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发光酶基因luxAB为标记,在根盒缩影条件下研究了费氏中华根瘤菌HN01DL在大豆根圈的定殖动态、分布范围及其结瘤情况.结果表明,HN01DL在根盒灭菌土壤和非灭菌土壤缩影中的大豆全根系定殖动态与水平明显不同,前者在第12d时达到最高定殖密度(8.65logcfu·g-1),而后者的早期定殖数量下降较快,且于第15d时达到最高定殖密度(6.88logcfu·g-1).HN01DL在大豆播种5d后在大豆根部的A(0~4cm)区根段上达到最高定殖密度(7.05logcfu·g-1),然后开始缓慢下降,至第19d时仍维持相对稳定,在第33d时又开始回升.至播种后第46d时HN01DL可散布至种子下方16cm处的根段部位.HN01DL在A区根段的定殖密度持续较高,所形成的发光根瘤总数(16.3个)及发光比例(68.8%)最高,且发光根瘤主要集中于该区段主根上.发光根瘤比例沿A-E区段逐渐下降,在E区段未检测到发光根瘤.  相似文献   
132.
机械振荡对猕猴桃愈伤组织AT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频率的往复机械振荡,以木质藤本植物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茎段的愈伤组织为实验材料,测定.ATP含量的变化,并通过与对照组(CK)相应值的比较,研究振荡刺激对植物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振荡对猕猴桃愈伤组织ATP的含量有着比较明显的增强或抑制的双重效应,适度的振荡刺激将有利于提高植物的能量代谢水平,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其中最适的振荡频率为3Hz左右。还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环境应力影响植物能量代谢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3.
顾舒平  尹黎燕  李洁琳  李伟   《植物生态学报》2009,33(6):1184-1190
 运用pH-drift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碱度条件下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的沉水叶片昼夜CO2吸收的特征。结果表明中华水韭的沉水叶片具有昼夜吸收水中CO2的能力, 而不具备利用水中的HCO 3的能力, 进一步证明了水生植物中华水韭的光合碳同化途径具有景天酸代谢(CAM)的特征。中华水韭沉水叶片光照条件下对水中CO2的吸收速率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正相关于水中的CO2浓度。光照条件下, 中华水韭的pH-drift实验的pH补偿点分别为(8.1±0.3)和(7.9±0.1) mmol·L–1, 最终[CT]/Alk值为(1.009±0.01)和(1.022±0.004)。碱度对中华水韭夜晚CO2的吸收速率有显著的影响(F = 38.73, p < 0.000 1)。总碱度1.70 mmol·L–1溶液中的中华水韭沉水叶片在相对较低的CO2浓度(0.04±0.001 mmol·L–1)水平下即表现出对CO2的净吸收。调查了野外一处中华水韭沉水种群的生境pH值及CO2浓度的昼夜变化, 发现水体碱度约为1.59 mmol·L–1, 一昼夜的pH值波动不大, 平均为(6.1±0.04), 昼夜CO2浓度存在波动, 午夜水中的CO2浓度是午后的近3倍。  相似文献   
134.
现在摩托车80%以上是在年轻人手里。除非家里有点什么事摩托能派上用场外,很多都是骑着晃来晃去的。远路骑摩托吧,还能理解的,但是他们只要出门,几百米都要骑摩托,甚至出去赶牛羊也要骑,纯粹就是玩儿。每天县城里都有一大批年轻牧民骑着摩托车过来,就好像他们在县里面上班一样,到了城里就是喝酒、打台球、玩儿,把家里的钱都花完了。遇到建乡庆典之类的活动时,  相似文献   
135.
亚成体中华蟾蜍端脑形态学与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亚成体端脑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点,充实比较发育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资料,本文采用脊椎动物神经标本制作技术和常规HE染色法,初步研究了亚成体中华蟾蜍端脑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嗅球位于大脑半球的腹前外侧,细胞从外到内大致可分为7层结构;大脑半球内原始海马较原始梨状区发达;隔区位于原始海马的下方,有外侧隔核和内侧隔核之分;侧脑室的侧壁有内侧界沟区将始海马和隔区分开,也有外侧界沟作为原始梨状区和纹状体的分界;少量脉络丛伸入侧脑室;杏仁核是位于第三脑室两侧的两个细胞核团;纹状体是位于原始梨状区下方和侧脑室底部的细胞团,在两个侧脑室连通时较明显.此外,亚成体端脑内细胞形态和大小分化较为单一.本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有关无尾两柄类神经系统资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6.
