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6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391篇 |
专业分类
19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51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111篇 |
2007年 | 73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75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杆状病毒生命周期中会产生包埋型和芽生型两种病毒粒子,这两种病毒粒子的包膜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拥有相同的核衣壳结构.杆状病毒核衣壳是由衣壳蛋白和杆状病毒基因组两部分组成,核衣壳的正常组装对两种病毒粒子的形成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核衣壳的正常组装在病毒的整个感染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越来越多参与核衣壳组装的蛋白被鉴定出来,目前还有许多核衣壳组装细节不明了,例如这些衣壳蛋白之间的互作关系是怎样的,宿主通过何种方式参与到病毒核衣壳组装过程等.本文主要以杆状病毒模式物种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为例综述了参与杆状病毒核衣壳组装的相关蛋白,并对一些参与核衣壳运输有关的核衣壳蛋白也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2.
《云南植物研究》编辑部 《云南植物研究》2010,32(3):210-210,284
2010年4月26日,《云南植物研究》第5届编委会第4次会议在昆明植物研究所行政办公大楼二楼会议室召开,在昆编委15人参加了会议。李德铢主编主持会议并做了编委会2009年工作报告。他首先对2009年度编委会工作进行了回顾,对编委们在过去一年对期刊工作的支持,尤其是五位学科副主编在保证期刊质量,促进期刊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993.
<正> 萝芙木属(Rauvolfia)植物中的许多种类,是国内外用以治疗高血压症的特效药。广西产的萝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Lour.)Baill.)是我国制作“降压灵”药物的主要原料。 野生的萝芙木分布零散,储存量有限,仅靠野生资源不能满足需要。国内外对萝芙木属进行大量的研究,但有关广西产萝芙木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尚末见报导。为此,我们将多年来进行萝芙木生物学特性研究的结果进行报导,为萝芙木的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红豆杉细胞经重复诱导和蔗糖饲喂后云南紫杉烷C生产的相应基因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杉悬浮培养细胞具有可持续生产抗癌药物紫杉醇及其他紫杉烷的潜力。在中国红豆杉悬浮培养细胞中,云南紫杉烷 C(Tc) 是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为促使代谢前体由生成其他紫杉烷的代谢支路转到生产紫杉醇,实验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 (RQ-PCR) 揭示细胞培养过程中紫杉醇及紫杉烷合成关键基因的动态变化。在细胞培养的第7天和第12天,以100 μmol/L 2,3-二羟丙基茉莉酸 (DHPJA) 进行诱导,同时在第7天饲喂20 g/L的蔗糖,在此过程中考察6个关键基因 (TASY,TDAT,T5αH,TαH,T10βH和T14βH) 的表达变化。上述联合调控手段使得Tc产量在第1次诱导8 d后达 (554.46±21.28) mg/L,第2次诱导9 d后高达 (997.72±1.51) mg/L。代谢早期基因TASY和TDAT在第1次诱导后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82和98倍,在第2次诱导后表达量分别提高了208和131倍。在每次诱导后基因表达量提高约持续24 h,之后下降。其他4个基因 (T5αH、TαH、T10βH和T14βH) 的情况有所不同。基因TαH在2次诱导后表达量分别提高了3 061和1 016倍。其他3个基因T5αH、T10βH、T14βH在第1次诱导后表达量分别提高13、38、20倍,在第2次诱导后分别提高7、16、6倍。RQ-PCR结果表明基因表达和Tc积累之间存在紧密相关性:基因表达的变化与Tc产量的变化相一致,诱导可提高6个基因的表达量。基因的高表达随着培养过程逐渐衰减,再次诱导可再次促使基因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报告七日热群钩端螺旋体的两个新血清型。A10株钩端螺旋体系I 962年自勐腊县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分离,命名为云南型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 serovar yunnan)H27株钩端螺旋体系1964年自河口县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分离,命名为河口型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 serovar hekou)。 相似文献
996.
997.
谢寿昌 《Acta Botanica Sinica》1987,(3)
山顶苔藓矮林是亚热带山地上方特殊生境下孕育的一类森林植物群落,过去所见报道多以杜鹃花科树木为优势,不久前,在云南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哀牢山北段至中段云雾线以上山顶地带,发现有以壳斗科树种为主组成的山顶苔藓矮林,优势种为倒卵叶石栎(Lithocarpus pachyphylloides)。 相似文献
998.
树Ju对森林脑炎病毒的敏感性及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新分离森林脑炎病毒(YH和T570及东北株经脑内、皮下及腹腔感染成年中国云南树Ju,均发生病毒血症,持续时间为7-9天。抗体应答反应和病理改变程度成反比,病变轻的能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和补体结合抗体分别于感染后的第5、7、13天出现,且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的升高呈正相关。经抗原定位研究发现,腹腔注射后48小时,各组织器官均能查到抗原,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其它组织内病毒抗原消失都很快,随病毒血症的消失而转阴,中枢神经系统携带抗原可持续27天,且病变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表面为充血、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呈套状浸润,局灶性出血,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增生,轴索断裂等,说明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试验表明,成年中国云南树Ju对森林脑炎病毒比较敏感,是森林脑炎病毒动物模型研究首选动物。 相似文献
999.
报道采自云南昆明高楼房及武定石将军乌龙箐组剖面古油栉虫类(palaeolenid)的新材料。详细研究和比较后确认Mansuy(1912)所建立Palaeolenus属的3个种特征明显,特别是P.deprati Mansuy与P.douvillei Mansuy区别较大,不能合并为一个种;以Palaeolenusdeprati Mansuy为模式种建立的Megapalaeolenus Chang,1966应该成立。根据地层分布,下寒武统沧浪铺阶上部的Palaeolenus和Megapalaeolenus两个化石带仍然适用于华中、西南地区早寒武世中期的地层划分,华北和东北南部只存在Megapalaeolenus带的地层,而Palaeolenus带的地层缺失。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MaxEnt模型识别和预测云南干热河谷适生树种,对于改善和恢复其生态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收集40种具有代表性的潜在适生树种地理分布数据,结合气候、地形和土壤等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筛选适生树种。预测当前和2021-2040年四种气候情景下(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适生树种适生区的分布格局,划分优先种植区域,并明确MaxEnt模型用于树种选择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当前气候情景下,影响干热河谷潜在适生树种分布的主导因子是气候因子,其次是海拔、植物归一化指数、地表太阳辐射量和人类足迹。(2)未来,24种适生树种适生区稳定,发生概率与海拔关系呈单峰分布且高海拔下适生树种丰富度将降低。(3)干热河谷适生树种优先种植区域沿干热河谷呈狭长分布;实际调查发现,元谋县适生树种实际分布区域面积略高于最佳种植区域面积。应用MaxEnt模型筛选干热河谷适生树种选择是可行的,但在应用之前必须通过实地调查来验证树种实际生存情况与预测结果的差异。在干热河谷生态修复造林时,可优先考虑白枪杆、车桑子等24种树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