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0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605篇
  228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家用洗涤剂对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102.
2003年12月—2004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对聚果榕(Ficus racemosa Linn)上活动的黄jing蚁进行了野外观测和隔离实验。预备观察到传粉小蜂钻入榕果内产卵;5种非传粉小蜂在果外用产卵器刺入果壁产卵,疤痕数量即为非传粉小蜂的产卵次数。在用粘鼠胶作隔离黄jing蚁的材料前,做了粘鼠胶对6种小蜂产卵的影响实验,现粘鼠胶颜色气味等对其产卵无影响。随机选8株样树,在样树刚挂果时,在每株树上选取大小、位置、发育时期均相近的2个果枝(一组)。一枝在基部涂上粘鼠胶(处理),另一枝不作任何处理(对照)。当榕果变成橙色且变软时,将其采下单独分装,计数各单果内6种小蜂的数量。传粉小蜂在榕果的雌花期进入果内传粉和产卵,通常数秒内就能从果外的花托口钻入榕果,产卵受黄jing蚁干扰很小。而5种非传粉小蜂都是在榕果壁上将产卵器插入果内产卵,产卵持续的时间变化较大,从几分钟到几个钟头不等,因而其产卵受黄jing蚁干扰较大。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黄jing蚁对榕果内各种小蜂的数量百分数都有显著影响(n=82,F1,80>9,P<0.02)。隔离黄jing蚁后,传粉小蜂的后代数量占各种小蜂总数的百分率显著降低(2.14%);未隔离占73.02%;除P. agraensis外,隔离黄jing蚁后,其他4种非传粉小蜂后代百分率均提高。聚果榕上的黄jing蚁有利于传粉小蜂繁殖,不利于非传粉小蜂繁殖,从而间接有益于榕树。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单蕊黄耆(Astragalus monadelphus Maxim.)雄蕊管横断面的切片研究,发现旗瓣雄蕊花丝与其他9枚之间不是细胞或组织的融合,只是两者表面粘着在一起,因此单蕊黄耆的雄蕊花丝不是真正的单体,而应是假单体.单体或假单体都具有稳定的遗传性状,故在种的水平上具有重要分类价值.但由于不同假单体雄蕊的种群往往也出现在不同进化枝上,故仅以此特征作为分组(Section)和亚属(Subgenus)的依据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报道黄耆属中存在的这一假单体雄蕊现象.  相似文献   
104.
水产养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展最快的农业产业之一,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养殖品种.基因组操作技术为快速、定向的鱼类遗传育种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可行性途径.本文回顾了基于经典基因组操作技术的鱼类育种方法学历史,如多倍体育种及细胞核移植等.然后重点介绍并展望了基于转基因技术及新近发展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鱼类定向育种方法.后两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会为未来的鱼类种业带来更加高效和更具预见性的育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5.
传统稻鱼系统中“田鲤鱼”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一种重要的传统农业系统,养殖在稻田中的鲤鱼,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逐渐形成了适应于稻田浅水环境的“田鲤鱼”.本研究以具有千年历史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和“从江稻鱼鸭系统”的青田田鱼和从江田鱼为范例,通过采样对两种“田鲤鱼”进行传统形态学分析和地标几何形态学分析;采用线粒体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数据库数据提取和采样测量对两种“田鲤鱼”和其他常见鲤鱼种群或品系进行传统形态学聚类分析.传统形态学分析和地标几何形态学分析表明,青田田鱼和从江田鱼在形态上存在差异,与青田田鱼相比,从江田鱼尾部长而窄,体型较细长,尾部长度占身体长度比例小.对这两种田鱼及养殖于其他水体的其他鲤鱼种群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青田田鱼和从江田鱼在遗传上是独立的种群;但形态聚类分析表明,这两种田鱼归为一类,明显不同于其他鲤鱼种群或品系,与其他鲤鱼种群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背鳍和尾鳍上.这些研究结果说明,长期生活在稻田环境的青田田鱼和从江田鱼在遗传和形态上均明显不同于其他水体养殖鲤鱼种群,且青田田鱼和从江田鱼之间形态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6.
