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双版纳是世界生物学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倍受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笔者依据30多年来对西双版纳植被的调查,结合植物群落生态学与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并参考世界类似热带植被的研究成果,对西双版纳植被的分类、物种组成、群落生态表现和植物区系特征等作了系统探讨,还进一步分析比较了其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共包括32个较为典型的群系,且分属于7个主要的植被型,即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棕榈林、暖热性针叶林和竹林。本文对西双版纳植被进行的全面记录和系统归纳,可为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27268——这是我国种子植物的种数,这一数字高居北半球各国之首。我国广袤的土地上不乏物种丰富的植物名山:海南尖峰岭的种子植物有2087种,四川峨眉山则超过2400种,与缅甸接壤的云南高黎贡山更是高  相似文献   
993.
在云南保山羊邑煤矿上新统羊邑组发现了一栎属高山栎组植物压型化石,根据叶形态和表皮微细构造特征,将其鉴定为前灰背栎(Quercus Presenescens Z.K.Zhou).该标本具有之字形中脉,叶最宽处形成一矩形区域,叶缘略反卷的特征,与已报道的前灰背栎化石形态一致,且区别于其它已发现的高山栎组化石.解剖学研究表明,该化石叶片为气孔下生型,上、下表皮均无毛基;上表皮细胞为四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下表皮细胞多为四-五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器环列型.通过与现生高山栎组植物叶形态相比,当前化石与灰背栎最为接近,且其表皮细胞形态、气孔器类型与现生灰背栎基本一致,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灰背栎无毛基,而现生灰背栎有表皮毛.研究认为,两者被毛的差异,是植物叶形态结构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该标本具有之字形中脉,叶最宽处形成一矩形区域,叶缘略反卷的特征,与已报道的前灰背栎化石形态一致,且区别于其它已发现的高山栎组化石.解剖学研究表明,该化石叶片为气孔下生型,上、下表皮均无毛基;上表皮细胞为四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下表皮细胞多为四一五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器环列型.通过与现生高山栎组植物叶形态相比,当前化石与灰背栎最为 近,且其表皮细胞形态、气孔器类型与现生灰背栎基本一致,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灰背栎无毛基,而现生灰背栎有表皮毛.研究认为,两者被毛的差异,是植物叶形态结构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该标本具有之字形中脉,叶最宽处形成一矩形区域,叶缘略反卷的 征,与已报道的前灰背栎化石形态一致,且区别于其它已发现的高山栎组化石.解剖学研究表明,该化石叶片为气孔下生型,上、下表皮均无毛基;上表皮细胞为四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下表皮细胞多为四一五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器环列型.通过与现生高山栎组植物叶形态相比,当前化石与灰背栎最为 近,且其表皮细胞形态、气孔器类型与现生灰背栎基本一致,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灰背栎无毛基,而现生灰背栎有表皮毛.研究认为,两者被毛的差异,是植物叶形态结构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该标本具有之字形中脉,叶最宽处形成一矩形区域,叶缘略反卷的 征,与已报道的前灰背栎化石形态一致,且区别于其它已发现的高山栎组化石.解剖学研究表明,该化石叶片为气孔下生型,上、下表皮均无毛基;上表皮细胞为四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下表皮细胞多为四一五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器环列型.通过与现生高山栎组植物叶形态相比,当前化石与灰背栎最为 近,且其表皮细胞形态、气孔器类型与现生灰背栎基本一致,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灰背栎无毛基,而现生灰背栎有表皮毛.研究认为,两者被毛的差异,是植物叶形态结构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该标本具有之字形中脉,叶最宽处形成一矩形区域,叶缘略反卷的 征,与已报道的前灰背栎化石形态一致,且区别于其它已发现的高山栎组化  相似文献   
994.
云南虫是澄江生物群中最具争议的动物之一,其系统位置目前至少有6种不同的观点,不同研究组曾分别将其解释为分类位置不定的原口动物、头索动物、半索动物、有头类、后口动物的干支类群,或者两侧对称动物的基部类群等.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一些关键形态特征的解释,如轴部构造、背部分节以及鳃等.澄江生物群不同地区云南虫标本的详细对比显示,相同地点云南虫的保存有明显共性,而不同地点云南虫的保存特征差异很大.云南虫争议的主要根源在于不同研究组所研究标本的产地不同,标本保存特征不同,同时又缺少不同地点云南虫埋藏学的对比研究所致.埋藏学的初步研究表明,目前云南虫许多性状特征(尤其是关键的分类特征)的解释都存有疑问.背部发生叠覆和扭曲的标本显示云南虫的背部分节和肌节特征并不相同;腮腔外囊状突起的发现更对云南虫头部结构的推测提出质疑.进一步的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云南虫身体结构的同源性还远没有定论,云南虫系统分类有待于埋藏学、沉积学、地球化学以及分子系统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995.
