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6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78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北京市老年人早餐行为状况,为对老年人进行早餐行为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海淀区、顺义区、密云区3个行政区共12个社区中随机抽取65~80岁老年人1 8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早餐行为调查。结果:共回收1 775份问卷,有效样本为1 764份(男性730名、女性1 034名),问卷有效率为99.4%。调查对象中过去1个月内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95.5%、不吃早餐的比例为2.6%。在城郊、不同文化程度、居住状况间老年人早餐食用频率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人早餐食物来源最主要是家庭制作(97.7%),其次是饭店或小摊(18.9%);早餐食物种类选择最多的为谷薯类(96.7%),其次为鱼禽肉蛋类(70.1%)、奶豆类(57.5%),蔬菜水果类选择比例最低(41.5%)。多数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较差(41.0%),其次为营养质量较好(37.7%),营养质量良好的老年人比例最少(21.3%)。结论:北京市老年人每天吃早餐的比例较高,但多数老年人早餐食物种类单一,且早餐摄入奶豆类,蔬菜水果类食物的比例较低,应重点针对男性、郊区、文化程度低、独居的老年人,加强有关早餐食物种类选择及营养搭配的宣传教育,使其形成科学的早餐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武汉市大学生冬季的饮水以及排尿情况,旨在为大学生的饮水健康提供参考数据,扩展大学生饮水的相关知识,提高大学生的饮水健康意识,促进大学生正确的饮水行为。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1月在武汉市抽取大学生468名参与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饮水知信行及排尿行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剧烈运动是否可以猛喝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反复煮沸的水是否可以长期饮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正确饮水方式(定时定量喝水、增加饮水次数)男生知晓率为88.24%、女生为93.27%;在最健康的饮品中,大学生首选白开水(75.68%),其次纯净水(19.59%),再次是自来水(3.38%),最后是碳酸饮料(1.35%);调查中大学生最主要的饮水知识获取渠道来源于网络(66.22%);每日平均饮水量的调查中,有78.15%大学生每日饮水量在1 500 mL以下,有43.95%女生每日饮水量在1 200 mL以下,46.15%的男生选择每日饮水1 200~1 500 mL,整体来看,男生饮水量较高于女生。对于饮水的大致温度,男生选择凉水的比例(17.19%)高于女生(7.62%),女生选择烫水的比例(17.04%)高于男生(4.52%)。性别样本对于每日的总排尿量、是否观察自己的尿液颜色,尿液颜色呈现出显著性(P<0.05),性别对于是否观察自己的尿液颜色呈现出统计学差异,男生选择是的比例(52.04%)高于女生(39.01%);性别对于尿液颜色呈现出统计学差异,男生选择无色透明的比例(18.55%)高于女生(7.17%)。结论:本调查只有21.84%的大学生的饮水量超过1 500 mL,说明大学生的饮水意识还需提高。在饮水知识获取情况上,大学生在校园宣传、专家讲座、课堂教学等方面获取的较少,说明学校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学校在饮水知识健康方面的宣传还需加强。大部分人对自己的尿液健康不够重视,需要加大这方面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63.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大鼠其自主活动和对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方法:8周龄健康雄SD(Sprague-Dawley)大鼠(n=30)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各15只。两组都皮下埋置微量渗透泵,模型组泵内灌注醛固酮,对照组泵内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大鼠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大鼠均存活,模型组都造模成功,切口愈合良好。模型组造模后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也高于造模前(P<0.05),两组造模前后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造模后的逃避潜伏期与穿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也少于造模前(P<0.05)。模型组造模后的自主活动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也高于造模前(P<0.05)。造模后模型组的鼠双微基因2(Mouse Double Microgene 2,MDM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后模型组的血清醛固酮含量都高对照组(P<0.05),血清钾离子、钠离子、肾素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大鼠伴随有血清钾离子、钠离子含量降低与MDM2蛋白的高表达,从而导致大鼠出现自主活动和学习记忆行为障碍。  相似文献   
64.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时间和不同疗程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大鼠动物学行为及促血管新生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2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高压氧组,每组各80只。采用胶原酶诱导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根据高压氧介入时间分为6 h介入组、1 d介入组、2 d介入组、3 d介入组等亚组。分别治疗1周、2周、3周、4周,采用Longa评分法、平衡木评分法、Berderson评分法评估大鼠动物学行为,采用qRT-PCR检测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结果:不同介入时间、不同疗程,脑出血组、高压氧组脑出血大鼠动物学行为评分、脑组织VEGF mRNA与HIF-1α mRNA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1周、2周、3周、4周,不同介入时间高压氧组脑出血大鼠动物学行为评分低于脑出血组,脑组织VEGF mRNA、HIF-1α mRNA表达高于脑出血组(P<0.05)。高压氧介入时间越早,治疗疗程越长,脑出血大鼠动物学行为评分越低,脑组织VEGF mRNA、HIF-1α mRNA表达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改善脑出血大鼠动物学行为、促进促血管新生因子表达,且以脑出血后6 h介入、疗程4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5.
