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8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760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71.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脂肪酶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酶是解酯酶的一种,在工业生产上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宏基因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避开了传统的微生物纯化培养的难题,极大地扩展了环境微生物资源的利用范围。本文介绍了脂肪酶结构与功能特性,概述了基于宏基因组学筛选脂肪酶的两种不同方法,并评价了各自的优点与缺陷,最后指出了这一筛选策略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72.
为了测定大肠杆菌和杆状病毒表达的重组马g-干扰素是否具有抗病毒活性, 利用这两种干扰素处理马胎肾细胞(EFK-78), 然后接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水泡性口炎病毒(VSV*GFP), 观察干扰素对病毒表达GFP的抑制, 测出其抗病毒活性单位分别为1×103 AU/mL、1×105 AU/mL。评价了制备的九株抗重组马g-干扰素单克隆抗体是否可抑制重组马g-干扰素抗病毒活性, 证实其中一株可中和重组马g-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 杆状病毒表达的马g-干扰素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 其活性可被一株制备的抗重组马g-干扰素单克隆抗体抑制; 首次获得原核表达的具有抗病毒活性的马g-干扰素。  相似文献   
873.
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三萜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萜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该文着重综述了近五年来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生物活性的天然游离三萜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74.
美人蕉对水体三唑磷降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唑磷(O,O-二乙基-O-(1-苯基-1,2,4-三唑-3-基)硫代磷酸酯, C12H1 6N3O3PS,TAP)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低残留等特点,逐步取代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高毒农药,成为我国使用较多的新型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875.
采样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鲁湖、梁子湖、后官湖、牛山湖、三角湖、龙阳湖、墨水湖、月湖以及太湖)沉积物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分布及其与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湖泊酶的活性明显较高,湖内酶的活性亦有明显的异质性,排污口、水生植物凋落区以及未疏浚点的活性明显较高.在垂直方向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表层显示较高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因此,不同来源的有机质均能诱导酶的产生;过氧化物酶活性随深度变化的趋势不明显,且在疏浚与未疏浚点显示相近水平,这种现象可能源于酶与腐殖质的结合;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正相关,初步揭示了二者在有机质降解与腐质化过程中的偶联;细菌和放线菌(而非真菌)似为酶的主要生产者.并讨论了氧化还原酶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6.
水温对中华鲟血清活性氧含量及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2℃、21℃、26℃、31℃水温环境中的中华鲟的血清活性氧(ROS)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测定,表明水温对中华鲟体内自由基水平及其抗氧化防御体系有着显著的影响.在鲟鱼存活的水温范围内,中华鲟依靠自身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可以抵御活性氧含量的变化可能产生的损害,但这种抵御作用因水温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水温的升高,血清ROS和MDA含量显著升高,ROS和MDA均与水温有显著的正相关性;GSH含量随水温先升高后降低,21℃时含量最高;26℃和31℃中的SOD活力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GSH和SOD与水温(T)具有显著的相关性:SOD=-7.7972 17 228 T-0.2821 T2(r=0.8923,p<0.01),GSH=-146.58 32.3951 T-0.7427 T2(r=0.8661,p<0.01).在试验期间,各温度组的中华鲟的血清CAT活性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血清MDA含量和血清ROS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温(26℃和31℃)状态下ROS产生增加而造成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加,其增加程度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产生一定程度的氧化应激;而低温和适温环境虽然存在ROS随水温升高而升高的规律,但血清SOD活性和血清ROS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中华鲟体内的抗氧化剂和抗氧化酶系统维持着体内自由基的"自稳态",使机体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处于较低的状态.  相似文献   
877.
NRSF慢病毒干涉载体的构建及功能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NRSF)负调控神经元及胰岛细胞中神经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拟通过RNAi的方法降低NRSF表达以进一步观察其调控的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构建含人胰岛素启动子-荧光素酶(HIP-LUC)的pcDNA3.1报告载体.通过RNAi序列设计软件进行NRSF干涉片段及脱靶对照片段的设计,然后构建慢病毒干涉载体.包装产生慢病毒干涉毒液,用其感染HeLa细胞获得稳定干涉NRSF的细胞株,利用RT-PCR、实时定量PCR、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NRSF的干涉效果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观察干涉NRSF后胰岛素启动子报告载体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构建具有NRSF干涉效果的慢病毒干涉载体成功,并获得了稳定干涉NRSF及脱靶对照的HeLa细胞株,RT-PCR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NRSF干涉片段的干涉效率为56%(n=6,P<0.01),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证实干涉后NRS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RT-PCR实验表明干涉NRSF后下游基因开始表达,荧光素酶活性分析表明,干涉NRSF后胰岛素启动子活性增强了2.4倍(n=3,P<0.01).上述结果表明,成功构建NRSF的慢病毒干涉载体并获得稳定干涉NRSF的HeLa细胞株,干涉NRSF后,其下游基因特别是胰岛素基因开始表达.这一研究工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NRSF在胰岛细胞发育分化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78.
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与食欲刺激素有关的多肽(ghrelin-associated peptide,GAP),可以结合孤儿G蛋白GPR39受体,抑制摄食、胃肠功能和体重的增加,被认为是食欲刺激激素(ghrelin)的生物学拮抗剂或阴阳活性多肽.但最新研究认为,obestatin不能与GPR39受体特异性结合,也不能改变ghrelin所诱导的生物学效应.鉴于上述不同的研究报道,就其相关研究成果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79.
Th17细胞分化、调节及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17细胞作为一个不同于Th1、Th2的细胞亚群,已经被证实在自身免疫病、感染等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认识Th17细胞的效应机制,近来对于Th17细胞的分化及调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证实TGF-β与IL-6或者IL-21的协同作用是诱导Th17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而IL-23在促进IL-17分泌,增强Th17细胞效应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Th1、Th2、Treg细胞特异性的转录调节因子T-bet、GATA3、Foxp3相对应,现证实ROR-γt(retinoid-related orphanreceptors-γr)是促进Th17细胞分化、调节其功能的特异性转录调节因子.Th17细胞通过分泌IL-17A、IL-17F、IL-21、IL-22、IL-6、TNF-α等细胞因子发挥效应功能.其中IL-21作为Th17细胞的一个自分泌调节凶子,在诱导Th17分化、抑制Th1、Treg功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而另一方面,近来发现,重要的T细胞生长因子IL-2在维持、促进Th1、Th2、Treg及CD8 T细胞功能活性的同时,却发挥着抑制Th17细胞分化的作用.Th1、Treg、Th17细胞的分化之间存在微妙的调节关系,TGF-β的水平、作用的时间决定着上述三群T细胞的分化结局.Th17细胞与Th1细胞均是自身免疫病及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效应细胞,二者的作用是否有时间、空间、功能方面的特异性?TGF-β如何调节两群效应细胞的分化方向及功能?以及Th17细胞在体内免疫平衡中的作用,是否可以通过Th17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等,是人们急于回答的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880.
小果博落回中2种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粘虫(Mythimna separata)3龄幼虫为试虫,采用生物活性示踪法从小果博落回(Macleaya microcarpa)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2种活性成分,经MS1、H-NMR1、3C-NMR分析鉴定为二氢血根碱和二氢白屈菜红碱。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试了2种化合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拒食及毒杀活性。结果表明,2种化合物对粘虫3龄幼虫均具有较高的拒食活性,48 h的拒食AFC50分别为0.168和0.231 mg.mL-1,同时,二氢血根碱对粘虫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毒杀活性,96 h的LC50为0.085 mg.mL-1。分析认为二氢血根碱可能是小果博落回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