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4篇
  免费   738篇
  国内免费   3668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280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702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962篇
  2011年   925篇
  2010年   790篇
  2009年   819篇
  2008年   935篇
  2007年   769篇
  2006年   666篇
  2005年   704篇
  2004年   591篇
  2003年   568篇
  2002年   617篇
  2001年   453篇
  2000年   422篇
  1999年   374篇
  1998年   310篇
  1997年   261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216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小麦芽经过匀浆、沉淀、高速及超速离心、透析以及DE_(52)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纯化小麦芽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用α-鹅膏蕈碱抑制试验,证明得到RNA聚合酶Ⅱ。用此聚合酶Ⅱ组建的体外转录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绒毛烟斑驳病毒的拟病毒和卫星RNA(黄瓜花叶病毒相关RNA_3)都不能利用该体系进行转录,类病毒PSTV可进行转录,但转录效率明显低于小牛胸腺DNA;α-鹅膏簟碱可抑制类病毒的转录。绒毛烟斑驳病毒拟病毒和卫星RNA都不能被转录,表明他们的复制方法与类病毒不同。  相似文献   
103.
整合了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dhfr基因的CHO-dhfr~-细胞,其染色体的畸变率和畸变类型都比亲代CHO-dhfr~-细胞高。但转化前后两系细胞的重要特性都未发生变异,即两者的染色体总数无差别,都是20条。两系细胞株接种裸鼠,均未发现有致瘤性。  相似文献   
104.
将中间埃希氏菌(Escherichia intermedia)细胞用包埋方法固定在角叉菜凝胶中,应用于从邻苯二酚、丙酮酸和氨酶促合成L-多巴。含75mg细胞/克凝胶的制剂保留原酶活性的60~65%。通过对三种底物抑制作用进行观察。看到底物浓度对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合成L-多巴初速度的影响几乎相似,在分批反应器中,20小时得到7.8克/升以上的L-多巴(产率是0.39克/升小时)。在初速度条件和分批反应器中,固定在角叉菜凝胶中的细胞合成的L-多巴比固定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细胞要高。  相似文献   
105.
本文记述了寄生于淡水鱼类的棘口科吸虫的一个新种——淮河达氏吸虫Ditetziella huaiheeniss sp.nov.模式标本采自安徽省淮河的女山湖地区黄颡鱼的肠道。  相似文献   
106.
李思忠  王惠民 《动物学报》1989,35(2):213-221
本文研究了中国鲽形目8科、27属和约40种的脑颅骨;指出其脑颅骨的最显著特征是前部左右不对称,并首次发现鳒科无基蝶骨(与Berg,1940,1955及Nelson,1984的记载不同),副蝶骨延及基枕骨腹侧后端或附近(与Amaoka,1969及Ochiai,1963的记载也不同)和冠鲽科无眶间突且左右前额骨互连。还依它们脑颅骨的异同,探讨了其演化程度,并拟有中国鲽形目各亚目及科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7.
袁长芳 《微生物学报》1989,29(5):360-363
由同一个地点、同一种宿主植物——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lels)的根瘤中获得两个菌株,Frankia sp. Eml 108和Eml 131。形态观祭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典型的Ercnkiae结构,但在细胞色素,纯培养的固氮酶活性,侵染原宿主的能力,营养需求等方面均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志留纪鱼类微体化石的首次报道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王念忠  董致中 《古生物学报》1989,28(2):192-206,001,T002
一、前言滇东曲靖晚志留世地层发育良好,层序清楚,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化石以及牙形刺丰富,是研究我国志留系生物地层的一个重要地区。这套地层自下而上被命名为关底组、妙高组和玉龙寺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其海相地层为典型的壳相沉积,为一种近岸、浅水、富氧的沉积环境(丁文江、王日伦,1937;方润生、江能人等,1985)。本文记述的无颌类和鱼类化石就产自海相地层,它们与牙形刺和其他一些  相似文献   
109.
论小石柱珊瑚类(Lithostrotionelloid)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志根 《古生物学报》1989,28(4):522-545
一、前言在石炭、二叠纪地层中含有一类由多角柱状或圆柱状个体所组成的块状或丛状复体珊瑚,它们具有郎士德型鳞板带和轴部构造,过去人们常将它们鉴定为Lithostrotionella Yabe et Hayasaka,1915。实际上,这类珊瑚包括Stelechophyllum,Aulostylus,Acrocyathus,Petalaxis,Huanglongophyllum,Thysanophyllum,Actinocyathus,Lonsdaleia,Kleopatrina(Porfirievella)。在广西南丹晚石炭世早期Profusulinella带下部地层中盛产lithostrotionelloid珊瑚,经鉴定共有5属24种(及亚种),它们是Acrocya-  相似文献   
110.
余启祥  高菊芳 《生理学报》1989,41(3):231-240
本文用电生理学和HRP示踪法,研究了大鼠海马-小脑皮层投射的空间分布,小脑皮层的海马投射区与其深部核团间的纤维联系。 电生理学的实验结果表明,刺激背侧海马CA_1/CA_3区,均可使小脑皮层第Ⅵ小叶的浦肯野细胞产生顺行多突触的诱发简单锋电位和复杂锋电位反应。提示背侧海马CA_1/CA_3区与小脑皮层之间有经苔状纤维和攀缘纤维的多突触投射。实验证明,大鼠的这一投射的终止区域,集中在小脑皮层第Ⅵ小叶中线外侧0.8—1.4mm的范围内;并且来自CA_1区的投射以对侧性为主,CA_3区的投射以同侧性为主。HRP示踪的实验表明,背侧海马CA_1/CA_3区在小脑皮层第Ⅵ小叶的投射区是小脑纵区组构的间位区,该区皮层与间位核之间存在着交互投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