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2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236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406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300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43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58篇
  1991年   159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941.
以人工合成的微卫星序列 (GTG) 5,(GT) 8,(CAC) 5和人源小卫星 33 1 5作引物 ,扩增纵纹腹小的基因组DNA ,产生多态性DNA片段 ,回收了 8个表现个体特异性的片段。当用小的基因组总DNA探针与它们杂交时 ,其中 2个表现阳性 ,说明PCR方法扩增出的高变异产物含有重复序列。用含重复序列的个体特异性PCR产物作探针 ,与无关个体小基因组DNA的HaeⅢ酶切产物进行DNA印迹 ,获得了变异性较高的DNA指纹图谱。且通过对京白鸡家系分析表明 ,用小基因组DNA的PCR产物分离制备的探针所获得的DNA指纹图带能够稳定的遗传。因此 ,高变异的PCR产物可以有效地用作DNA指纹探针。  相似文献   
942.
黑斑侧褶蛙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测定了黑斑侧褶蛙成体的体长、体重、头长、头宽、眼径、鼓膜径、前肢长、后肢长等形态指标以及雌体的怀卵数量。黑斑侧褶蛙雌体的体长和体重显著大于雄体。其它局部形态特征指标与体长呈正相关,协方差分析表明,雄体的鼓膜径大于雌体,其余形态指标不存在明显的两性差异。黑斑侧褶蛙雌体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皆成正相关关系,表明黑斑侧褶蛙通过增加个体大小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943.
本研究中 ,构建了含有编码绿色荧光蛋白的改进型基因质粒pJPM5。用基因枪法分别把pJPM5和另一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SBG70 0转入水稻TNG6 7愈伤组织。用South ern杂交法证实了转基因的存在 ,而且表明多数转基因植株含有 1到 8个拷贝的转基因。取 2个月的转基因植株上的叶片用于分析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用SLM - 80 0 0荧光分析仪定量测定绿色荧光蛋白。多数转基因植株具有很高的绿色荧光蛋白信号。虽然水稻植株有少量自发荧光 ,但是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出的绿色荧光蛋白信号比植株的自发荧光强得多 ,其测定不会受自发荧光的太大影响。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借助观察分析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瞬时表达 ,本研究还发现基因枪法转化中 ,如果两枪的气压为90 0psi& 135 0psi,比两枪的气压都为 90 0psi或者 135 0psi更好 ,因其能使质粒进入更多的细胞。研究结果表明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以作为水稻 (甚至小麦、玉米 )转基因研究中的报告基因。研究还显示 ,MAR序列能明显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能力 (这一结果在另文讨论 ) .  相似文献   
944.
对粳稻农垦58经空间诱变产生的大粒型突变体进行大粒型性状的遗传分析和育种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大粒型突变体的籽粒大小(以籽粒体积表示)表现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大粒型突变体谷粒细长,具馨香味,外观品质优,对粳稻的亲和性好,是一个罕见的优质米资源。以大粒型突变体为供体,高产、外观米质差的晚粳推广品种为受体,采用不饱和回交结合分离世代糙米外观品质鉴定的方法,将大粒型突变体的优质性状导入晚粳背景,选育出外观米质优的晚粳新品系。对采用不饱和回交方法改良数量性状进行了讨论。 Abstract:The inheritance and utilization of a stable large-grain mutant,selected from the induced generation derived from japonica Nongkeng 58 after space treatment carried by recoverable satellite,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ain volume of the large-grain mutant was quantitative trait controlled by multiple genes.The large-grain mutant had characteristics of slender grain,favorable scent,high apparent grain quality and good compatibility with japonica,and can be used a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improving grain quality.When high yield japonica variety with bad looking quality was used as a recurrent parent to cross with the mutant and a procedure of a limited backcross combined with identification of brown rice quality in segregation generations was applied,some japonica lines with good looking quality were developed.The utility of the limited backcross method for improvement of quantitative traits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45.
