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9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995篇
  363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杨敏  孔晓瑜  时伟  龚理 《动物学杂志》2018,53(6):938-950
为了解鲽科鱼类ITS2序列的多态性特征,本研究获得了鲽科10种鱼类310条ITS2序列,长度在419 ~ 486 bp之间。种内序列长度差异最小的为粒鲽(Clidoderma asperrima)(419 ~ 420 bp)和太平洋拟庸鲽(Hippoglossoides elassodon)(419 ~ 420 bp),其次为北岩鲽(Lepidopsetta polyxystra)(447 ~ 452 bp)和刺黄盖鲽(Limanda aspera)(457 ~ 463 bp),松木高眼鲽(Cleisthenes pinetorum)(452 ~ 462 bp)和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465 ~ 479 bp)的种内序列差异分别为10 bp和14 bp;其余4种鱼类根据长度差异(14 ~ 32 bp)分型为长(A型)、短(B型)序列类型,同时检测存在重组类型(R型),其中长度差异最大的是钝吻黄盖鲽(Pseudopleuronectes yokohamae)(454 ~ 486 bp),其次为尖吻黄盖鲽(P. herzensteini)(433 ~ 458 bp)、虫鲽(Eopsetta grigorjewi)(420 ~ 439 bp)、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466 ~ 480 bp)。通过双参数模型(K2P)计算遗传距离可见,种内遗传距离多集中于0.002 ~ 0.027之间,仅星突江鲽和尖吻黄盖鲽因类型差异导致较高数值(0.043和0.053);不同物种间遗传距离在0.046 ~ 0.180之间。10种鱼类ITS2的GC含量为63.95% ~ 70.16%;9种鱼类的二级结构均为具有5个分支(HelixⅠ ~ Ⅴ)的闭合环状结构,仅圆斑星鲽中由于存在Helix Ⅳ变异形成Helix Ⅳ-a和Helix Ⅳ-b而具有6个分支。基于ITS2构建的鲽科10种鱼类的系统进化树显示,不同种鱼类的克隆序列均单独聚支。序列的多态性特征分析表明,在具有不同序列类型的虫鲽、星突江鲽、尖吻黄盖鲽和钝吻黄盖鲽4种鲽科鱼类中,ITS2以非协同进化的方式存在,而其他6种鱼类为协同进化;虽然存在种间K2P遗传距离小于种内的个例,但ITS2在属间不同物种的区分上具有适用性。本研究结果丰富了鲽形目鱼类的ITS2数据,也将为鱼类的核糖体RNA序列多态性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2.
球形芽孢杆菌C3-41是我国分离的一株对蚊幼虫有毒杀作用的高毒力菌株,对库蚊、按蚊幼虫的毒性高于2362菌株,Southern杂交证明C3-41总DNA中3.5KbHindIII片段上带有41.9和51.4kD二元毒素基因。  相似文献   
123.
由于生物组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样品制备等因素的影响,实验观察到的生物组织的背向二次谐波(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SHG)和双光子激发荧光(two-photon excitation fluorescence,TPEF)效应的差异较大。以鼠尾组织作为实验对象,共40个切片,分为横向和纵向、HE染色和未染色四组,采用飞秒激光器作为激发光,用双光子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two-photon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TPLSCM)观察和分析了样品在不同的制备方式、激发波长、激发功率、扫描深度等条件下的背向SHG和TPEF的变化曲线,讨论和比较了生物组织的背向SHG和TPEF的影响因素以及二者之间的异同,并尝试对实验现象做出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4.
