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3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43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88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椭圆栅藻(Scenedesmus ovalternus)是否可以提高越冬期异育银鲫中科5号(Carassius gibelio var. CASⅤ)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实验在异育银鲫中科5号[初重(109.24±0.23) g]越冬前期(4周)投喂基础饲料或者添加4%椭圆栅藻的饲料, 并在越冬结束后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攻毒实验, 测定其生长、免疫力和抗病力等指标。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4%椭圆栅藻对中科5号的生长和攻毒后累计存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在不同饲料处理中无显著性差异, 但是栅藻组在攻毒后MPO活力显著升高(P<0.05)。在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 中科5号头肾中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基因表达显著升高, 且栅藻组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 摄食栅藻饲料的中科5号的Toll样受体4(TLR4)、包含Toll/白介素1的接头蛋白(TIRAP)和包含TIR结构域的IFN诱导连接蛋白(TRIF)基因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 而对照组中无显著性变化(P>0.05)。因此, 中科5号摄食栅藻后MyD88依赖性或者MyD88非依赖性介导TLR信号通路可能都被激活以抵御病菌的入侵。综上所述, 在饲料中添加4%栅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越冬后中科5号的抗病力, 可能是通过TLR通路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62.
云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 生物多样性丰富, 季风气候特征明显。新生代剧烈的构造活动形成了众多山间盆地, 其间保存了大量精美的植物化石, 是探讨新生代以来植被、植物多样性和地球环境演变的理想地区。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地层年代学证据的缺乏, 这些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地质年代还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滇东南地区富宁县普阳盆地的含煤地层开展深入的孢粉学研究, 探讨盆地含煤地层年代及其古气候演化过程。剖面下部煤层孢粉组合以杉粉属(Taxodiaceaepollenites)为主, 指示以杉科为主的湿润沼泽森林, 冬春季相对湿润; 剖面上部孢粉组合指示以常绿栎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生长山核桃粉属(Caryapollenites)、冬青粉属(Ilexpollenites)、胡桃粉属(Juglanspollenites)、枫香粉属(Liquidambarpollenites)等亚热带常见树种, 气候温暖湿润, 季节分明。结合新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证据和周边地区不同地质时代的孢粉组合, 普阳盆地含煤地层的沉积时代应为晚始新世; 同时, 孢粉组合也表明滇东南地区植被现代化面貌至少在晚始新世就已经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63.
追踪候鸟的迁徙活动是全面认识其生活史年周期的重要途径。中杓鹬(Numeniusphaeopus)在全球广泛分布,但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迁徙活动一直缺乏追踪研究。2018年2月,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布鲁姆为捕捉到的中杓鹬成鸟佩戴平台发射终端或全球定位系统-全球移动通讯系统追踪器,以确定其迁徙日程、迁徙路线以及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的地理位置。我们从成功追踪的7只个体获取了6 378条精度高于1 km的位点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春季,中杓鹬的迁徙时长为(36±4)d,其间在1~3个迁徙停歇地的停留日期为(23±2)d,从越冬地到繁殖地的迁徙距离为(9 795±346)km(n=7)。追踪的中杓鹬在俄罗斯东部和中部区域繁殖,不同个体的繁殖地纬度相近而经度范围较广。在秋季,中杓鹬的迁徙时长为(90±27)d,相比春季迁徙时长更长;其间,在2~4个迁徙停歇地停留(79±29)d,从繁殖地到越冬地的迁徙距离为(10 101±520)km(n=5)。无论在春季还是秋季迁徙,迁徙停歇地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沿海及内陆区域。大部分个体春季和秋季的迁徙路线相近,成功追踪的个体均在秋季返回了上一年的越冬地,这表明中杓鹬对越冬地具有很高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64.
本研究记述粤西云开地区中奥陶统东冲组一种奇异的翼形类(双壳类)化石,建立了郁南蛤超科(新超科)Yunannioidea superfam.nov.,郁南蛤科(新科)Yunanniidae fam.nov.,郁南蛤属(新属)Yunannia gen.nov.及2新种:干坑郁南蛤(新属新种)Yunannia gankeng...  相似文献   
165.
周雅  高贝  张道远 《生物信息学》2014,12(4):233-241
从齿肋赤藓转录组数据库出发,共得到39条注释的早期光诱导蛋白Sc ELIPs unigene,其中2条(Sc ELIP1与Sc ELIP2)具有完整ORF。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这2条Sc ELIPs序列的同源性、理化性质、保守域、信号肽、疏水性、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跨膜结构、三维结构、活性位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条Sc ELIPs序列的ORF全长分别为711 bp和624 bp,分别编码236和207个氨基酸,二者都具有完整的Chloroa_b-bind功能域,定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膜,含有3个跨膜α螺旋,第1、3螺旋通过Glu和Arg残基形成双重对称结构,且具有至少4个叶绿素结合活性位点。通过对得到的2条Sc ELIPs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及基因树分析,得出Sc ELIP1与小立碗藓、山墙藓及盐生杜氏藻聚为一支,而Sc ELIP2与高等植物聚为一支,表现出ELIP从低等到高等植物的进化特征。本研究为Sc ELIPs基因后续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6.