中籼杂交水稻亲本多态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唐梅  何光华  裴炎 《遗传》2002,24(4):439-441
对15个籼型杂交水稻亲本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小,在0.0589-0.3305之间,平均为0.2033。15个亲本按类平均法可聚为两类,Ⅰ类为不育系,Ⅱ类为恢复系。其中Ⅱ类又分为两个亚类,Ⅱ-1不含明恢63血缘、Ⅱ-2全部含明恢63血缘。Ⅰ/Ⅱ-1与Ⅰ/Ⅱ-2间的遗传距离无明显差异,揭示恢复系的遗传基础较一致,这可能是当前的品种不能超过籼优63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高水稻的杂种优势,需丰富亲本的遗传基础,扩大其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946.
水稻空间技术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为探讨空间条件对水稻育种的影响,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水稻干种子,返地种植,考察分析了12个亲本品种后代的性状表现及遗传与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空间条件诱变的后代性状具有多样性变异和多向性遗传,且能稳定遗传,并有超亲遗传现象,诱变后代具有变异类型多、变异频率高、特殊突变体、育种周期短等特点。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空间技术育种,在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程序化、规范化、可操作性强的水稻空间育种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947.
杂交鹅掌楸的不定芽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1 植物名称 杂交鹅掌楸 (Liriodendronhybrid———L .chinense×L .tulipifera)。2 材料类别 春季的萌动芽。3 培养条件 不定芽的诱导培养基 :(1 )MS 6 BA1 .0mg·L-1(单位下同 ) KT 0 .5 IBA 0 .2 Vc5 ;(2 )  相似文献   
94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及mRNA基因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织进行染色,并经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对照组,TGF-β蛋白及TGF-β1mRNA小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极弱表达,肾小球内TGF-β蛋白及mRNA未见阳性表达,在系膜增生肾小球肾炎组织中,TGF-β蛋白在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呈强阳性表达,肾小球球囊壁及系膜区呈阳性,肾小球与肾小管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性差异(P<0.01),TGF-β1mRNA阳性表达位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和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mRNA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性(P<0.01)。结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炎时TGF-β蛋白及TGF-β1mRNARNA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性(P<0.01)。结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TGF-β蛋白及TGF-β1mRNA在肾小球与肾小管表达均显增高,进一步显示TGF-β在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9.
不同时期开沟施氮对水稻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开沟深施氮肥对水稻叶片、叶鞘和茎秆干重以及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孕穗期开沟深施氮肥处理比分蘖期开沟、穗分化始期开沟和不开沟处理的水稻叶片干重保持最大值 (2 .9g/穴 )时间长 ,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值 (LAI =8.9)后保持缓慢下降 ;叶鞘干重 (2 .7g/穴 )变化小 ;处理以后茎秆干重 (4.3g/穴 )稳步增加 .孕穗期开沟施肥处理的水稻生物产量(0 .73g·d-1/穴 )递增速度快 ,籽粒产量 (10 4 34kg·hm-2 )高 .与不开沟施肥相比 ,孕穗期开沟施氮对产量增加作用最大 ,为水稻开沟深施氮肥的最佳时期 ;其次为穗分化始期 ,分蘖期开沟施氮效果较差 ,但仍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  相似文献   
950.
在胞质型水稻雄性不育系IR66707A和IR69700A经离体培养而获得的136个体细胞克隆中,发现了温敏核不育突变5例。这类突变体在广州地区的自然气候下,早季至晚季前期表现为不育,晚季后期表现为可育。盛夏,在幼穗发育至花粉形成阶段对部分突变材料进行短日照处理,发现对短日照敏感的不育系农垦58S转换为可育,而供试的5例突变及另一对照培矮64S却与未经处理的材料一样仍表现为不育,表明它们的育性与日照长度的变化无关。在同一发育时期进行低温处理的结果显示,低温处理10d及10d以上者可发生育性转换,自交结实率在17.23%-42.19%之间,而未经处理的材料仍然表现不育,表明它们的育性转换与温度有关。以正常品种为父本与突变体杂交,F1全部为可育;F2可育与不育个体的分离比为3:1;以F1为父本与之测交,TF1代中可育与不育个体的分离比为1:1。遗传分析表明,这种温敏核不育突变为一对隐性核基因所控制。获得了由胞质型雄性不育变为胞核型雄性不育的突变体,这在体细胞克隆变异领域中是一种典型的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