯定评价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教师对实验组的教学气氛活跃、住培医师态度积极性及检查操作规范、报告书写规范4个方面的评价较低(P<0.05);教师对两组的课程安排与进度合理性的评价无差异性(P>0.05)。结论短期研究结果显示,以互联网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对超声住培教学质量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需加以教育经验总结,为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生物及生态系统与环境变化间的反馈关系及其过程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不同类型的生物环境因素控制实验以及大尺度的联网野外控制实验被认为是认识生态系统响应和适应环境变化过程机制、精细定量表达的有效手段及认知过程的加速器。近年来发展了大型野外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网络(如ECOTRON)、生态系统分析与实验平台(AnaEE)、国际干旱实验研究网络(Drought Network)、氮沉降联合实验网络(Nutrient Network),以及基于各区域性生态观测实验站的联网控制实验(如USA-ILTER)。发展大陆尺度联网实验研究平台事业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将会在认知生态系统环境响应过程机制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综述了生态系统环境控制实验的研究方法和实验体系的发展,明确指出各种类型的生物环境控制实验需要形成联合协作体系,共同解决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及适应的基本科学问题。目前的控制实验包括: 1) 实验室封闭装置内的生物生理生态学控制实验;2) 野外实验场的半开放部分环境要素控制实验;3) 近自然状态的野外环境控制实验;以及4) 基于野外生态站的联网控制实验。进而,本文还深入讨论了陆地生态系统的环境响应及适应过程机制实验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基于大尺度自然环境梯度实验及生态站尺度的要素控制实验的优势,提出了整合两种实验技术、发展新一代的野外联网实验体系的科学设想,讨论了基于野外联网控制实验的研究体系,论证了研究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短期响应和长期适应的规律和机制、生态系统环境响应定量表达的技术途径。若本文提出的控制实验体系设计方案能够得以实施,必将大大促进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科学的研究水平,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8.
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应用"层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念,并阐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三个方面的改革,体现该教学模式的层次递进和系统全面的特点。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可有效增强该课程的实践功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还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9.
《微生物学报》2015,(1):114-114
一、刊物简介和栏目设置 《微生物学报》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国内外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究动态,内容涵盖工业、农业、医学、兽医微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各个领域。本刊是我国微生物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学报级期刊和国家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40.
李昂  李嘉  方育  刘殿刚  王亚军 《生物磁学》2013,(25):4964-4966,4987
目的:探讨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在基本操作上常犯的错误,并对此提出建议和纠正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带教水平及临床教学质量。方法i总结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进行常见的外科临床基本操作考核成绩的情况,对错误类型等进行统计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结果:共考察学生90名,其中外科换药方法欠佳者22人(24.4%),消毒铺巾存在问题24人(26.6%),缝合存在问题32人(35.5%),打结存在问题38(42.2%)人,拆线存在问题19(21.1%)人。结论:加强医学生外科实习期间的无菌观念培养及强化手术基本操作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