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了研究睾丸特异性乳酸脱氢酶,即乳酸脱氢酶C4(LDH-C4)基因突变在男性不育发病中的作用,利用LDH-C4特异性底物对100名不明原因男性不育症患者的精子LDH-C4进行活性显色,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对LDH-C4活性低下的患者进行LDHC基因PCR产物的突变筛查,对DHPLC峰形异常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筛选到一组精子LDH-C4活性明显下降的患者,其中1名患者的LDHC基因PCR产物在DHPLC中呈异常洗脱峰.对这一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发现患者LDHC基因第5外显子的115位碱基发生了T→A的杂合改变(GenBank登录号GU479375),该突变使LDHC基因的178位密码子由原来的TTG(编码亮氨酸)变为TAG(终止密码子),形成截短的C亚基.T克隆-测序进一步证实了该无义突变的杂合状态.这是在人类LDHC基因上发现的第一个突变,提示LDHC基因突变可能是男性不育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成肌调节因子(MyoD)在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动态表达,为促进运动肌肉损伤的再生修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健康雄性2月龄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下坡运动组(n=70),下坡运动组再分为运动后即刻组、12h、24h、48h、72h、7d和14d组,各运动组动物均进行持续性下坡跑,分别在运动结束后8个时间点麻醉,下腔静脉取血,分离血清,取双侧腓肠肌。常规检测CK、LDH的活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统计MyoD因子表达情况。结果:血清CK、LDH在运动后即刻显著上升,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成肌调节因子MyoD在正常骨骼肌中即有表达,各运动组大鼠腓肠肌MyoD因子表达较对照组均有增加,48h组大鼠腓肠肌MyoD免疫阳性细胞核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后随时间逐渐下降。结论:离心运动后即刻MyoD的表达水平开始上升,48h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提示成年早期大鼠(2月龄)已具备较成熟的肌肉再生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13.
考察了10种水溶性有机溶剂对HPLC测定头孢菌素C含量的影响,采用C_(18)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钠-甲醇(90:10),波长254 nm。发现不同的有机溶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乙醇的影响最大;乙醇浓度越高,峰面积就越小。将含有乙醇的头孢菌素C溶液稀释到一定程度,能够有效消除乙醇的影响。稀释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回收率,为在工业生产中准确测定头孢菌素C的含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4.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相关方法获得了大量的数据。如何处理这些数据以及如何将这些数据与其他组学数据结合起来的问题不容忽视。在酶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中引入“酶量倍数因子”能够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如果反应动力学方程中酶的量发生变化,只需要改变相应的酶量倍数因子的数值。为了观察酿酒酵母糖酵解途径中酶量变化对乙醇浓度的影响,设定了高低两个酶量水平进行计算机模拟,对应的酶量倍数因子分别为10和0.1。基于计算机模拟结果,使用聚类分析方法,12种酶被分为两类。属于第一大类的四种酶ADH、HK、PFK和PDC,均催化不可逆反应。第二大类8种酶中的6种,ALD、GAPDH、GlcTrans、lpPEP、PGI和TIM均催化可逆反应。第二大类中另外两种酶lpGlyc和PK催化不可逆反应。按照这种方法,代谢组和蛋白质组数据能较容易地结合起来对系统作出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高原鼢鼠对洞道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的代谢适应机制。方法:用酶活力分析法,分析春季、夏季和秋季高原鼢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乳酸含量和组织LDH活力,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血清和组织LDH同工酶谱。结果:高原鼢鼠血清LDH活力在春夏秋三季具有明显的差异,春季高于夏季,夏季高于秋季,血清乳酸含量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春季血清中五种同工酶条带都清晰可见,夏季血清中LDH5和LDH4清晰可见,秋季血清中只能看见LDH5带。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LDH活力较高,而且从春季到秋季显著降低;肝、肾和肺组织LDH活力较低,肝组织LDH活力春季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夏秋两季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肾和肺组织LDH活力在春季与夏季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但秋季明显降低。心、肝、肺、肾、脑和肌肉组织LDH同工酶谱,在春夏秋三季都显示出五条带,并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差异;各组织同工酶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季节差异。结论:高原鼢鼠体内糖酵解过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从春季到秋季依次降低,这与它们的季节性活动特点和洞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季节性波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Burkit淋巴瘤(Raji)细胞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对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aji细胞,分别在G6PD活性被抑制及不抑制的情况下,检测细胞在酚嗪甲酸硫酯(PMS)作用后60min及360min时G6P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及GSH水平。结果:在PMS作用下,Raji细胞内GSH水平在60min时显著下降(P〈0.01)而360min时可上升至对照组水平,G6PD及GPx活性持续显著升高(P〈0.01)而GR活性在360min时有显著升高(P〈0.01);使用脱氢表雄酮(DHEA)抑制G6PD活性后,Raji细胞再在PMS作用下,细胞内各指标与PMS处理组比较,GSH水平显著降低(P〈0.01),GPx活性在60min时显著增高(P〈0.05)而GR活性在360min时显著降低(P〈0.01)。结论:细胞在氧化应激条件下G6PD可能是Raji细胞内影响GSH水平的一个关键因子,对维持胞内GSH水平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7.
