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寻慧  漆一鸣 《昆虫学报》2004,47(4):444-448
采用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 (Rothschild)和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 (Schonherr)新羽化和吸血后24 h、48 h和72 h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三磷酸腺苷酶的分布和活性。显微摄影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新羽化蚤碱性和酸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中肠、神经细胞核、精子束头部、精巢附腺、射精管、输卵管和受精囊附腺中;三磷酸腺苷酶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吸血消化后,两种蚤中肠3种酶活性均有增强;除碱性磷酸酶在消化72 h 后酶活性有所下降外,其余不同消化时间酶活性增强程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种蚤卵母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3种酶活性亦见增强。  相似文献   
302.
李仲来  刘天驰  牛勇 《昆虫学报》2001,44(3):327-331
1989~1998年对内蒙古阿巴嘎旗那仁宝力格苏木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体蚤和巢蚤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所得体蚤包括3科7属9种, 其中优势种有: 原双蚤田野亚种Amphipsylla primaris mitis占41.84%, 近代新蚤东方亚种Neopsylla pleskei orientalis占41.18%, 光亮额蚤Frontopsylla luculenta占13.18%。所得巢蚤包括2科6属9种, 其中优势种近代新蚤占74.94%; 光亮额蚤占10.04%, 原双蚤占8.20%, 宽圆纤蚤Rhadinopsylla rothschildi占6.44%, 是常见种。田鼠体的原双蚤、近代新蚤、光亮额蚤和体蚤指数间呈正相关(P<0.05)。田鼠巢的近代新蚤、光亮额蚤、宽圆纤蚤和巢蚤指数间正相关显著(P<0.01)。春季巢蚤指数∶春季体蚤指数≈5∶1, 秋季巢蚤指数∶秋季体蚤指数≈75∶1。近代新蚤既是体型蚤又是巢型蚤, 为田鼠的优势蚤种; 原双蚤数量占体蚤的 41.84%, 是体型蚤; 光亮额蚤为体蚤和巢蚤中的常见种。  相似文献   
303.
鲁亮  吴厚永 《昆虫学报》2002,45(3):380-383
描述了窄板额蚤华北亚种的幼虫形态,并和同属幼虫进行比较。窄板额蚤华北亚种幼虫的形态和棕形额蚤指名亚种幼虫的形态比较相似,但肛梳刚毛数量可以区分,前者总数超过24根,后者总数不超过20根。再通过与其它5种(亚种)额蚤幼虫的形态比较,发现属于额蚤亚属5种幼虫的大颚齿数一般为5个齿,一龄幼虫的破卵器正面为鞋形;而属于鸟额蚤亚属前额蚤灰獭亚种的幼虫的大颚齿数达9个,一龄幼虫的破卵器正面为球拍形。这些差异可能是亚属间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304.
报道了蒙古裸腹氵蚤 (Moinamongolica)在 2 0℃~ 33℃温度和 5~ 40 ppt盐度条件下的种群内禀增长率(rm) .结果表明 ,2 0℃~ 30℃范围内蒙古裸腹氵蚤rm 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超过 30℃后继续升温 ,rm 显著降低 ;在低盐度下蒙古裸腹氵蚤的种群增长能力相对较强 ,盐度为 10 ppt时rm 最高 ,2 0~ 40 ppt范围内 氵蚤的rm 差别不明显 .本实验表明 ,2 5℃~ 30℃和 10 ppt分别是蒙古裸腹 氵蚤种群增长较快的温度和盐度条件 ,在海水中长期培养对蒙古裸腹氵蚤的种群增长能力不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05.
