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53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非增殖细胞将葡萄糖代谢为丙酮酸,进而进入线粒体的三羧酸循环,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还原当量和ATP。然而,增殖细胞如激活的T细胞和癌细胞,它们进行糖酵解,在胞浆中将丙酮酸代谢为乳酸,有充足的氧气可以进行氧化磷酸化(OX-PHOS)。这一现象被称为Warburg效应。显然,后者在提供能量方面效率不如前者,提示这一过程可能有其他功能。之前有学者认为有氧糖酵解在增殖产生子细胞营养物质生物合成的过程中是必需的。但是氧化磷酸化转变为有氧糖酵解是T细胞激活而不是增殖的标志,所以作者希望探索有氧糖酵解对T细胞是否有增殖以外其他方面的功能。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2013年6月6日在线出版的《细胞》(cell)杂志上。  相似文献   
32.
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心脏学会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于2010年10月颁布了《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1]。新指南强调了早期心脏按压的重要性,简化了心肺复苏的流程,对心脏按压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的成功率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患者长时间存活率并未提高,仍有25%~50%的心跳骤停患者虽然恢复了自主循环,但仅有2%~10%的患者不出现神经功能缺陷[2]。临床上心肺复苏后脑功能完全恢复非常少见。  相似文献   
33.
基于15N示踪技术的植物-土壤系统氮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指外源添加与生物体内的元素或物质完全共同运行的示踪物,用来指示生物体内某元素或物质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利用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能从本质上揭示生态学过程发生的机理,从而成为生态学科研工作十分重要的工具之一。对近年来15N示踪技术应用于土壤氮素固定、植物氮素营养和植物-土壤系统氮迁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稳定氮同位素技术在解决相关生态学难题可能的前景和不足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成人型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0年1月于解放军307医院神经外科就诊并住院的成人烟雾病患者418例,根据是否合并后循环病变(大脑后动脉病变为主)分为合并后循环病变组130例,未合并后循环病变组为288例.分别记录患者的的性别、年龄、籍贯、临床表现类型、铃木分期、既往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是否有烟雾病家族史.对其进行组间对比及logistic回归法进行变量分析.结果:阳性家族史是成人烟雾病患者合并后循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98,95%CI:1.103~13.776,P=0.035),而其余观察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相对于只存在前循环病变的患者,成人烟雾病合并后循环病变的患者较易出现卒中及头痛,脑出血相对较少;此类患者于31-40岁组出现小高峰.结论:阳性家族史是成人烟雾病患者合并后循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临床表现较重,治疗后仍可出现反复卒中.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灌注化疗,每4周进行一次灌注化疗,对照组(n=54)进行3次,治疗组(n=54)只进行一次。治疗组给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评价生活质量Kamofsky评分,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Vr)、白蛋白(ALB)、总胆红素、肌酐及尿素氮等指标),甲胎蛋白(AFP),T细胞亚群和加强肝脏CT扫描。随访1年,经CT确定肝癌复发。结果:治疗组Kamofsky评分有效率为59.26%,对照组Kamofsky评分有效率为37.03%,两组Kamofsky评分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变化相比较,除腹胀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两组相比较,ALT和A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细胞亚群变化相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均变化显著(P〈0.05)。治疗后随访一年,治疗组复发率为22.22%;对照组复发率为53.70%。两组治疗一年后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结合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并发症及副作用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6.
新书介绍     
《生物产业技术》2013,(5):65-65
本书主要论述了全球各生态系统中生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全球生物质生产展望——21世纪的水域农业;全球生物质循环过程中有机碳库的大小和通量;全球生物质的循环与低碳农业的发展;全球生物质的起源与平衡账;植物生物质的分类及其功能;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质的循环和利用;土壤生物质的代谢过程和重要作用;重金属及其在生物质中的转移过程;土壤生物质和温室效应;生物质氢(H2)——永不枯竭的无碳能源等。  相似文献   
37.
国际已经找到"吃"塑料并将其直接转变为有机肥料或可降解塑料PHA的细菌——假单胞杆菌。假单胞菌能够将用于制造饮料瓶的低级PET塑料变成一种价格更高的生物可降解塑料——PHA。作者认为可以利用假单胞杆菌中某些菌类通过基因技术处理得到理想菌类。而这种新细菌可以将原来的数百数千年缩短到几个月,大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依托泊苷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依托泊苷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再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依托泊苷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利用zeta电势测定仪、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该脂质体的粒径、电位、包封率、载药量、稳定性、释放度等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依托泊苷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水合后形成依托泊苷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粒径均值为(108.6±3.6)nm,Zeta电位的均值为(-12.2±1.8)mV,包封率可达96.2%;该脂质体在相变温度42℃下药物释放达到95%以上。结论依托泊苷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稳定,载药量大,包封率高。含量及其包封率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本实验可为依托泊苷静脉注射用热敏脂质体新制剂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PA)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alpha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相关性,以期为治疗冠心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 2012 年8 月到2014 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8 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CC 良好40 例、不良48 例),均采集 外周血测定EPC 数量、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并用ELISA 法检测其血浆SDF-1alpha 水平,采用直线相关和Pearson 检验分析CCC良好 与不良者各指标间及与CCC 分级的相关性;将所有入选病例随机分为6 组,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分别加入不同的培养 液,培养7 天后体外测定EPCs 数量以及生成血管的能力,并通过ELISA 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VEGF 的蛋白水平。结果:CCC 不 良组EPCs 数量、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及SDF-1-alpha水平均明显低于CCC 良好组(P<0.05)。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循环EPCs 数量以及 SDF-1alpha水平均与CCC分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r =0.72、0.67、0.79,均P<0.05);循环EPCs 数量、SDF-1alpha水平以及体外生成血 管能力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r =0.78、0.62,均P<0.05)。与PBS、SDF-1alpha+ AMD3100 及SDF-1alpha+ KI8751 干预物质比较,SDF-1琢 能够呈剂量依赖性的明显提高EPCs 数量、增强其体外生成血管的能力及VEGF水平(P<0.05)。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稳定型 心绞痛患者循环EPCs及SDF-1琢与CCC 形成有关,VEGF可能参与该过程。  相似文献   
40.
砷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有毒类金属,其强致癌性引起了人类的广泛关注。在自然环境中,砷的转化存在物理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其中微生物介导的砷转化是环境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微生物的耐砷特性与砷吸收、氧化还原、甲基化、区隔化和外排等过程密切相关。砷在微生物体内的转运转化主要与砷解毒有关,但某些微生物可利用氧化还原过程产生的能量以维持其生长需求。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介导的砷吸收、转化、区隔化和外排机制,这对阐明砷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指导砷污染土壤和水体修复、阻控农作物砷吸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