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4 毫秒
51.
本文根据1990-1995年在香港嘉道理农场次生林区采集的昆虫标本,首次分析了鞘翅目及其优势科的种类、数量和季节性变化,以及由碰撞诱捕网和黑光灯捕虫器采集所得甲虫在种类、数量和季节性上的差异。在13260号标本中,已鉴定到科的有13253号,分属45科,231种。其中,朽木甲科(Alleculidae)、毛蕈甲科(Biphyllidae)、丸甲科(Byrrhidae)、坚甲科(Colydiidae)、拟球甲科(Corylophidae)、隐食甲科(Cryptophagidae)、水缨甲科(Hydroscaphidae)、伪叶甲科(Lagliidae)、薪甲科(Lathridiidae)、泽甲科(Limnichidae)、黑蕈甲科(Zopheridae)等11个科为香港地区的首次报道,约占本次调查科总数的25%。分析表明:(1)该次生林区的鞘翅目甲虫以蛀木性为主。天牛科(Cerambycidae)、瓢虫科(Coccinellidae)、象甲科(Curculionidae)、花蚤科(Mordellidae)、金龟甲科(Scarabaeidae)、小蠹科(Scolytidae)等6科均为多样性较高(种类≥15或者个体数量≥200)的优势科。(2)鞘翅目个体数量季节性明显,每年自2月开始数量逐渐增加,6—7月为甲虫发生的高峰期,8月显著减少。各优势科甲虫的季节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庞大的小蠹标本数量(85%)说明在此调查期间该科正处于大发生时期。(3)黑光灯捕虫器所捕的甲虫科类和种类较之碰撞诱捕网所捕不尽相同,黑光灯捕虫器所捕的甲虫数量发生高峰期比碰撞诱捕网所捕的甲虫提前一个月。(4)各项多样性指数对不同捕虫器采集所得鞘翅目的测度差异明显,黑光灯捕虫器所捕甲虫的多样度和均匀度指数高于碰撞诱捕网。  相似文献   
52.
卷带倍蚤一新亚种(蚤目:角叶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倍蚤属Amphalius Jordan,1933-新亚种,卷带倍蚤孟达亚种Amphalius spirataenuis mengdaensis ssp.nov。采自青海省循化县孟达自然保护区的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体上。模式标本存于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53.
蚤类生物学与鼠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蚤类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和采集方法,着重阐述了蚤类和宿主动物的关系,包括宿主的选择性和寄生方式以及对宿主动物的影响,国内外鼠疫流行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54.
一种对蜜蜂有害的异蚤蝇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 9月 1 3日 ,在对作者所在单位实验蜂场的蜂群例行检查时 ,发现其中 3个弱小群势的蜂群中有 4张幼蜂即将出房的巢脾上出现大量幼蜂咬破房盖挣扎出房 ,但不能爬出的奇怪现象。用镊子拉出数只幼蜂 ,见其尾端粘带有白色丝状物 (后证实为茧丝 ) ,爬行困难 ,更不能飞翔。房底除有白色丝状物外 ,还有较多针头大小的暗红色点状物 ,镜检确定为虫卵。因人工清理不能出房的幼蜂比较费时 ,当日将 4张不能正常出房的巢脾中的 3张插入强群 ,让蜜蜂自行清理。 9月 1 4日开箱观察发现 ,此 3张巢脾全部被蜜蜂咬破拖出箱外 ,估计是蜜蜂也难以救出此类幼…  相似文献   
55.
Cypripediumlichiangense S.C.Chen & P.J.Cribb (Orchidaceae),endemic to China,is an endangered species according to I UCN Red List criteria (IUCN,2001:I 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Version  相似文献   
56.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及其现实意义——以丽江古城水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是这些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就是人类与大自然的合一。云南丽江古城水系的设计、管理和保护就是这些传统生态智慧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延续,为当今人们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极其宝贵而深刻的启示。古城的选址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方位朝向和水系分布的特点,环山抱水的空间格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古城的建筑、街巷与水系密切结合,形成了变化丰富的临水模式;依据古城地势和水系的特点,古城人们开创了独特并且延续至今的洗街文化;发达的水系造就了众多的桥梁,同时也产生了独特的桥市文化;以三眼井为代表的用水、护水民俗,蕴含着丰富的水管理智慧。面对当前旅游业迅猛发展所造成的水环境压力,古城管理部门借鉴传统的生态智慧,效仿古人的用水、护水方法,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和保护措施,古城水系的水质、水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例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已由2008年的45.20%上升到2012年的86.82%,古城下游的水质也由2010年的劣Ⅴ类上升为2014年的Ⅲ类。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7.
蚤类在宿主体表的分布及温度和蚤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89,32(1):68-73
本文研究了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ngaris和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在小白鼠体表的分布及环境温度和体表蚤数的关系.结果证明,在各种温度下,鼠背部蚤数均多于腹部.5℃时,鼠前部蚤数多于后部;10—20℃时,前部与后部蚤数相近;25—40℃时,后部蚤数多于前部.鼠后背部蚤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多,前腹部蚤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温度越高二者之差越大,说明温度越高蚤越向后背部集中.鼠体蚤数较少时,背部与腹部,前部与后部,蚤数差别明显;鼠体蚤数过多时,各部位蚤数无大差别.  相似文献   
58.
蚤消化系统的研究:14种蚤前胃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萍 《昆虫学报》1994,37(1):51-58
蚤的前胃结构与其传病机制密切相关。 本文应用解剖、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研究14种蚤的前胃。前胃的外部形态可分为:球状、椭球状、管状和圆台状。前胃刺内部有原生质。 前胃刺的末端形态可分为:钩形、弯叉形、叶形、针形、矛形、喇叭口形、“W”形、大叉形、小叉形、马刀形、锥形和舌形。 前胃刺包括有齿刺和无齿刺两类,有齿刺上齿的分布茫固有:1/2、1/3、1/4、2/3和刺全长。未观察到花蠕形蚤 yermipsylla alakurt 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hnis的前胃刺上有齿。 前胃刺末端形态和齿的分布呈现出科的相似性。 前胃刺基部的形态有:四棱形、正方形、五边形、不规则五边形、六边形、卵形和圆形。致痒蚤Pulex irrirans和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的前胃刺较粗长、骨化强、在刺两侧具较密的齿且多分布于刺的一半以上,这些特征可能适宜于鼠疫杆菌的生存与大量聚集。没有观察到俊潜蚤Tunga callida的前胃和前胃刺。  相似文献   
59.
蚤目一新科——柳氏蚤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敦清  刘井元 《昆虫学报》1994,37(3):364-369
  相似文献   
60.
前额蚤灰獭亚种幼虫形态的描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肖柏林  李志仑 《昆虫学报》1993,36(3):375-378
本文对前额蚤灰獭亚种Frontopsylla frontalis baibacina Ji, 1979的幼虫形态进行了描述,并与同属似升额蚤介中亚种和无棘鬃额蚤的幼虫形态作了比较,其结果有共同点也有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