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中国的巨犀     
陈瑜 《化石》2010,(2):12-20
巨犀是亚洲士著犀类,最早于始新世出现,一直延续到早中新世才灭绝,生存时间长达1800万年,是犀类家族里相当成功的一个分支。巨犀的分布非常广泛,但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巴基斯坦和中国。在欧洲只在土耳其、罗马尼亚、格鲁吉亚等地有零星的出土,其他地区没有发现,可能因为生态上的某些原因,巨犀也没有进入非洲和北美洲。  相似文献   
82.
27 例中期妊娠引产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中期妊娠引产病人心理护理的临床探讨。方法:从引产病人的引产原因着手进行心理分析,在引产术前、术中、术后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结果: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引导。使病人顺利完成引产过程。结论: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在中期妊娠引产病人的引产过程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抓住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83.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中新世兔形类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线中中新世索索泉组顶部和哈拉玛盖组底部发现4枚尺寸较大、具有齿根的高齿冠兔形类牙齿(P2、2p3和p4/m1/m2)-,曾被鉴定为Amphilagus。研究表明,它们不是Amphilagus,而是与中亚的Desmatoloagus、欧洲的Amphilagus和对Titanomys及北美的Hesperolagomys、Gripholagomys和Russellagus都较亲近的一个属。命名为新属新种准噶尔褶齿兔Plicalagusjunggarensis。其主要特征是:p3冠面三角形,外褶沟的深度为齿宽的1/2,其后壁釉质层具小褶皱。  相似文献   
84.
宁夏海原两个第三纪中期哺乳动物群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宁夏南部海原地区首次发现了第三纪中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它们产自二个不同的层位:上层的采自红柳沟组的底部;下层的产自清水营组的上部,我们称为袁家窝窝动物群。袁家窝窝动物群的时代为中渐新世。这一动物群在海原的发现不但将产中渐新世哺乳动物群的地点往南推移,而且表明在海原的清水营组时代的上限为中渐新世。在红柳沟组底部发现的哺乳动物群表明其时代可能为早中新世(或更早),显然要比典型地区的红柳沟组的时代-中中新世要早。这不但表明红柳沟组是异时性的,至少代表早-中中新世的沉积,而且说明在中新世时从早期到中、晚期宁夏盆地的沉积中心可能由南向北推移。这很可能与六盘山的抬升有关。  相似文献   
85.
本文通过禄丰腊玛古猿和西瓦古猿的下颌骨与现代大猿类和其它同时代的古猿及南方古猿类的下颌骨的比较得出:禄丰的两类古猿有不少特征与猩猩相似,因此它们可能与猩猩有较密切的关系,两类古猿可能是同一类型的雌雄个体。但另一方面,禄丰腊玛古猿又显示出一些与南方古猿相似的性状,因而另一种可能是腊玛古猿是与西瓦古猿不同的类型,它比西瓦古猿更接近于人猿的共同主干。  相似文献   
86.
本文描述了发现于福建省漳浦地区佛昙群的三宝木属(Trigonostemon)一新种:漳浦三宝木(Trigonostemon zhangpuensis sp. nov. J.L. Dong et B.N. Sun)。该化石叶片呈倒披针形,基部窄,顶端渐尖;中上部的叶缘具细齿,近叶基1/3的部位全缘;叶脉为羽状环曲脉,中脉粗壮,向上逐渐变细;气孔器为无规则型,气孔呈长椭圆形,分布稀疏,无规则排列;平周壁不光滑,具褶皱。化石种与现生种剑叶三宝木(Trigonostemon xyphophyllorides(Croiz.) L.K. Dai et T.L. Wu)在叶片形态特征方面最为相似。剑叶三宝木分布在我国的海南省,基于化石种与最近亲缘现生种的生态幅基本一致的假设,漳浦地区在中新世中期的气候特征可能类似于现今海南省。化石种叶片上共划分13种损伤类型,属于6类功能性取食组,包括孔洞取食(hole feeding)、边缘取食(margin feeding)、留脉式取食(skeletonization)、表面取食(surface feeding)、造瘿(galling)和刺吸式取食(pierci...  相似文献   
87.
气孔参数法和热力学原理是两种利用植物化石定量重建古海拔的方法。气孔参数法是基于气孔参数与大气CO2浓度的负相关性,而热力学原理则是基于热焓与海拔的负相关性。本文详细介绍这两种古海拔重建方法,并采用热力学原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定量重建中国山东山旺中中新世的古海拔,结果为400—1000m,高于现代山旺的250m,支持之前共存分析的研究结果。推测自中中新世以来,山旺海拔存在下降的趋势,与中国地貌演变的研究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88.
89.
鲈形目少鳞鳜属(Coreoperca)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的山东少鳞鳜(新种)(Coreoperca shandongensis sp.nov)是该属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标本产自山东山旺早中新世晚期山旺组纹层状硅藻页岩之上的含硅藻泥页岩中。山东少鳞鳜的发现,说明原始鳜类在中新世已发生分化,在中新世时期的中国大陆和日本列岛均已相当繁盛。少鳞鳜属可能并非起源于朝鲜和日本一带,之后扩散到中国,而是中新世广布于东亚的鱼类,这进一步支持了关于中国东部和日本列岛新生代晚期同属一个鱼类区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90.
内蒙古中部中新世小哺乳动物群及其时代顺序   总被引:27,自引:22,他引:5  
报道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几个中新世小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嘎顺音阿得格、阿木乌苏、查干诺尔、沙拉等的新发现。探索了这些动物群体之间以及它们与经典的中中新世通古尔动物群和最晚中新世二登图动物群之间的关系。初步研究表明,嘎顺音阿得格动物群的时代更可能为早中新世,过去认为有属于晚渐新世的可能性不大。动物群的组成分析说明,中新世时内蒙古中部的生态环境具有浓厚的现代古北区的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