经过多年田间和温室接种抗病性鉴定,从(77-5433×中5)杂交组合花药培养后代中选育出一个兼抗大麦黄矮病、条锈、叶锈和秆锈4种小麦主要病害的新种质遗4212。遗4212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在几乎所有的花粉母细胞中都可以观察到21个二价体,这说明遗4212是一个在遗传上业已稳定的整倍体材料。对(遗4212×77-5433)F_1代花粉母细胞的观察表明,遗4212可能是含1对外源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的代换系或具较大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片段的易位系。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对遗4212的有丝分裂中期相、减数分裂后期Ⅰ相和(遗4212×77-5433)F_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后期Ⅰ进行了检测,确证遗4212含1对外源中间偃麦草染色体。这些结果表明,遗4212是一个小麦一中间偃麦草代换系,其抗病性来自其携带的1对中间偃麦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阻塞性黄疸大鼠心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 mRNA 和蛋白质水平,探讨阻塞性黄疸大鼠心功能损害与 ACE2 的关系.方法:36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n=18)和胆总管结扎(BDL)组(n=18),于术后3d、7d、10d分别随机取 2 组大鼠的心组织(n=6),采用实时定量 PCR 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组织内 ACE2 的 mRNA 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1)BDL组的总胆红素(TBIL)和肝功能指标(ALT)较 SO 组显著升高(P<0.01),BDL 组中 7d 组 TBIL 为最高(158.65±10.80mmol/L)(P<0.05),3d 组 ALT 为最高(236.07±12.49U/L)(P<0.05);(2)BDL组心组织 ACE2 的 mRNA 水平较假手术组均呈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 7d 组下降最显著(P<0.01);(3)黄疸大鼠心肌纤维中 ACE2 的阳性率明显减少,且强度减弱,其中 7d 组减少最明显.结论:阻塞性黄疸大鼠心脏中的 ACE2 mRNA 和蛋白质水平均下调,可能是引起阻塞性黄疽后心功能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8.
Z6/陕7859胚培养再生植株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与易位系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志珊  钱幼婷 《遗传学报》1999,26(4):377-383
二体附加系Z6携带抗大麦黄矮病毒病基因,为了将其抗性导入小麦,将Z6与普通小麦陕7859杂交,杂种F1经幼胚培养诱导形成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及后代进行抗性鉴定,农艺性状考察及对SC2部分抗病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染色体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SC2不同单株间存在染色体数目,结构的变异。(2)同一再生植株后代的不同单株,染色体数目可能相同,但染色体组成及减数分裂期行为可心不同,致使后代抗性  相似文献   
109.
利用电子显微镜术,对蒜休眠进程中鳞片薄壁细胞间胞间联络的特征进行了实验观察,发现不同时期胞间联络具有随细胞间生理关系密切程度而呈现相应结构变化的特点。并观察到萌芽期鳞片中衰败细胞与存活细胞之间有类外连丝型胞间连丝的存在;以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结合荧光标记物示踪检测,发现不透膜荧光物质分子量为457Da 的萤黄(Lucifer yellow,LYCH),可以共质体运输方式进入存活细胞内,论证了类外连丝这一胞间连丝特定修饰态的存在,并可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生理活性,起到进行物质共质运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0.
两种鹪莺的种间生态位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本文研究了褐头鹪莺(Prinia subflava)和黄腹鹪莺(P.flaviventris)在取食高度、取食基层和取食方法3个生态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以及它们与复合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鹪莺的现实生态位有较大的重叠,且种群密度变化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发生了显著移动,褐头鹪莺与黄腹鹪莺之 间存在着竞争;它们并没有采取生态位宽度来回避竞争,而是相反地各自扩展生态位宽度来减少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