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8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299篇 |
专业分类
14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31.
云南假泽兰属植物及薇甘菊的危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已经成为国家生态安全的严重隐患。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在我国的生态危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至今我国所有关于薇甘菊的文献中,均末提及该种在云南的分布。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相关标本,确认云南分布有两种假泽兰属植物,即假泽兰(Mikania cordata (Burm.f.)B.L.Robinson)和薇甘菊(M.micrantha),并介绍了薇甘菊在云南西南部德宏州的危害现状。根据薇甘菊的生物学习性,作者预测薇甘菊将进一步在德宏州扩散,还可能入侵到与德宏州气候相似的其他地区,有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对此问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2.
水杨酸诱导美登木悬浮细胞产生脂氧合酶及多羟基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杨酸 (SA)可诱导云南美登木 (Maytenushookeri)悬浮培养细胞产生 9 脂氧合酶(9 lipoxygenase ,9 LOX)。通过LC ESI MS测定SA诱导下悬浮培养系中多羟基脂肪酸的含量变化 ,发现用浓度为 80 0 μmol L的SA诱导培养 18h ,悬浮细胞产生最大量的三羟基十八碳烯酸。同时 ,通过对比不同羟基十八碳烯酸含量的变化 ,推测在SA诱导下 ,9 LOX介导的十八碳酸途径中有环氧中间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3.
中国云南高原鳅属洞穴盲鱼一新种——邱北盲高原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和2006年,在云南省邱北县腻脚村一喀斯特洞穴深处各采到一批盲鳅标本,经鉴定,为高原鳅属(Triplophysa)一未记录的新种--邱北盲高原鳅。新种具有的特殊头形及可数性状等特征,与中国已记录的穴居高原鳅均不同,而与分布于金沙江水系的前鳍高原鳅(T.anterodorsalis Cao et Zhu)相近,但新种有下列特征可与之相区别:1)无眼vs.眼正常;2)背鳍分枝鳍条7vs.8-9;3)尾叉形vs.尾微凹。新种与同水系(南盘江)的大斑高原鳅(T.macromaculata Yang)也较相近,但可与之相区别:1)无眼vs.有眼;2)无色素vs.有斑;3)尾叉形vs.尾微凹。 相似文献
134.
云南野生兜兰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洁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2):61-63
1997~ 2 0 0 1年引种云南野生兜兰 1 3种 ,存苗 2万余株 ,在昆明园林植物园 (金殿 )兰圃栽培。具有引种成活率高、容易栽培、观赏价值高的优点 ,在养护管理实践中确立了一套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5.
为了全面揭示云南蚂蚁多样性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滇东南地区的蚂蚁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滇东南地区5个垂直带共采获蚂蚁7亚科57属202种;各样地蚂蚁群落主要指标为:物种数目6~49种(平均24种),个体密度0.7~5 943.6头/m~2(平均560.5头/m~2),多样性指数0.1693~2.6382(平均1.6574),均匀度指数0.0771~0.8022(平均0.5468),优势度指数0.0012~0.9031(平均0.2733);蚂蚁群落间相似性系数0.0333~0.3810,处于极不相似至中等不相似水平。结论认为,滇东南地区栖息着丰富的蚂蚁种类,在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价值。垂直带上蚂蚁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主要受气温制约,具体表现为纬度和海拔对蚂蚁群落的影响。该地区蚂蚁群落主要指标普遍表现出多域效应现象,除了地形和森林结构因素外,主要受到人类干扰影响,应当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对该地区蚂蚁群落加以保护,以便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36.
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的形态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度濒危植物云南蓝果树(Nyssa yunnanensis)是雄性两性异株植物,其发表时仅根据雄花模式和果模式。作者通过野外观察和标本研究,发现目前对其雄花描述不全或不准确且缺乏两性花的描述,故本文修订了其雄花形态的原始描述,并且补充描述了其两性花和果实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7.
貘类动物起源于北美始新世早期,体型较小,后来发展为美洲和欧亚大陆特有动物.我国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的貘化石发现很稀少.1978年,北京自然博物馆时墨庄等人在云南一四三煤田地质队的协助下在昭通永乐褐煤矿采掘到一批哺乳动物化石,他们依据其中的几件貘化石下颌骨残段建立一新种——云南貘,并认为其地质时代为距今250万年至300多万年的晚上新世.但当时这一发现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野外和室内研究工作中断多年. 相似文献
138.
139.
140.
<正> 芸香科黄皮属(Clausena)植物全球约25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记载有9种,产长江以南各省区,以两广、云南种类较多;广西现知6种,民间大多作药用,黄皮和小叶黄皮在我国南部广泛栽培,果实供生食或加工,黄皮的优良品种为岭南佳果之一。目前正在挖掘其潜在的药用价值及进行化学成分和挥发油的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181医院药理室,用大鼠进行动物实验,证明黄皮叶有降血脂作用。在研究黄皮属的分类时,某些种的形态特征很接近,叶的形状、大小变化大,在无花果的情况下更难区分,笔者试图从叶的解剖构造探讨种间的差异,为植物分类和生药鉴定提供依据,供临床用药及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