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篇
  2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医体质学以人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目前关于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中医体质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因为对其研究符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而关于少数民族的中医体质类型研究开展较少,但对少数民族之间和汉族之间中医体质的比较研究及与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的联系将能更好地说明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对中医体质形成的影响。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少数民族中医体质的研究一方面可为少数民族人群的疾病防治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有助于中医体质形成机理的阐明。  相似文献   
12.
针灸是两种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针刺和艾灸的合称。针刺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艾灸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或艾条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古代有“一针二灸三用药”的说法,说明了针和灸的重要性。当然,针和灸临床上也常常结合应用,故称为针灸。  相似文献   
13.
吕仲云 《生物磁学》2004,4(1):35-35
磁性材料具备南、北极向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病症的寒热虚实分型是客观存在的,目前许多学只注意了施治的部位,如取什么穴、什么反应点、什么敏感点,用的是多大剂量的磁场,而对极性多只说明是取同名极、异名极,很少把南北极分别说明。如果广大临床工作对磁极应用上加强观察、加强研究,甚至立项进行科研,从中探索出一个内在性的规律来,使理论与效果上得到印证,从而提高疗效,无疑它将把我国磁医学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中医按摩的电刺激仪器——将产生的电刺激信号通过中医的按摩手法给患者按摩。方法研究采用STC89C58RD+单片机作为控制器,采用LCD点阵液晶显示作为可视化的提示工具,采用4*4矩阵键盘作为输入控制接口,采用变压器作为电刺激信号升压器件。结果研究实现了预期目标,用户可通过LCD提示输入控制点刺激信号强度的按键,单片机处理后输出相应的脉冲波形,进而触发生成用于按摩的电刺激信号。结论对51单片机开发应用,实现了输入不同的频率信息,产生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信号,使人感觉不同程度的麻刺激,能够用于治疗和保健。  相似文献   
15.
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是现代医学病名,古代医书中虽无此病名记载,但却不乏与之相关的论述.现代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眩晕”、“胸痹”、“中风”、“痰浊”、“血瘀”、“脉痹”、“血痹”、“脱疽”等病症范畴.现代中医学者对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名认识、病因病机探讨及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对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了新的认识.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原因,也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而血脂异常又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对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的研究,不仅是西医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中医中药研究重点,值得我们一生探索.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特点,并对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组进行相关药理分析。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2月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关于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文献,对其中有效处方的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最高频药组治疗CHF的成分、靶点、作用通路等。共筛选出方剂214首,中药148味,其中黄芪、丹参、茯苓、甘草、附子、葶苈子等使用频次最高;中医证型主要为阳虚水泛证及气虚血瘀证;药物性味以温、平、微寒及甘、辛、苦为主,主要归肺、脾、心经,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为主;关联规则分析获得11对药组,其中黄芪-丹参出现频次最高;聚类分析得到4个聚类方;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高频药组黄芪-丹参治疗CHF的主要活性成分5种,核心靶点10个,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6条。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以阳虚水泛证及气虚血瘀证为主,中医药治疗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居多,常与药性温、平、微寒,药味甘、辛、苦,归肺、脾、心经的药物配伍使用。其中高频药组黄芪-丹参可能通过VEGF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发挥抗心衰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中医治疗CHF的临床用药及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梁毅 《蛇志》2016,(2):241-242
目的总结诊断学呼吸内科临床教学方法,以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方法对诊断学临床示教及技能操作等医学教育环节进行分析,不断总结改进。结果诊断学临床见习及技能培训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结论诊断学临床示教及技能操作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而基础结合临床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为医学生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蕴秀  王培昌  姚洁  闵嵘 《生物磁学》2013,(35):6981-6983
由临床检验专业人员承担的《实验诊断学》教学应以临床检验学为教学重点,案例的教学目标及学习重点应围绕临床检验基本原理,检验结果质量保证和检验结果影响因素三方面进行。案例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①选择质量保证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②选择物质代谢过程清楚,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明确的检验项目,如血糖;③选择在,临床检验中应用较多的方法,比如酶的连续监测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化痰方对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糖代谢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中心医院2018年05月~2021年0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以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清热利湿化痰方治疗。评估对比组间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糖代谢、血清MCP-1、IL-1β、HMGB1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8%(47/5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08%(3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中医症候包括口苦咽干、神疲乏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等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糖代谢指标水平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有降低,且观察组MCP-1、IL-1β、HMGB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8%(8/52)、9.62%(5/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化痰方对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纠正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状态,降低患者的不良中医症候程度,抑制MCP-1、IL-1β、HMGB1水平的表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郑瑞云  李洲  陶春凤 《蛇志》2022,(1):56-59
目的 分析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穴位埋线与黄芪建中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应用黄芪建中汤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胃脘痞满、肢软乏力、纳呆、口淡乏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96、26.514、20.059、19.335,均P<0.001)。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的病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8,P=0.008)。结论 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实施穴位埋线与黄芪建中汤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