寄主植物挥发性化合物往往对昆虫产卵场所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明确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众多寄主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挥发物能够引诱桔小实蝇雌成虫产卵,本研究对桔小实蝇3种寄主(番石榴、橙子和芒果)果实的挥发物进行了鉴定,并测试了相关挥发物对桔小实蝇产卵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寄主果实均能引诱桔小实蝇产卵并且β-石竹烯是3种寄主果实中共有的挥发物;Y型嗅觉仪和四臂嗅觉仪测试均表明低浓度β-石竹烯(9 μg/mL)对桔小实蝇雌成虫具有引诱作用,但高浓度β-石竹烯对桔小实蝇没有引诱作用;增加寄主番石榴果实中β-石竹烯的含量也会显著降低果实对雌虫产卵的诱集效果.本研究证实了特定浓度的β-石竹烯在桔小实蝇产卵行为中的作用,为开发该虫防治中的推拉策略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6.
栖息地破碎化、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着中华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的生存。目前, 中华鬣羚的行为研究还比较匮乏, 因此有必要构建中华鬣羚的行为谱及PAE (posture-act-environment)编码系统, 以期促进其基础行为资料的完善, 为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奠定基础。本文旨在: (1)参照国内常用的动物行为编码方法, 以“姿势-动作-环境”为轴心, 建立中华鬣羚的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 并随机抽取20%的中华鬣羚视频作为检测样本, 对行为谱的实际使用效果进行测试。(2)对中华鬣羚的行为数据进行统计并通过计算行为多样性指数, 分析各特定年龄组间的行为多样性差异, 检验特定年龄组与行为多样性指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1)通过区别和归类中华鬣羚的10种姿势、80种动作、9种环境、78种行为, 首次建立了中华鬣羚的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经测试, 该行为谱能够客观地对中华鬣羚行为进行识别和归类。(2)与亚成体和幼体相比, 中华鬣羚成体特定行为类型的行为多样性指数(Avariable)、绝对行为多样性指数(A)、相对行为多样性指数(r)和校正行为多样性指数(r-variable)均为最高; 中华鬣羚亚成体特定行为类型的行为多样性指数(Avariable)、绝对行为多样性指数(A)、相对行为多样性指数(r)介于成体和幼体之间; 中华鬣羚幼体的特定行为类型的行为多样性指数(Avariable)、绝对行为多样性指数(A)和相对行为多样性指数(r)最低, 校正行为多样性指数(r-variable)高于亚成体。(3)中华鬣羚行为谱可用于其行为学研究, 今后应获取繁殖行为的图像数据, 更新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4) 3个特定年龄组中华鬣羚的各行为多样性指数之间差异不显著(F = 0.013, P = 0.987), 从幼体到成体, 中华鬣羚的特定行为类型的行为多样性指数(Avariable)、绝对行为多样性指数(A)和相对行为多样性指数(r)随年龄的增大呈递增趋势。综上所述, 我们应深入研究中华鬣羚行为学, 为其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67.