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理论内涵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污染土壤修复的目的是转移或转化土壤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消除或减弱污染物毒性,恢复或部分恢复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由于土壤污染大多属于复合污染,通常需要用多种方法联合修复污染土壤.用一种统一的方法涵盖多种修复方法,注重系统内在修复功能同外加修复功能的有机结合,以及土壤生态服务功能的全面恢复是污染土壤修复的发展趋势.本文据此提出了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概念,并指出生态修复应该遵从生态学的3个原理和3个原则.在生态修复中,生物修复的作用十分重要,但不同方法之间的组合服从于工艺优化原则.人为强化、激活土壤系统的净化功能,并实现同外加净化功能的耦合,可使修复效率大大提高.生态因子调控是污染土壤修复的必要前提,是生态修复的基本特征,是强化修复效果的重要手段.生态修复应该具有协调性、高效性与稳定性特征.生态修复的最终目标是土壤生态功能的恢复,生态修复的基准应该根据土壤的生态功能建立.生态修复理论将在指导污染土壤修复的实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6.
该文系统回顾和分析了朝鲜叉蚤Doratopsylla coreana Darskaya,1949的亚种形态和分类,结果表明:(1)朝鲜叉蚤的亚种♂抱器在长一这比上均存在较宽幅度变异,这种变异往往也与制片有关,在通常情况下,标本在薄玉和没有薄压的条件下作对比,二者形态有很大差异,因此不能单纯用抱器长与中部宽之比来作为种间分类指标;(2)蚤类可动突与不动突,平时都当作一种“硬部位”来对待,  相似文献   
307.
青藏高原丽江大黄某些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宗强 《生态学报》2000,20(5):815-819
丽江大黄(Rheum likiangense)主要分布于四川青藏接壤的石灰岩山地,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3500 ̄4400m,处在高寒灌丛草甸和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带。其种群分布格局在大于1.5m^2尺度上为集群格局;在小于1.5m^2的尺度上,为随机分布。丽江大黄江合速率日变化在晴天呈现出典型的单峰曲线,与低海拔平原区植物明显不同。这主要缘于在植物生长季节,高原的光和温的互相补偿作用能使光反应和暗反应协  相似文献   
308.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和静态箱法对不同施肥方式(撒施后翻耕、条施后覆土、撒施后灌水)下的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中的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撒施后灌水处理明显促进了氨挥发,其最大氨挥发速率明显高于其它处理,氨挥发累计达2.465 kg N·hm-2.不同施肥方式下氧化亚氮排放通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峰值出现时间也不同.施肥后第2天,撒施后灌水处理达到峰值,为193.66 μg·m-2·h-1,而条施后覆土处理在施肥后第5天才出现峰值,为51.13 μg·m-2·h-1,且其排放峰值在3种施肥方式中最低.撒施后灌水处理的氧化亚氮累积净排放量达121.55 g N·hm-2,显著大于撒施后翻耕和条施后覆土处理.撒施后翻耕和条施后覆土处理能有效抑制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损失,是较为合理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309.
中国云南人间鼠疫流行区的主要鼠疫传播媒介是印鼠客蚤。其主要宿主为黄胸鼠。应用Iwao方法及其随机偏离度检验 ,对印鼠客蚤在黄胸鼠的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根据Iwao方法建立的印鼠客蚤直线回归模型为 :M =α βM =4 0 0 6 4 2 0 153M ,其中的α和 β均明显高于空间分布判定的界线值 0和 1,经随机偏离度检验 ,F =4 5892 ,P <0 0 5。结合α ,β值及随机偏离度检验结果 ,印鼠客蚤在其主要宿主黄胸鼠体表的空间分布型被判定为聚集型分布。印鼠客蚤这种聚集型分布意味着该蚤的个体分布不均匀 ,而是在宿主动物体表形成大小不等的聚集蚤群。印鼠客蚤在黄胸鼠不同个体间的这种不均匀分布提示 :即使接触同一种染疫鼠类动物 ,因鼠体蚤分布极不均匀 ,其传播机会是不均等的。  相似文献   
310.
报道了中国新纪录属脉蚤蝇属Anevrina Lioy,并记述该属2新种,微毛脉蚤蝇A microcilia Liu et Fang,sp.nov.和裸斑脉蚤蝇A.glabrata Liu et Zhu,sp.nov..微毛脉蚤蝇与A.unispinosa(Zetterstedt)相似,但前者Rs脉的细毛极弱,尾器侧尾叶细长;裸斑脉蚤蝇以中足腿节前表面的长卵形裸斑区别于本属其它种.模式标本存于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