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2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71.
印度野牛(Bos gaurus)在中国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和西藏藏南地区。2016年2-3月和2016年11-12月, 我们在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及高黎贡山区域开展印度野牛调查, 并对藏南地区进行文献调研, 共获得47处印度野牛有效出现位点数据。目前云南地区印度野牛种群数量约180-210头, 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在高黎贡山未发现印度野牛。利用印度野牛分布位点数据, 选取地形、土地覆被类型、人类足迹指数、距水源和道路距离以及气候共5类14种因子作为自变量建立MaxEnt生态位模型, 通过模拟云南和西藏印度野牛的适宜分布区, 分析各环境因子对该物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平均AUC (area under the curve)值为0.994。印度野牛潜在适宜栖息地可划分为高适宜、次适宜、低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高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和藏南地区, 其中西双版纳部分镶嵌有次适宜和低适宜栖息地斑块, 面积为4,987 km²; 藏南部分高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3,995 km²。次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高黎贡山区域以及藏南高适宜栖息地区的边缘, 总面积为32,778 km²。低适宜和不适宜栖息地区连接成片, 位于云南省中部、北部地区和藏南地区北部。Jackknife检验结果显示, 季节温度变化和等温线对印度野牛潜在分布区的影响较大, 而地形因子和降水变化的影响较弱。遥感地物分类结果表明: 橡胶林等人工经济林的种植占据了西双版纳野牛的适宜栖息地, 降低了景观连接度。建议管理部门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 控制橡胶林等人工林在野牛适宜栖息地的扩张, 提高景观连接度, 以促进该物种种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2.
根据一件产自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关岭组Ⅱ段的新标本并结合产自相同地点和地层中的模式标本对纤细滇美龙(Dianmeisaurus gracilis Shang & Li,2015)进行了详细研究.原模式标本暴露其腹而,而新标本暴露其背面,两者互相补充提供了更完整、精确的纤细滇美龙解剖学信息.新材料揭示该种具有非常短小的吻部,眶前区的长度不仅短于眶后区长度,甚至短于眼眶的长度;外鼻孔小且位置靠前,即鼻孔前区的长度短于鼻孔后缘与眼眶前缘之间的距离;由两额骨构成的眼眶间隔非常狭窄,宽度小于顶骨平台宽度的1/3;额骨前后两端均具渐尖的突起;顶骨后部不收缩,顶骨平台后缘呈深V型.补充了新信息和包含更多属种(如Dawazisaurus)后的系统发育学分析支持了之前滇美龙和滇东龙互为姊妹群的结论,同时它们和马家山龙、滇肿龙、贵州龙和大洼子龙一起构成了一个仅由中国的属种组成的单系类群.与欧洲肿肋龙类群(Dactylosaurus,Anarosaurus,Serpianosaurus和Neusticosaurus)相比,这一单系类群与幻龙类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3.
徐旭剑  孙杉  操国兴 《广西植物》2017,37(3):335-341
两性花植物花序内的性分配常存在差异,资源竞争、结构效应、交配环境(雌雄异熟、传粉者定向访花行为等)或授粉不均匀等几种假说可以解释这种现象。为验证上述假说,该研究以云南草寇两种表型(雄先熟型和雌先熟型)为材料,分析了其花序内不同部位(基部、中部和顶部)的每花花粉数、胚珠数、花粉/胚珠比、结实率和结籽率,花序内传粉者的定向访花行为,以及人工辅助授粉和去花处理对结实率和结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表型花序内每花花粉数不随部位而变化,每花胚珠数、结实率和结籽率由基部到顶部依次降低,每花花粉/胚珠比由基部到顶部依次增加,表明顶部花存在偏雄的性分配。人工辅助授粉后,结实率、结籽率仍由基部到顶部依次降低,表明授粉不均匀假说不能解释云南草寇花序内不同部位结实率、结籽率的差异。去除基部和中部花后,顶部花人工辅助授粉条件下的结实率、结籽率与基部花人工辅助授粉条件下的结实率、结籽率无差异,表明云南草寇花序内不同部位结实率、结籽率的差异主要由资源竞争引起。雌先熟表型每花花粉数、花粉/胚珠比高于雄先熟表型,表明两种表型存在性分配差异。传粉者主要先访问云南草寇基部的花,然后向顶部移动。云南草寇花序内顶部偏雄的性分配可能是由资源竞争和传粉者定向访花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4.
将录自北京、甘肃、四川和陕西7个地区共117段云南柳莺(Phylloscopus yunnanensis)的鸣唱样本分别提取短时特征Mel倒谱系数(MFCC),利用系统聚类方法,构建云南柳莺不同地理种群鸣声特征之间的树状关系图,并对云南柳莺地理鸣声差异产生机制的可能因素(地理距离、海拔等)进行探讨。这是基于鸣声短时特征的物种识别在研究同一物种不同地理种群关系中的首次尝试。结果显示,其鸣声地理差异与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earson,r=﹣0.036,P=0.762,n=117),但与海拔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earson,r=﹣0.836,P0.001,n=117)。  相似文献   
175.