我国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 认真履行野生动物保护国际义务, 积极鼓励公众参与, 以扩大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公众基础。已有文献多关注了公众的国内野生动物保护意愿, 鲜有文献关注公众对国际野生动物的保护意愿, 难以为促进公众参与国际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以全球旗舰物种非洲象(Loxodonta africana)为例, 结合非洲象保护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构建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框架, 通过线下和线上调研获取数据,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 从态度、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经验及个体特征五个方面, 分析了我国公众的非洲象保护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68.5%的公众具有非洲象保护愿意; (2)公众规范(系数为0.422)、过去经验(系数为0.253)、知觉行为控制(系数为0.160)、保护态度(系数为0.156)对保护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男性公众(系数为-0.054)的保护意愿低于女性公众; 居住在西部地区的公众(系数为0.066)保护意愿更高; (3)模型整体通过了拟合检验, 表明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本研究的政策建议如下: (1)明确政策导向作用, 提升公众的道德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 (2)加强宣传教育, 丰富公众知识经验, 培育公众积极的保护态度; (3)拓宽保护参与渠道, 提高公众知觉行为控制; (4)制定合理方案, 提升保护宣教等实践活动成效。  相似文献   
68.
被动游泳运动可诱发小鼠抑郁样行为,游泳环境的改变已成为抑郁样行为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之一。观察不同水质、水温及持续时间对被动游泳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肠道菌群组成与抑郁样行为的关系。通过不同条件下的被动游泳运动建立抑郁样行为小鼠模型。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其行为学变化;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小鼠肠道菌群进行分子生态学分析。被动游泳16周后,各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及糖水偏爱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而不动时间则有所延长。其中,室温海水游泳15 min小鼠体质量及糖水偏爱度降低程度最大,不动时间最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Chao指数、Shannon指数及PCoA分析均较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从门水平到属水平的丰度也发生不同程度改变。其中,室温海水游泳15 min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变化程度最大,并发生拟杆菌属、普氏菌属等多个菌属的富集以及乳杆菌属丰度的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也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果(P<0.05)。以上结果表明,被动游泳运动可导致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发生,其肠道菌群组成也发生明显改变;同时,菌群组成的改变会随着抑郁样行为的严重程度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69.
半翅目昆虫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是柑橘类果树重要害虫,主要以高渗透压的植物韧皮部汁液为食,是柑橘毁灭性病害——柑橘黄龙病(HLB)的主要传播媒介。柑橘木虱取食韧皮部汁液时自身进化出一套完整的渗透调节机制调节其体内渗透压,将体内过量摄入的糖类转化成长链寡糖并以蜜露形式排出体外。本文从柑橘木虱蜜露排泄行为、蜜露组成成分以及影响蜜露排泄的多个因素进行了论述,同时综述了可能参与柑橘木虱蜜露排泄行为的渗透调节基因。研究表明,柑橘木虱雌雄成虫及若虫在蜜露排泄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排泄的蜜露在颜色、纹路及组成成分方面均有不同;寄主植物、杀虫剂、病原微生物及天敌化合物均会影响柑橘木虱蜜露排泄行为。分子机制探究发现,α-葡萄糖苷水解酶、水通道蛋白及糖基转移酶基因等关键渗透调节基因可能参与调控柑橘木虱蜜露排泄行为。本文可为未来有关柑橘木虱蜜露排泄行为方面的研究以及为研制柑橘木虱防治新型药剂开发新靶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为揭示和探讨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繁殖前期的冲凉行为及其意义,在仿生态养殖环境条件下,采用定时定点观察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雄性成鲵的冲凉行为过程及姿势进行了观察记录,并分析了冲凉行为与年龄、求偶行为、繁殖成功率之间的关系.繁殖前期雄性成鲵表现出冲凉行为,冲凉行为与求偶行为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表现出求偶行为的6尾雄性成鲵有4尾成功参与了繁殖.冲凉行为可能促进了雄性成鲵精巢的发育,引发求偶行为,最终达到成功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