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7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87篇
  172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目的]嗜热拟青霉β-木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分泌表述重组β-木糖哥酶摇瓶发酵条件优化,及5 L发酵罐放大培养.[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诱导剂种类及其添加量、诱导起始 OD600、培养温度、培养时间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摇瓶优化结果表明:2%乳糖为诱导剂、培养温度为33℃C、OD600控制在0.8-0.9时诱导为最佳产酶条件,在此条件下培养48 h后胞外酶活达到103.9 U/mL,胞外分泌的比例高达99%以上.进行5L发酵罐放大培养,发酵48 h胞外酶活达到最高值392.5 U/mL,蛋白含量为10.1 g/L.[结论]该重组大肠杆菌高效分泌β-木糖苷酶,具有较好的工业化生产前景.  相似文献   
972.
卢丽丽  肖敏  赵晗 《微生物学报》2007,34(4):0769-0772
微生物糖苷酶的酸碱功能氨基酸突变酶能催化硫代糖苷的合成,这类酶被称为硫代糖苷酶。目前发展的硫代糖苷酶有β-硫代葡糖苷酶、β-硫代甘露糖苷酶、β-硫代半乳糖苷酶、α-硫代木糖苷酶和α-硫代葡糖苷酶,来源于细菌和古细菌,能合成多种硫代糖苷。最近,硫代糖苷酶被应用于糖蛋白的糖基化修饰,首次人工合成硫代糖蛋白。微生物糖苷酶合成功能的新延伸,对糖生物学、生物技术和制药业的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3.
黄芩苷(baicalin)是由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根部分离而来的黄酮类物质,为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药理作用广泛,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其主要机制包括调节肠道菌群、抑制核因子κB(NF-κB)核转位、增加相关microRNA的表达、抑制自噬、调节Treg/Th17平衡等。现综述黄芩苷抗炎症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其深入研究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4.
用5 L发酵罐优化了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酵母工程菌pPIC9K-Gal/GS115(本室构建)的高密度发酵工艺.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包括甘油补充量及补充时机、甲醇诱导量及诱导时机、溶氧控制、诱导时间等,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在毕赤酵母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利用所确定的最适条件进行发酵,菌体密度最终达到368 g/L以上,每批发酵液离心后可获得3.5 L的发酵上清,上清中的蛋白含量达到3 g/L以上,目的蛋白占上清总蛋白的50%以上,含量约为1.5 g/L,上清中α-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维持在80 U/ml左右.确立工艺后又进行了3次发酵试验,证明了工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为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在B→O血型改造和酶解大豆低聚糖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5.
【背景】糖苷水解酶13家族(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 13, GH13)是已知最大的α-淀粉酶家族,不含有半乳糖苷酶。【目的】对海洋细菌潮滩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gaetbulicola)的一个蛋白BgalPg进行鉴定。【方法】通过保守位点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确定BgalPg蛋白的家族分类;通过克隆、表达和纯化测定重组BgalPg蛋白的酶学性质并鉴定功能。【结果】BgalPg的蛋白序列新颖,与已知的碳水化物酶无同源性。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具有GH13家族的典型特性,并且隶属于GH13_38亚家族。BgalPg对α-淀粉酶家族酶的相关底物均无催化活性,却能水解含有β-半乳糖苷键的底物p NP-β-Gal [(2.8±0.4) U/mg]和o NP-β-Gal [(1.4±0.3) U/mg],并且能水解乳糖[(0.40±0.01) U/mg],表现出典型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同时,该酶在pH 7.0–8.5稳定性好,60℃的半衰期为1.5 h。【结论】发现隶属于GH13家族的β-半乳糖苷酶。  相似文献   
976.
