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9篇
  免费   610篇
  国内免费   1131篇
  4720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518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1989—1991年对黄麻栽培种圆果种(Corchoruscapsularis)和长果种(C.olit-orius)选用了具有不同茎色和腋芽性状的材料做了6个组合,获得134株杂种F_1苗。但苗株发根不良,在移栽后两周陆续死亡,最后幸存RR-5×(BL×77-19)F_1组合中两株植株并开花、结果。F_1均有腋芽,表现为父本的性状;花果形状偏向母本;茎色红同双亲。这两株的F_2,茎色和腋芽性状分离成4种表现型:红茎或青茎有腋芽及红茎或青茎无腋芽。其中红茎有腋芽的生长较快。对种间杂交技术、亲本间的花粉与柱头亲和性、杂交花的胚珠受精情况及染色体构型等方面也作了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82.
对崇明东滩南部盐沼植物群落样方进行调查,基于现有17种高等植物,特别是8种常见植物的2×2联列表和植被盖度值,利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以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物种关联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方差比率(VR=0.61)的检验统计量W=48.61,落在 χ2 2个临界值区间之外,因此该区域盐沼植物群落内植物整体关联度表现为显著负相关;依据各优势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生境的主导因素,参考Spearman秩相关分析的结果,将它们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 芦苇、糙叶苔草-藨草-水莎草、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白茅-稗草.崇明东滩南部盐沼植物群落种间关系复杂,群落表现极不稳定,植物对于环境影响较为敏感.在明确物种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针对海三棱藨草的分布现状提出了相应种群的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3.
建立植物功能性状与群落动态之间的关联是功能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鼎湖山1.44 ha塔吊样地的两次调查数据, 通过采集样地内所有4,142株个体的6种植物功能性状, 对比分析了个体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和物种水平功能性状均值对不同垂直层次(灌木层、亚冠层和林冠层)个体生长的影响差异。首先, 分析了不同垂直层次下各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化趋势; 其次, 计算了不同垂直层次下各植物功能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水平; 最后,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植物功能性状、光竞争以及地下竞争对不同垂直层次树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不同垂直层次下的植物功能性状表现出明显的分异, 由灌木层至林冠层, 叶面积、比叶面积和能量供求关系指数显著降低, 而叶片厚度和叶片干物质含量显著升高; (2)不同垂直层次下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变异均大于种内变异, 且林冠层的种内功能性状变异均大于灌木层和亚冠层; (3)基于个体水平植物功能性状的结构方程模型较物种水平功能性状均值对生长具有更高的解释程度, 且个体水平植物功能性状的引入更有利于提高对灌木层个体生长的预测能力; (4)光竞争和地下竞争主要通过影响功能性状间接影响植物生长。由灌木层至林冠层, 同种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 异种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综上, 将个体水平植物功能性状纳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相似文献   
84.
我国北方植被指数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湿度对植被指数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NOAA-AVHRR数据中的植被指数(NDVI)和我国气象台站所监测的土壤湿度数据,对我国北方地区的NDVI与土壤湿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8年来,北方地区土壤湿度不同区域其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西北地区土壤湿度在增加,而华北和东北地区土壤湿度在下降。NDVI对土壤湿度的响应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我国西北地区植被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华北地区,敏感性弱的是东北地区;对于不同层次的土壤湿度,也表现为同样的区域特点。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敏感性减弱。这种敏感性也表现在不同季节变化上,春季华北地区土壤湿度对植被指数影响较大,其次是西北和东北地区,夏季和秋季北方地区土壤湿度与植被指数都有较好的相关性,以西北地区的相关系数最大,而冬季北方地区植被指数对土壤湿度都不敏感。  相似文献   
85.
玉米幼苗地下部/根间氮的循环及其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两个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原引1号(YY1)和综31(Z31)为研究材料,采用盆裁土培的培养方法,在正常供氮(HN,K0.15gN/kg干土)和低氮量供应(ON,0.038gN/kg干土)培养条件下对玉米幼苗植株体内氮的循环量及其他在地上部/根间的分配量进行了定量地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在玉米幼苗地上部/根间氮的循环量很高。低氮量供应使玉米幼苗植株吸氮量下降,根中氮的分配比例增加,同时地上部/根间氮的循环量也随之减少。与氮低效自交系Z31相比,氮高效自交系YY1幼苗中地上部/根间的氮循环量大、氮向根的分配量高,因而有利于其根系的生长,表现为根/地上部之比和部根长较高。这可能有利于其中后期对氮素的高效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CL腹腔注射小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第4、10周给予尾静脉注射移植UC-MSC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后血清学指标的改变和病理变化,观察UC-MSC对肝纤维化的疗效。结果:4周和10周进行治疗均可改善肝功能,减轻纤维化程度。结论:UC-MSC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胺碘酮诱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AIT)的临床进程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有完整资料的胺碘酮诱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参数、治疗方法和随访过程中的事件发生率进行评估,以和AIT相关的并发症如:死亡、心衰住院、中风、心律失常等作为观察终点.结果:32例病人中有1l例接受强的松治疗,但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恢复正常的时间和非强的松治疗组比较没有差异,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强的松治疗组具有较高的事件发生率.结论:胺碘酮诱发甲状腺亢进症具有较高的事件发生率,强的松治疗不能缩短血清甲状腺素恢复正常时间,反而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8.
利用钳位均匀电场脉冲电泳系统,从电泳的时间、角度、电压、转换时间间隔等方面优化电泳参数,确定了适宜拟青霉属内4种虫生真菌染色体DNA电泳的最佳条件。根据电泳及软件分析结果,估算出斜链拟青霉和环链拟青霉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型大小,即核型(karyotype)特征。通过进行拟青霉属内4种7株虫生真菌染色体DNA核型相关的比较和分析,表明拟青霉菌种间染色体数目差异较小,核型差异较大;相同菌种不同菌株间的染色体数、核型大小并不完全相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菌株间核型大小差异程度明显小于菌种间的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89.
随着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蛋白质组学已成为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之后的又一研究热点,寻找可靠的差异表达蛋白对于生物标记物的发现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准确、灵敏地筛选出差异蛋白已成为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针对该问题的研究方法众多,但这些方法策略的适用范围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基于质谱技术筛选差异蛋白的统计学策略可以分为3类:基于经典统计学派的策略、基于贝叶斯学派的统计检验策略和其他策略,这3类方法有各自的应用范围、特点及不足.此外,筛选过程还将产生部分假阳性结果,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对差异表达蛋白的质量进行控制,以提高统计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0.
大黄鱼紧密连锁α-和β-珠蛋白基因间序列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首鱼类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石首鱼科(Sciaenid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