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2篇
  免费   599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51.
本刊重点介绍国内外微生物学基础研究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和新进展,主要内容涉及与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有关的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等的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技术以及临床感染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167例ARDS患者根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对照组(单纯性ARDS组,A组,n=39)及观察组(ARDS合并慢性气道疾,B组,n=49,C组,n=41,D组,n=38),比较各组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生化指标、治疗方式及预后状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ARDS合并慢性气道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B、C、D组)年龄、中性粒细胞、IL-6、IL-8、TNF-α、白蛋白、pro-BNP、乳酸、氧合指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对照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ARDS合并慢性气道疾病患者中死亡76例,好转52例,病死率59.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B、C、D组)患者中临床结局好转患者与死亡患者比较,白细胞、淋巴细胞、CRP、TNF-α、IL-8、降钙素、肌酐、pro-BNP、氧合指数、住院费用、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肌酐是影响ARDS合并慢性气道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氧合指数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ARDS合并慢性气道疾病的能量代谢紊乱程度可能较单纯ARDS加重,且两者炎性特征不同。肌酐、氧合指数是影响ARDS合并慢性气道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心衰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疗效及对血清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自2013年1月到2019年4月收治的98例心衰合并OSAH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9例,ACEI常规治疗)与实验组(49例,ACEI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平均红细胞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protein content,MCH)、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red blood cell volume,MCV)、夜间平均最低血氧合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血清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中心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及中心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EPO、Hb、RBC、MCH、HCT、MCV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SaO2高于明显高于治疗前,AHI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LSaO2高于对照组,AHI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NP、SP和DP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以上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EI及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心衰合并OSAHS可改善患者的睡眠紊乱、睡眠呼吸障碍、心衰及高血压,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心脏右向左分流(RLS)对偏头痛患者临床特征是否存在影响,并研究RLS分级与头痛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216例作为偏头痛组,选择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216例偏头痛患者根据有无RLS分为有RLS偏头痛组(127例)和无RLS偏头痛组(89例)。有RLS偏头痛患者根据RLS分级将其分为大分流组(n=51)、中分流组(n=11)和小分流组(n=65)。观察对照组与偏头痛组RLS情况,比较有RLS偏头痛组和无RLS偏头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大分流组、中分流组和小分流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偏头痛患者产生RLS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与偏头痛组小分流、中分流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偏头痛组大分流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RLS偏头痛组患者的视觉先兆、感觉先兆的比例均大于无RLS偏头痛组,头痛初始年龄均小于无RLS偏头痛组,头痛强度均高于无RLS偏头痛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运动先兆、遗传、头痛频率、头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LS分级的偏头痛患者的视觉先兆、感觉先兆、头痛初始年龄、头痛强度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觉先兆、感觉先兆、头痛初始年龄是偏头痛患者产生RL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偏头痛发病年龄较小或有视觉先兆、感觉先兆可能提示偏头痛患者伴有RLS,RLS分级与头痛强度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壳聚糖护创敷料用于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军医院烧伤科(本院)自2014年1月-2018年9月就诊的80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紫草油覆盖创面)与研究组(40例,给予壳聚糖护创敷料覆盖创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度、瘢痕生长及不同时期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18.45±4.64)及瘢痕生长评分(3.23±1.12)均低于对照组(22.45±5.23、5.34±1.23),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 d、14 d、21 d研究组的创面疼痛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7 d、14 d研究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没有出现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壳聚糖护创敷料用于烧伤创面患者治疗中,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抑菌,减少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增生,从而减轻患者疼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沐舒坦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6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发绀消失时间、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均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PaCO_2、FIO_2、OI均较治疗前降低,PaO_2均较治疗前上升,其中观察组PaCO_2、FIO_2、OI明显低于对照组,PaO_2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相比,沐舒坦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可以更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改善患儿肺功能及预后,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HHC型锌指蛋白8假基因1(ZDHHC8P1)、母系表达基因3(MEG3)、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病理科收集的83例胃癌患者经手术切除或胃镜活检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ZDHHC8P1、MEG3、TUG1表达。分析ZDHHC8P1、MEG3、TUG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所有患者,分析ZDHHC8P1、MEG3、TUG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ZDHHC8P1、TUG1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MEG3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5)。ZDHHC8P1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MEG3、TUG1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ZDHHC8P1、TUG1高表达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总生存(OS)率低于ZDHHC8P1、TUG1低表达患者(P0.05),MEG3低表达患者PFS、OS率低于MEG3高表达患者(P0.05)。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ZDHHC8P1高表达、TUG1高表达、MEG3低表达是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HR=1.613、1.956、2.512、-0.824,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ZDHHC8P1、TUG1呈高表达,MEG3呈低表达,ZDHHC8P1、TUG1、MEG3表达均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1-配体(PD-L1)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7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取距离切除肿瘤边缘3cm内的非癌组织作为癌旁组织。比较两组PD-1、PD-L1的表达,分析其和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回归分析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肺癌组织PD-1、PD-L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吸烟情况、EGFR表达、肿瘤大小肺癌患者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Ⅲ及Ⅳ期、有淋巴结转移肺癌患者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中分化程度、临床分期Ⅲ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PD-L1阳性表达及阴性表达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PD-1、PD-L1的表达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组织PD-1、PD-L1呈高表达,可能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59.
摘要 目的:探索WBSCR2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WBSCR22表达与脑胶质瘤生存的关系、在不同种族脑胶质瘤表达差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WBSCR22在171例脑胶质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脑胶质瘤WBSCR22表达高的患者生存期较表达低的患者短(P<0.05)。亚洲人群脑胶质瘤中WBSCR22表达较高加索人、非洲人种表达升高(P<0.05)。组织芯片学结果显示:不同肿瘤分级、复发与否的脑胶质瘤患者WBSCR22的表达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患者脑胶质瘤细胞 WBSCR22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SCR2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短于WBSCR22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P<0.01)。结论:WBSCR22在亚洲人群脑胶质瘤中表达较高,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相关,且脑胶质瘤细胞WBSCR22表达水平越高,总生存期越短。  相似文献   
60.
摘要 目的:探讨视觉功能训练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在治疗假性近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和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眼科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400例假性近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00)。对照组给予滴眼液缓解眼疲劳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视觉功能训练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6个月后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正相对调节量和视疲劳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裸眼视力分别为(0.75±0.05)和(0.81±0.04),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屈光度分别为(+0.05±0.50)和(+0.06±0.4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正相对调节量检测结果依次是(-1.98±0.07)和(-2.51±0.24),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儿视觉感知双眼视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视觉功能恢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视疲劳调查显示观察组患儿视疲劳评分分别为(6.90±0.89)分和(3.91±0.8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觉功能训练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能有效提高患儿裸眼视力、改善屈光度、正相对调节量和视觉感知功能,从而减少视疲劳,预防近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