饲养条件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5因素2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黄粉虫幼虫饲养过程中饲养温度(X1)、相对湿度(X2)、虫粪筛除频率(X3)、饲养密度(X4)以及饲料含水量(X5)5因素为参试因素,考查它们对黄粉虫高龄幼虫的生长及存活的影响,建立并进行了简化得到了以黄粉虫幼虫增重率及死亡率为目标函数的回归模型:Y增=127.5079 18.6559x5 2.7894x3x4-2.3854x3x5-3.0594x1^2 1.824lx3^2-3.8559x5^2;y死=1.7459 0.4l08x1 0.0975x2 0.9025x4 0.3442x5 0.0834x1^2 0.3060x4^2-0.2623x5^2。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黄粉虫幼虫生长后期增重及死亡的主要因素分别为饲料含水量和饲养密度;饲料含水量和温度对黄粉虫增重有着重要的影响,饲养密度、温度、饲料含水量对黄粉虫的死亡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均达1%或5%显著水平;推荐的饲养条件为:温度24—27℃、相对湿度64%一70%、筛粪频率2—4d/次、饲养密度0.42-0.49g/cm^2、饲料含水量l3.48%-l7.48%。  相似文献   
125.
目的观察2%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确诊为手足癣、体股癣、花斑糠疹和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2%酮康唑乳膏1次/d,对照组采用1%联苯苄唑乳膏1次/d。体股癣、花斑糠疹用药2周,手足癣、马拉色菌毛囊炎用药4周,角化型手足癣用药6周。结果 2%酮康唑乳膏和1%联苯苄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综合有效率分别为86.09%和78.82%;对体股癣、手足癣、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综合有效率分别为83.67%、95.45%、77.42%、100%和64.52%、94.44%、84.00%、81.82%。真菌清除率分别为96.52%和94.12%,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1人用2%酮康唑乳膏后出现局部瘙痒外,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2%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26.
本工作利用放射性标记的bGH基因(3.0kb)为探针,通过原位杂交定位牛生长激素基因于染色体5q22-26内。该结果与以前的bGH基因定位的结果不同,讨论了基因探针、基因定位方法等方面与定位准确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7.
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了激发光的调制频率、CCD所记录到的光强度、荧光寿命的大小以及权值对二组分荧光寿命成像显微术的频域外差法测量及数据处理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测量精度的方法,如选择合适的调制频率和染料,使调制频率ω和荧光寿命τ满足(14)和(15)式;增大CCD的积分时间等。  相似文献   
128.
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是一种抗渗透能力强的单细胞绿藻, 甘油在其渗透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对5种不同NaCl浓度条件下, 盐藻的生长、细胞内甘油含量及甘油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NaCl浓度过高或过低均影响盐藻的生长; 高渗胁迫条件下甘油含量迅速增加,3-磷酸甘油磷酸酶的活性和二羟丙酮还原酶催化二羟丙酮转化为甘油的活性明显增加; 而低渗胁迫条件下的甘油含量会迅速降低, 3-磷酸甘油磷酸酶的活性丧失, 二羟丙酮还原酶催化甘油转化为二羟丙酮的活性增加。基于此实验结果, 我们对盐藻渗透胁迫条件下细胞内的甘油代谢过程与其抗渗透胁迫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9.
分析沙眼衣原体多形态膜蛋白D(PmpD)的基因序列并预测PmpD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在GenBank中检索沙眼衣原体不同血清型的PmpD基因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分析。以L2血清型PmpD基因序列为材料,采用Karplus-Schulz、Chou-Fasman和Gamier-Robson方案预测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柔性区;按Jamesonv-Wolf方案预测抗原指数,运用Kyte-Doolittle方案预测PmpD氨基酸的亲水性,利用Emini方案预测蛋白质的表面可及性。检索到20个沙眼衣原体不同菌株的PmpD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核苷酸序列非常保守,一致性高达99.14%~100%;对预测结果综合分析,推测最有可能的B细胞表位位于PmpD N端的67~74、132~140、335~340、851~861、972~988及1091~1097。多参数方案综合预测PmpD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为进一步实验鉴定PmpD抗原表位及其多表位疫苗设计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0.
从毛梗希莶的乙醇提取物分到胡萝卜甙和3个二萜类成分,根据光谱和化学证据,3个二萜的化学结构被分别确定为:对映-14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腺梗希莶甙和希莶甙。对映二羟基-16β,17-贝壳杉烷-酸和腺梗希莶甙系首次从毛梗希莶中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