为了建立柚皮固态发酵产柚苷酶的工艺以及阐明其柚苷酶的应用价值,利用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 JMUdb058对柚皮进行固态发酵,并研究其产酶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酶活力,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豆饼粉及培养基灭菌对柚苷酶发酵的影响;采用酶活力、还原糖以及生物量的变化解析发酵的动态规律;采用柚皮苷的水解活性表征柚苷酶对柑橘果汁的脱苦效果。结果表明,棘孢曲霉JMUdb058固态发酵柚皮可产生柚苷酶,额外添加豆饼粉可大幅度提高其柚苷酶活力;对培养基进行121℃20min的灭菌将导致柚苷酶活力急剧下降;当培养基组成为5g柚皮粉、0.75g豆饼粉、5.75mL蒸馏水,经30℃发酵8d时,柚苷酶和α-L-鼠李糖苷酶活力分别达到5.81IU/gds和6.08IU/gds;通过对产酶进行动力学拟合,发现柚苷酶和α-L-鼠李糖苷酶主要在棘孢曲霉的对数生长期内合成,它们的积累属于生长关联型;该柚苷酶可高效水解柚汁中的柚皮苷,柚皮苷去除率高达99.6%。因此,柚皮是固态发酵柚苷酶的良好原料,用棘孢曲霉对柚皮进行固态发酵是生产柚苷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77.
应用HPLC分析方法同时测定藏药提宗龙胆和线叶龙胆两种植物花中落干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4种苦苷类成分的含量.采用Econosphere C18色谱柱(250×4.6 mm,5 μm),以甲醇-0.5%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5 nm.结果表明,除提宗龙胆中未检出獐牙菜苦苷外,其它成分均在两种植物中存在,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78.
采用RP-HPLC法建立了同时测定珠芽蓼中牡荆素、槲皮苷、槲皮素三种黄酮的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含0.25%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60 nm。结果表明,牡荆素、槲皮苷和槲皮素质量浓度在8~40、5~50μg/mL和5.33~52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形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98.9%和100.4%,日内稳定性偏差分别为0.78%,0.51%和0.38%,日间稳定性偏差为2.6%,1.9%和2.1%。该方法简单、准确,可为珠芽蓼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9.
为明确野牡丹属(Melastoma L.)植物花瓣的色素成分和呈色机理,为花色育种提供参考。以野牡丹(M.candidum)、白花野牡丹(M.candidum f.albiflorum)、印度野牡丹(M.malabathiricum)、白花印度野牡丹(M. malabathricumvar.alba)、毛稔(M.sanguinrum)5种野牡丹属植物材料,采用目测法、RHSCC比色法和色差仪测定花瓣表型,应用化学显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花色素成分及含量进行初步分析与测定,通过徒手切片组织切片法观察花瓣表皮细胞的显微结构和分布特点,测定花瓣pH值、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对花色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牡丹属植物花瓣不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紫罗兰色系主要含花青素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白色系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野牡丹和毛稔花色素分布于上、下表皮,印度野牡丹花色素分布于上、下表皮和栅栏组织,白花野牡丹和白花印度野牡丹花瓣没有发现色素积累;紫罗兰色系野牡丹上表皮细胞呈圆锥形突起,白色系野牡丹上表皮细胞呈不规则的扁平状,它们下表皮细胞全呈不规则的扁平状。野牡丹属植物花色明度L*随花瓣颜色变深而降低,明度L*与红度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蓝度b*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花瓣中花青素苷含量与其明度L*和蓝度b*呈显著负相关,pH值与花瓣红度a*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研究表明,野牡丹属植物花色主要由花青素苷决定,花青素苷含量、色素分布、上表皮细胞形状等是引起花色呈现多样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80.
赤霉素GA3调节黄芩组织培养中芽和根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黄芩进行外源激素调控研究。在培养不同时间进行的不同培养基之间的转移培养研究表明,组织培养条件下,在培养基中添加赤霉素,可显著刺激黄芩外植体芽的形成,同时抑制根的生长。在加有GA3的IAA培养基上,GA3显著影响黄芩组织培养物中的黄酮含量。在黑暗条件下,开始在2.5μmol/LIAA培养基中培养6d,随后转移到5μmol/LGA3培养基上培养,黄芩外植体中黄岑苷、黄岑素和汉黄芩苷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4.90,2.70和0.54μgmg-1(干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