黑犀(奇蹄目,犀科)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犀(Diceros属)的惟一现生代表D.bicornis生活在非洲。该属在新近纪时期曾广泛分布于希腊、土耳其和伊朗等地区,但从未在东亚地区发现过。新种甘肃黑犀(Diceros gan- suensis sp.nov.)是该属在中国和东亚的首次发现。化石采自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柳树组中部。新种以尺寸较小、头型短、枕顶高耸、枕面窄而高、枕嵴无中沟、副枕突短小、下颌上升支距m3较近、前臼齿较小、DP1无后脊、P2原脊孤立、P2和P3后脊细窄而区别于东地中海地区的Diceros neumayri。D.neumayri的分类位置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曾在黑犀(Diceros属)和白犀(Ceratotherium属)之间反复变更。研究显示,甘肃黑犀和D.neumayri的一系列共同的原始特征表明它们与更进步的白犀有明显的区别,应该归入黑犀属。  相似文献   
167.
蔚县盆地牛头山(铺路)剖面晚上新世/早更新世小哺乳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头山(=铺路)剖面6个含化石层位中,第3、6、9和第12层为晚上新世,第15、16层为早更新世。晚上新世以Hypolagus,Nannocricetus mongolicus,Sinocricetus progressus,Mesosiph- neus,Pliosiphneus,Pseudomeriones complicidens,Micromys tedfordi等的最后绝灭为特征;早更新世以Allophaiomys deucalion,Yangia等的出现为特征。根据岩石地层和小哺乳动物组合分析,该剖面上新世/更新世界限应在第12-13层之间。根据动物组合或动物群的对比,将牛头山剖面、钱家沙洼村的洞沟剖面与小水沟剖面、东窑子头村的大南沟剖面及稻地村的老窝沟剖面的不同层位进行了时代排序。  相似文献   
168.
β-淀粉样蛋白(Aβ)产生的神经毒性是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的主要发病机理。Aβ发挥毒性的一种机制是形成离子通道从而破坏细胞内Ca2+动态平衡。研究表明,Aβ与质膜的相互作用定位于高胆固醇的脂筏结构域,Aβ通道形成与质膜上胆固醇的含量变化密切相关,胆固醇参与Aβ寡聚化,并形成神经毒性淀粉样蛋白通道,从而破坏了膜的完整性,改变了细胞内钙稳态。本综述将从Aβ通道的定位,装配,研究方法,作用机制,相关药物等方面论述,还总结了AD研究最新进展,阐明目前关于AD假说与离子通道假说之间的内部联系,为阐明AD发病机制并开发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型药物的研究方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9.
本文对甘肃宝积山盆地中侏罗世植物群地质时代及植物区系进行了探讨,共统计植物大化石18属53种,主要包括银杏纲10属24种,真蕨纲5属22种,苏铁纲1属3种,松柏纲1属2种,楔叶纲1属2种。该植物群在组成特征上表现为银杏类、真蕨类植物繁盛,其他植物类群相对贫乏。基于该植物群特征与国内其他植物群的对比,提出其地质时代为中侏罗世Aalenian期–Bajocian期。通过哈曼、欧式距离、罗杰斯–塔尼莫特和索卡尔–施尼斯4种方法对宝积山盆地及中国北方其余11个中侏罗世植物群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中国北方植物区系。通过计算属、种相似性系数,探讨宝积山邻近植物区系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宝积山植物区系与同属西北地区的华亭植物区系关系较为亲近。  相似文献   
170.
朱祥根 《古生物学报》2022,61(4):628-642
提要新疆吐鲁番盆地桃树园地区晚二叠世地层称作下仓房沟群,自下而上分为泉子街组、梧桐沟组和锅底坑组,为河–湖相碎屑沉积,剖面连续,层序清楚,动、植物化石丰富。文中研究的腹足类标本产于桃东沟剖面梧桐沟组下部和中部的介壳灰岩层和灰岩透镜体中,见有2层,计有2科4属6种:Xinjiangospira rotundata Yu et Zhu,Xinjiangospira habita sp.nov.、Hydrobia turpanensis Wei、Hydrobia orientalis sp.nov.、Pseudamnicola taodonggouensis sp.nov.和Valvata complanusa sp.nov.;与腹足类共生的有双壳类、叶肢介、介形类,以及植物和脊椎动物化石等,其中双壳类主要是Palaeanodonta,Palaeomutela和Anthraconauta等属。该腹足动物群由Hydrobiidae和Valvatidae的属种组成,标本数量多,壳体小,保存完好,是迄今已知属种最丰富的古生代淡水腹足类动物群。当前梧桐沟组腹足动物群面貌与准噶尔盆地大龙口剖面小龙口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