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06篇
  免费   1026篇
  国内免费   5378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442篇
  2021年   428篇
  2020年   380篇
  2019年   371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493篇
  2014年   960篇
  2013年   779篇
  2012年   1237篇
  2011年   1253篇
  2010年   1186篇
  2009年   1286篇
  2008年   1527篇
  2007年   1297篇
  2006年   1246篇
  2005年   1201篇
  2004年   1069篇
  2003年   1044篇
  2002年   1179篇
  2001年   977篇
  2000年   798篇
  1999年   621篇
  1998年   494篇
  1997年   504篇
  1996年   450篇
  1995年   436篇
  1994年   407篇
  1993年   355篇
  1992年   285篇
  1991年   249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238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能够响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反应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当前,针对藤本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地理格局及其环境驱动力的研究较少。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永瓣藤(Monimopetalum chinense)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布区内11个种群的15个叶片功能性状进行测量,并结合气候、土壤因子来解释叶性状变异。比较叶片性状在局域和区域尺度上的种内变异程度,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环境因子对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局域尺度上,永瓣藤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介于3.0%-22.5%,其中,叶面积变异程度最大,叶片碳含量变异最小。永瓣藤叶片形状随纬度上升而变得宽且圆。叶片磷含量相对较低,永瓣藤的生长可能受到了磷限制。土壤与气候因子是叶片性状的重要驱动因素,解释了25%-97%的叶片性状变异。在温度和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永瓣藤叶片趋向于的慢速生长的保守策略。总体来说,永瓣藤叶片功能性状通过一定的种内变异和性状组合,并与气候、土壤因子相互作用,适应当前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2.
版权声明     
<正>为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加强知识信息推广力度,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CNKI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著作权使用费及相关稿酬,本刊均用作为作者文章发表、出版、推广交流(含信息网络)以及赠送样刊之用途,即不再另行向作者支付。凡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社上述声明。  相似文献   
23.
作者James E.Flinn系美国历Bio-Endeavors International公司总裁,从事生物制品咨询业务.作者Urs Gloor系瑞士Sino-Info公司总裁,专门收集有关中国科学、工业和经济信息.现征得两位作者和Bio/Technology(现为Nature Biotechnology)编者Susan同意,翻译此文.  相似文献   
24.
25.
26.
曹龙 《生物学通报》1995,30(6):23-24
植物酶抑制剂基因工程曹虎(江苏省东海县教育局222300)酶抑制剂(EnzymeInhibitor)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一类蛋白质,它们与对应酶相互作用,控制生物体相关的生理过程,防止外源性酶对细胞、组织和体液中蛋白质、淀粉和其它一些物质的降解,维...  相似文献   
27.
甘肃白水江保护区因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而驰名中外。我作为一名保护区的普通职工,对保护区初期没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而感到困惑,难道“鱼和熊掌真的不能兼得吗?”带着困惑和试一试的想法,找来孩子的《植物学》教科书,耐心地看了几遍,还做了一个简易的标本夹,每次进林巡山都带上它,遇到不认识的植物便采上两份压在夹子里,下山后总要问问当地老乡,  相似文献   
28.
重楼属植物甾体皂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高效液相层析技术,对重楼属十八个种植物的甾体皂甙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植物用甲醇提取,抽出物经DIAION柱,以90%甲醇洗出总甙。在HPLC上,用ODS柱先将总甙以用醇:水(9:1)洗脱分为三馏段,每馏再在ODS柱或Rp-8柱上以甲醇:水(8:2;7:3.5)洗脱,使各个皂甙成分完全分离。被分离的每个色谱峰与已知重楼皂甙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并配合HPLC的加入法,TLC分析及用HPLC制备少量样品做MS测定来加以定性鉴定。定量采用内标及校正曲线法。  相似文献   
29.
沙市菌痢患者中,宋内氏菌在六十一七十年代占10.4—11.8%,进入八十年代上升到25.8%;各年龄组中0—4岁组患者的菌株数占总数的51.7%;在季节分布上,宋内氏菌的季节高峰比福氏菌早一个月。对192株宋内氏菌用上海市防疫站的φ1~6噬菌体裂解试验可分为5个噬菌体型,其中Ⅰ型占75.5%,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抗药性上,依其对SD、TC,CM、SM的抗药性可分为7个型,其中以抗SD、TC、CM、SM及抗SD、CM、SM型占71.3%;在生化分型方面,观察到有不同的生化反应株和少数异常生化反应株。  相似文献   
30.
通过最近的整理,澜沧江共有沙鳅属鱼类3种,它们是斑鳍沙鳅Botia beaufortiSmith、中华沙鳅B.superciliaris Gnther、黑线沙鳅(新种)B.nigrolineata.黑线沙鳅为新种,鉴别特征是沿背中和体侧有显著的黑色纵条,起自头后止于尾鳍基。首次提出云南沙鳅Botia yunnanensis Chen可能是斑鳍沙鳅的次异名,中华沙鳅是在澜沧江的首次纪录。在附录中记录了突吻沙鳅B.rostrata Gnther,是国内首次纪录,也是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的首次纪录。文中每个种均有插图,对新种作了详细的描述,对老种的有关名称作了(林厂里)订或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