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CAP患者1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3例,对照组72例。治疗纽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只单纯给予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两组疗程均为7~14d。于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43例(58.9%)、16例(21.9%)、8例(11.0%)、6例(8.2%);对照组分别为20例(27.8%)、26例(36.1%)、14例(19.4%)、12例(1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胃肠道反应、静脉滴注局部疼痛、皮疹的发生分别为6例(8.2%)、7例(9.6%)、3例(4.1%),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例(21.9%);对照组分别为5例(6.9%)、6例(8.3%)、3例(4.2%)、14例(19.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阿奇霉素治疗CAP疗效好。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作用。方法:评估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前后实施呼吸机集束策略依从性的情况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前后分别纳入458、487个病人,手卫生依从性由20.9%提高到65.7%(P=0.001);床头抬高30°以上依从性由24.8%提高到49.5%(P=0.001);镇静评分依从性无明显改善(P=0.06);使用无创呼吸机依从性由20.4%提高到32%(P=0.03)。同时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建立后可降低VAP发生率(24.4%vs 41.7%,P=0.004),降低VAP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但并不能降低其死亡率。结论:建立ICU呼吸专科护理小组可提高呼吸机集束策略的依从性,可以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对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发生阻塞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对比分析,了解伴有阻塞性肺炎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所收治的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共450例。经核查资料后,进入统计学的伴有阻塞性肺炎组100例,不伴有阻塞性肺炎组112例,均为初治。对以下因素进行分析: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吸烟情况、分期、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初始疗效、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计数资料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本组研究中伴有阻塞性肺炎组患者100例中,吸烟患者占76%,小细胞未分化癌患者占81%,中心型癌患者占52%,广泛期患者占57%,NSE阳性率为92%,均高于不伴有阻塞性肺炎组患者。不伴有阻塞性肺炎组的小细胞癌患者初始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伴有阻塞性肺炎组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居住环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阻塞性肺炎组的小细胞肺癌患者NSE阳性率高于不伴有阻塞性肺炎组。吸烟是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阻塞性肺炎的高危因素。阻塞性肺炎降低小细胞癌患者化疗初始疗效。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ICU收治的458例VAP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VAP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菌株鉴定使用法国梅里埃VITEK32分析仪,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458例VAP患者共检出58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0.96%,革兰阳性球菌占15.98%,真菌占13.06%。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较低,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利福平、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VAP患者的病原茵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原菌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75.
<正>大熊猫世人皆知,但早先没多少人知道它和四川蜂桶寨这个地方的关系。一百多年前,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发现并命名了大熊猫,从此这种动物从中国深山走向了世界。1975年,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其功能定位为: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及其走廊地带的综合生态系统的安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保护区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问题也较为突出,体现在:社区自然资源利用及企业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  相似文献   
76.
社区共管--一种全新的保护区管理模式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陕西省引进社区共管这种新型的保护区管理模式,在太白山、佛坪、周至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试点工作。根据社区共管的程序,各保护区确定了社区共管目标,建立了共管组织,制定了社区自然资源管理计划。根据共管计划,保护区采用新的方式系统地开展了独具特色的社区共管活动,使试点社区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民开始从社区共管活动中获利。同时,通过建立社区资源保护体系和对资源规划管理,也减轻了社区对保护区的资源压力,促进了保护区的工作。初步实验证明,社区共管是一种适合我国保护区发展特点的、能积极解决发展与保护之间矛盾的保护管理模式,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7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分形趋化因子(FKN)、活化蛋白C(APC)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14例老年CAP患者为CAP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低危组104例、中危组123例、高危组87例,根据入院30d生存状况分为死亡组65例和存活组249例,另选取同期100名体检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KN、AP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KN、APC水平对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AP组血清FKN水平升高,APC水平降低(P<0.05)。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老年CAP患者血清FKN水平依次升高,APC水平依次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情高危、机械通气和C反应蛋白(CRP)、FKN升高为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APC升高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KN、APC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789、0.870,二者联合对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FKN水平升高和APC水平降低参与着老年CAP患者病情进展,血清FKN联合APC能较好地预测老年CAP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痰培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分析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38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98例为观察组,同期按照2:1的比例选择非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细菌耐药性分析,同时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对于头孢噻肟、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头孢他啶都高度耐药;除哌拉西林、多粘菌素外,对照组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GCS评分、深静脉置管等因素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显著相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比较常见,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糖尿病、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GCS评分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9.
本研究根据对研究案例区常住居民空间行为轨迹的刻画,就社区生活圈内公园绿地、绿化水平、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和医疗卫生设施的空间分布与常住居民就医频次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评价单元内公园绿地面积和绿化水平与居民就医频次具有比较明显的负相关,而文化体育设施与居民就医频次的相关性不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评价单元内医疗卫生设施的影响,发现其数量、可达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就医的频次。故此,便利易得的医疗卫生服务可能增加居民的就医频次,而城市中公园绿地的建设则对于降低居民就医频次有一定的显著作用。相较于增加集中的公园绿地面积,整体性的提高绿化水平则更有益于居民就医频次的降低。  相似文献   
80.
现代城市高密度社区中出现了邻里关系淡漠、社区精神缺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社区公园的营造是缓解现代都市病,创造美好社区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现代城市社区环境中所缺失的重要环节“邻里交往空间”为核心关注点,从亲子活动与运动健身活动这2个方面探讨了社区环境促进邻里交往的空间特征及设计策略;通过重庆市南岸区金辉社区儿童公园、运动公园景观设计实践,重点探讨了各年龄段人的行为特征、邻里交往的互动关系、多元集合式的邻里交往空间、邻里空间的归属感等。通过社区公园的营建,维系邻里情感关系和交往关系,这也是满足社区居民人文精神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社区空间的内核在于使用者如何轻松地回归到邻里的交往氛围中。本研究倡导现代住区景观设计应向积极的邻里交往方向发展转变,并为这一转变的达成提供一定有效途径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