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9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组成、结构及其维持机制已有许多研究, 但该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空间变异特征还缺乏认识。本文以古田山24 ha大样地(划分为24个1 ha小样地)为基础, 具体分析了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在1 ha尺度上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 (1)群落第一、二优势物种在各小样地之间变化不大, 但第三优势种变化较大; (2) α多样性变化中, 样地间木本植物个体数量变异最大, 物种丰富度其次, 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异性最小; (3)物种丰富度与植株个体数量、Pielou均匀度指数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与Shannon-Wiener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Shannon-Wiener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4)相邻样地间物种替代速率空间变异较大, 与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变化格局有明显差异。这些结果说明尺度对认识群落结构、探讨群落维持机制有重要作用; 由于森林群落是多尺度生态过程作用的结果, 大尺度样地可能有利于更好地揭示森林群落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162.
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是生物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利用西双版纳植物专著资料, 结合高分辨率的地形和气候等数据, 探讨了面积、边界限制和现代气候对西双版纳野生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密度海拔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1)物种丰富度呈单峰分布格局, 面积(81.9%)、边界限制(17.5%)和气候(60.0-69.3%)都不同程度地解释了物种丰富度的单峰格局; (2)利用幂函数种-面积关系计算的物种密度沿海拔大致呈减小的分布趋势, 气候的解释率降低为32.6-40.6%, 与边界限制无显著相关关系; (3)利用等面积高度带划分得到的物种密度沿海拔呈单峰变化趋势, 物种密度与边界限制无显著相关性, 但气候对物种密度的解释率为81.6-89.9%。研究结果有助于准确全面地理解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机制, 为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3.
内蒙古二连盆地额尔登敖包剖面(相当于伊尔丁曼哈组)的中始新世早期地层中新发现的一件标本显示其属于一个与ameghinornithid相似的种,代表了Ameghinornithidae在亚洲的首个记录。新标本具有外踝半圆形,缺失骨质腱桥,伸肌沟外侧具有大而平的结节,以及其他与ameghinornithid和似ameghinornithid鸟类共有的特征。内蒙古标本与欧洲最古老的ameghinornithids记录大体属同一时代(约48 Ma)。与同时期内蒙古哺乳动物群主要由亚洲类群组成兼有少量与北美有关的绝灭类群不同,这类鸟类中始新世时在北美缺失,而存在于欧洲和亚洲。加上埃及法尤姆早渐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似ameghinornithid鸟类,这类已经绝灭的鸟类的地理分布似乎比过去所认为的要广泛得多。  相似文献   
164.
以药食同源中药渣为试验材料,采用现代发酵技术,将中药渣转变为可在养殖行业使用的发酵饲料,实现中药渣无害化、资源化再利用。结果表明,中药渣制备发酵饲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外源添加15%~20%蔗糖,按照0.5‰~5‰的接种量(混合菌剂,包括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安琪啤酒酵母),与高湿药渣搅拌均匀后于常温下(25~37℃)密闭发酵2d后即可使用或长期存放。发酵过程及密闭存放过程中(1~60d)未出现明显的染霉菌等杂菌的情况。中药渣经过发酵,降低了粗纤维和灰分含量,同时增加了粗蛋白、各种有机酸等有益成分的含量,可作为发酵饲料在养殖行业中部分替代普通饲料。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本研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CO1)的一段保守区域作为DNA条形码技术的研究序列,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对中缅树鼩隆安种群和昆明种群进行分类鉴定的可行性。方法:对22只广西隆安树鼩和21只昆明树鼩样本的CO1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应用MEGA V5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及分析其遗传距离,采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中缅树鼩种群中,隆安种群、昆明种群和海南亚种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79%,种群间遗传距离为9.71%-13.59%,中缅树鼩与普通树鼩的种间遗传距离为20.43%-24.11%,存在条形码间隔。系统发育树显示:隆安种群、昆明种群及海南亚种分别聚为一小支,分支置信度高达100%。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有助于树鼩种群和亚种的分类鉴定,经CO1基因的测序分析证实广西隆安树鼩和昆明树鼩分属不同的种群。  相似文献   
166.