研究了中国云南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烁甲族Amarygmini烁甲属Amarygmus Dalman,1823,发现中国3新纪录种,越北烁甲A.tonkineus Pic,1922、丝角烁甲A.filicornis(Gravely,1915)和肿腿烁甲A.nodicornis(Gravely,1915),云南2新纪录种,艾多烁甲A.adonis(Pic,1922)和中国烁甲A.sinensis Pic,1922,提供了该属云南已知种检索表、地理分布。检视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6.
目的:测定云南肺癌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A、B、DRB1、DQB1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探讨HLA各等位基因位点与云南省肺癌发病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相关分析方法,选取云南籍肺癌患者和健康个体各30例,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对HLA-A、HLA-B、HLA-DRB1及HLA-DQB1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测定,与正常组对比测算相对危险因子(relative risk,RR)。结果:肺癌组的HLA-A~*02频率为90.0%(A~*0201为主),B~*46频率为40.0%,DRB1~*15频率为40.0%,较对照组的43.30%、0%、10.0%明显升高(Pc0.05,RR1)。肺癌组的HLA-A~*31频率为3.30%,A~*33频率为6.70%,B~*27频率为3.30%,B~*52频率为6.70%,DRB1~*03频率为0%,DRB3~*01频率为60.0%,DQB1~*02频率为0%,DQB1~*06频率为0%,较对照组的23.30%、26.70%、26.70%、26.70%、23.30%、86.70%、23.30%、26.70%降低明显,(RR1,Pc0.05)。结论:云南肺癌易感性可能与HLA-A~*02的频率(90%)具有相关性;而HLA-A~*31、HLA-A~*33、HLA-B~*52、HLA-B~*27、HLA-DRB1-~*03、HLA-DRB3~*01、HLA-DQB1~*02及HLA-DQB1~*06在肺癌患者中的频率较低,在云南肺癌发病中可能具有遗传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77.
为了摸清云南省菜食花植物资源种类、自然分布与食用地区、食用方法等土著知识,对云南省16个地州102个县(市)农贸市场、地方菜餐馆、民间食花者进行了访问调查,对菜食花植物进行了植物学实地鉴定。调查到云南省菜食花植物140种,隶属52科108属,其中木本植物82种,草本植物58种;人工栽培76种,人工驯化栽培14种,野生资源50种。首次报道苦绳(Dregea sinensis Hemsl.)、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Franch.)Rehder)、滇海水仙花(Primula pseudodenticulata Pax)、长毛黄葵(Abelmoschus crinitus Wall.)、尖叶美容杜鹃(Rhododendron caloplytum var.openshawianum(Rehd.et Wils.)Chamb.)、大纽子花(Vallaris indecora(Baill.)Tsiang et P.T.Li)、大花虫豆(Cajanus grandiflorus(Benth.ex Baker)Maesen Vaniot der Maesen)、须弥葛(Pueraria wallichii DC.)、白花灯笼(Clerodendrum fortunatum L.)等9种植物的花可以做菜食用。菜食花植物自然分布区与食用地区并非完全重叠,食用地区一般分布有该植物,而分布有该植物的地区不一定食用;食用种类具有从南向北逐渐减少的特点,与食花植物丰富度和少数民族有一定的关系;食花习俗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主要体现食花的种类和烹饪口味上。不同菜食花食用的部位不同,烹饪方式也呈多样化。本文针对食用花传统文化的消失与野生菜食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8.
1植物名称早花象牙参(Roscoea cautheoides). 2材料类别幼嫩的叶片. 3培养条件(1)诱导培养基:MS 6-BA 1.5 mg·L-1(单位下同) NAA 0.1 水解酪蛋白800 椰子汁50mL·L-1;(2)分化培养基:MS 6-BA 1.0 NAA 0.1;(3)增殖培养基:MS 6-BA 0.6 NAA 0.1;(4)生根培养基:1/2MS 6-BA 0.6 NAA 0.1 活性炭0.1%.上述培养基均加0.6%琼脂、3%蔗糖,pH 5.8.培养温度(20±1)℃、光照时间10 h·d-1,光照度2 000 lx.  相似文献   
179.
中二叠世的Eopolydiexodina-Rugososchwagerina类动物群是一个具有重要地层及古地理意义的动物群,也是滇西保山地块沙子坡组的一个指示性动物群。文中详细研究了耿马小新寨沙子坡组“Rugososchwageri-na”标本的形态学特征,阐明了其与RugososchwagerinaMiklukho-Maklay,1956的模式标本在特征上的显著区别。依据幼壳形态特征在类个体发育及系统发生研究中的重要性,对小新寨“Rugososchwagerina”标本的属级分类提出质疑,并建议建立新属Xiaoxinzhaiellagen.nov.。  相似文献   
180.
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黄姑鱼生长及其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俗称黑毛,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分布于中国东海及日本南部海域[1,2].其营养丰富、生长快、病害少、易于养殖,是东海区海水养殖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