巯基乙酸对中华蟾蜍红细胞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以健康的中华蟾蜍为实验动物,研究注射巯基乙酸对红细胞核异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巯基乙酸可引起蟾蜍微核细胞率和核异常细胞率遗传指标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巯基乙酸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蟾蜍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7.
不同水温条件下中华蟾蜍蝌蚪的表型可塑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在不同水温下生长以及变态情况进行了观察,测量了不同发育时期的全长、尾长、体宽,记录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各时期出现的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育状态,发现高温可以明显加速生长,比对照组提前17天变态.方差分析得出高温下变态前的体长、尾长、体宽、尾高、前肢长都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高温虽然加速了生长,但也使得变态能量积累不够,体形偏小;21℃时,全长、尾长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其余变量差异显著,说明这个温度下,蝌蚪发育时间充足,积累能量多,趋向于形成较大的个体.这种在水温变化时所呈现出来的表型可塑性有利于适应异质性的环境,急速发育导致的提前变态可以使其避开干旱的危害.但是这种表型可塑性能力也有其局限,推测小个体的成体可能会在生长繁殖中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138.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本研究克隆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 Malvolio (Mvl)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了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特点,并探讨其mRNA在内勤蜂、采蜜蜂和采粉蜂各部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期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中华蜜蜂内勤蜂头部组织中扩增和克隆获得Acmvl的全长序列,并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Acmvl蛋白的结构特征;采用Real-time PCR对中华蜜蜂Acmvl在内勤蜂、采蜜蜂和采粉蜂各组织中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Acmvl基因cDNA全长为2 130 bp(GenBank登录号:KP662686),编码587个氨基酸,预测该蛋白分子量为65.86 kD,等电点为6.03,无信号肽,存在11个跨膜结构域、9个糖基化位点和14个潜在磷酸化位点;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中华蜜蜂Acmvl与其他膜翅目昆虫Malvolio聚为一支,与小鼠Mus musculus和人Homo sapiens Nramp家族的Nramp2聚为另一大分支,且与小鼠、水稻 Oryza sativa 、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和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Nramp家族同源体在跨膜区、跨膜区带电残基及转运蛋白特征结构域上有很高的保守性,尤其是与Nramp2。Acmvl 基因在中华蜜蜂各部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高表达于内勤蜂的胸部及采蜜蜂和采粉蜂的腹部和足部,提示该基因表达的差异影响采集行为。【结论】Acmvl 属于Nramp基因家族,可能为Nramp2的同源基因,该基因影响采集行为可能与转运Cu2+, Mn2+和Fe2+(尤其是Fe2+)有关。  相似文献   
140.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5):1012-1018
为了考察有氧运动训练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肠道排空及其数学模型选择产生的影响, 在(250.5)℃条件下, 将108 尾大小相当的实验鱼(24.470.03) g, (10.900.02) cm随机分为对照组(CG), 1 BL/s 训练组(1TG)和2 BL/s 训练组(2TG), 在相应流速下运动训练8w 后, 轻度麻醉灌喂体重1.45%的饵料, 随后在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肠道内容物重量及其百分比, 用3 个常见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比较。结果发现, 1TG 和2TG 训练组的体重特定生长率(WSGR)显著高于CG 对照组 (P0.05);各实验组肠道内容物干重及其百分比随着摄食后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所有实验组肠道排空的最优数学模型均为平方根模型;训练组(1TG 和2TG)的肠道排空率(皆为0.49%/h)明显大于CG 对照组(0.41%/h)(P0.05), 1TG 和2TG 训练组的肠道排空时间(分别为 20.39h 和 20.33h)短于 CG 对照组(24.51h)。研究表明, 有氧运动训练没有对中华倒刺鲃幼鱼的肠道排空特征及其最优数学模型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但明显提高了该种鱼的肠道排空率并缩短其肠道排空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