《菌物学报》2017,(12):1667-1673
将11种中药水提物分别加入孤苓核生柄孔菌液体发酵中,以生物量、胞外多糖和三萜类物质为指标,从中选出最佳中药、最佳中药浓度以及最佳中药浓度组合。结果表明,对孤苓核生柄孔菌生长与发酵产物影响最大的中药是何首乌和菊花2种。菊花对三萜类物质的影响较大,何首乌则对孤苓核生柄孔菌生长和发酵胞外多糖影响较大。孤苓核生柄孔菌发酵生物量达到最大(23.97g/L)的条件为添加何首乌水提物浓度15g/L;产胞外多糖的最佳(4.15g/L)条件为添加何首乌水提物浓度5g/L;总三萜类物质产量达到最高值(397.99mg/L)的条件为组合中药水提物:何首乌和菊花水提物浓度均为25g/L。  相似文献   
167.
崔娅铭 《人类学学报》2016,35(1):89-100
中面部的形态是个人识别的重要依据,并且长期以来都在各人种的形态对比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中面部骨骼形态复杂,骨骼表面不规则,很难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测量和比较。本文采用基于三维表面半标志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研究东亚现代人中面部的形态及其变异范围,并与其他各大地理位置中的现代人群的中面部形态进行对比,为人类演化和对比不同人群的形态研究建立基础数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面部形态能够大致区分各个现代人群,其中东亚现代人与除美洲印第安人以外的所有现代人的中面部形状之间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东亚现代人与澳大利亚和非洲的现代人中面部形状之间的差别最明显,而与欧洲和东南亚现代人的分布范围有部分重叠。东亚现代人群中面部的平均形状却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沿着正中矢状面的结构回缩,而两侧的结构向前方和两侧突出。而其他现代人群的中面部平均形状则呈现出相反的特征,即沿着正中矢状面的结构为突出,而两侧的结构回缩的特征。这些特点在东亚发现的化石人类标本中也有很高的发生率,这表明这些中面部特征在东亚人类进化的序列是连续的,并无受到干扰的迹象。  相似文献   
168.
西藏北部安多地区中侏罗统(巴通阶-卡洛夫阶)菊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从藏北安多地区中侏罗统发现较丰富的菊石类化石,巴通期的菊石有OxyceritesoppeliElmi,Ho moeoplanulitescf. homoeomorphus(Buckman),H. cf. acuticosta(Roemer), Choffatiacf. vicentiMangold, Siemiradzkiacf. matisconensis(Lissajous), Proceritessp., Neuquenicerascf. yokoyamaiKobayashiandFukada和Indosphinctessp.。卡洛夫期的菊石有Oxyceritescf. subcotarius(Oppel), Macrocephalites? sp., Homoeoplanulitescf. furculus(Neumayr),Indospinctes(Elatmites) cf. reveliMangold和Reineckeitessp.。其中Indosphinctes,Indospinctes(Elatmites),Neu queniceras,Siemiradzkia和Procerites等属(或亚属)在西藏北部地区为首次报道。安多地区中—晚巴通期和早卡洛夫期菊石动物群凸现较强的地方性色彩; 晚巴通期ORBIS菊石带和早卡洛夫期KOENIGI菊石带是藏北地区菊石动物群扩散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69.
安徽石台下、中奥陶统紫台组的牙形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中奥陶统紫台组以紫红色泥质灰岩、瘤状泥质灰岩为特征,具有稳定的空间分布范围,沿扬子台地东南缘呈条带状分布,与扬子台地上发育的湄潭组、大湾组等大致同期。作者研究了安徽石台栗阳柳树亭剖面紫台组的牙形刺,共描述19属23种,识别出四个牙形刺带,从下至上分别是Oepikodus evae带、Baltoniodus triangularis带、Baltoniodus navis带和Paroistodus originalis带,并可与同期笔石带对比。除扬子区外,紫台组还可与欧洲、阿根廷前科迪勒拉等地区的同期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70.
陇中黄土高原春小麦光谱反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3个春小麦品种(高原602、陇春8139和定西24)在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种植密度的光谱反射率及对应叶面积指数(LAI)和地上生物量,分析了其光谱反射的一般特征和红边参数特征以及光谱变量与LAI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波段内,春小麦冠层光谱表现为高原602>陇春8139>定西24,其叶片光谱表现为定西24>陇春8139>高原602;春小麦冠层光谱在可见光波段和中红外波段成熟期明显大于孕穗期,而叶片光谱在近红外波段孕穗期明显大于成熟期;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在近红外波段冠层和叶片的光谱反射率逐渐增加;冠层光谱的红边均具有"双峰"现象,从孕穗期到成熟期,冠层红边位置呈现"蓝移"现象;LAI和地上生物量与冠层光谱变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