2008年5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禄洞村珠江水系采集到一批条鳅标本。经鉴定,为云南鳅属 (Yunnanilus)一新种。新种靖西云南鳅(Yunnanilus jinxiensis)属于侧纹云南鳅种组(Yunnanilus pleurotaenis group)。但新种全身除胸腹部外被有鳞片;侧线较长,具有15—20个侧线管孔;背鳍分枝鳍条8;胸鳍分枝鳍条13—14;鳔两室,后室发达;尾鳍凹形;体长为体高的3.9—4.6倍,为头长的4.1—4.4倍,为尾柄高的7.5—9.0倍;头长为眼径的5.5—6.7倍,为眼间距的2.2—2.4倍等特征,可将新种与该种组内的其他种类相区分。  相似文献   
996.
报道并描述了滇川金沙江上游干旱河谷萝藦科一新变种——折叶白前(Cynanchum forrestii Schltr.var.conduplicatumJ.Wang&F.Du)。新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常对折,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花冠和副花冠紫红色,每花萼的萼片之间有2个较大的及2(~4)个较小的腺体,花粉块近球形。  相似文献   
997.
了解木兰科植物的水分利用特点对提高其迁地保护的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利用TDP探针(热消散探针)测定2种木兰科植物长蕊木兰(Alcimandra cathcartii)和醉香含笑(Michelia macclurei)的树干液流,分析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树种整树蒸腾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格型,但夜间仍有液流发生;在1月长蕊木兰单位断面积液流通量(F'd)日峰值[(25.00±7.35)g·m-2·s-1]明显比醉香含笑高[(6.35±1.46)g·m-2·s-1],在7月和1月长蕊木兰的F'd日平均值(6:00-18:00)也明显高于醉香含笑;2树种日蒸腾耗水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随季节变化而异,在干季(10月和1月)2树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比雨季(4月和7月)更明显;单位断面积日蒸腾耗水量可以有效区分个体间或种间的耗水差异;长蕊木兰的生理耗水量比醉香含笑大,在迁地保护时应注意长蕊木兰对水分需求较大的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微波配合云南白药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0例。治疗组采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后创面涂置云南白药粉;对照组采用单纯微波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出血时间、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配合云南白药治疗宫颈糜烂能提高治愈率,明显缩短术后阴道出血及排液时间,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9.
李晓维  马琳  吕要斌 《昆虫学报》2022,65(8):1010-1017
【目的】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是新入侵我国的对番茄具有毁灭性危害的入侵害虫,目前入侵我国的番茄潜叶蛾种群对杀虫剂的抗性尚无报道。本研究旨在明确新疆和云南番茄潜叶蛾田间种群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及其与解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6种常用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新疆和云南种群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通过对2龄幼虫的生物测定确定3种增效剂[CYP450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酯酶抑制剂磷酸三苯酯(TPP)和GST抑制剂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增效作用。采用酶活性分析测定室内敏感种群和田间抗性种群(新疆种群) 2龄幼虫体内解毒酶[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以确定杀虫剂抗性与解毒酶活性的关系。【结果】番茄潜叶蛾云南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溴虫腈、多杀菌素、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新疆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溴虫腈、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茚虫威和高效氯氰菊酯。与室内敏感种群相比,云南和新疆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最高,抗性倍数分别为212.7和169.3倍。生物测定结果表明,3种增效剂PBO, TPP和DEM均对氯虫苯甲酰胺无明显增效作用。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室内敏感种群和田间抗性种群之间2龄幼虫中CYP450, GST和CarE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番茄潜叶蛾新疆和云南种群对测试的6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最高,番茄潜叶蛾对杀虫剂的抗性与解毒酶活性无关。本研究的结果对番茄潜叶蛾的田间防治和杀虫剂抗性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2009年,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组织编写完成的《云南高等植物电子辞典》光盘版,由云南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数据库是在已出版的《云南植物志》的基础上,参考《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植物志》、《中国种子植物数据库》光盘、《云南种子植物名录》、《横断山维管植物名录》等相关内容而研发的。2000年我也使用过《中国种子植物》数据库光盘,也写了一篇名为《中国种子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