验证了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ATCC13525)香兰素脱氢酶基因(vanillin dehydrogenasegene,vdh)的功能。基因vdh表达产物(Vdh)的活性测定结果显示Vdh具有很高的活性,而且不经IPTG诱导的Vdh也具有同样高的活性。经过4 h的体外酶促反应,重组蛋白Vdh能把95%以上的香兰素转化为香兰素酸,从而验证了vdh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香兰素脱氢酶的功能。同时发现NAD 是从香兰素到香兰素酸体外转化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8.
目的:与定量比值法比较,探讨全自动直接定量法检测红细胞葡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的可行性。方法:同时采用定量比值法(即硝基四氮唑蓝定量法)和全自动直接定量法,检测219例肝素抗凝静脉血标本的红细胞G-6-PD活性。结果:定量比值法检测G-6-PD缺乏的阳性率为9.13%,全自动直接定量法检测的G-6-PD缺乏阳性率为9.58%,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量比值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卫生条件有限的基层医疗单位;全自动直接定量法快速准确,是一种可批量检测的理想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9.
利用转座系统在葡糖杆菌中表达山梨糖脱氢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利用Mini—Tn5转座系统在葡糖杆菌中表达山梨糖脱氢酶(SDH)。方法:分离得到从山梨醇产糖的快生型小菌Y25K2,利用PCR方法扩增并分析快生型小菌的16SrDNA;构建pUT-mini—Tn5-Tet转座载体,将SDH基因(sdh)插入该载体,利用接合转移,将sdh整合至快生型小菌Y25K2的染色体,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SDH的表达。结果:16SrDNA鉴定结果初步表明快生型小菌为葡糖杆菌;构建得到pUT-mini—Tn5-Tet-sdh,将sdh整合至快生型菌Y25K2基因组,并检测到其在快生型小菌Y25K2中的表达。结论:利用Mini—Tn5转座系统在葡糖杆菌中表达了山梨糖脱氢酶。  相似文献   
120.
醌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醌蛋白又称醌酶,是一类以吡咯喹啉醌(PQQ)或其结构类似物(TTQ、TPQ或LTQ)为辅助因子的氧化还原酶。以PQQ为辅酶的醌蛋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醌蛋白。按其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包含辅酶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等3种型别。Ⅰ型醌蛋白是一类简单的醌蛋白,只含有1分子的PQQ作为辅酶;而Ⅱ型和Ⅲ型醌蛋白含有PQQ和血红素c作为辅酶。Ⅱ型醌蛋白包含1分子PQQ和1分子血红素c,广泛存在于假单胞菌属、丛毛单胞菌属细菌的胞外周质中,参与催化反应过程。Ⅲ型醌蛋白仅存在于醋酸菌属细菌的细胞膜上,由3个亚基组成,即含有1个PQQ/血红素的催化亚单位、1个含有3个血红素c的亚单位和1个不含辅酶的功能未知的亚单位。综述了几种主要醌蛋白的结构、催化机制、电子传递,以及它们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