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黄花杓兰云南中甸居群遗传结构及克隆多样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云南中甸的6个黄花杓兰( Cypripedium flavum )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水平、遗传结构及克隆多样性研究,其中两个居群用样方取样法分析其克隆空间结构.POPGEN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引物共产生104个位点,其中86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2.69%.黄花杓兰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物种水平上, He=0.2884, Ho=0.4312;居群水平上,P=64.59%, He=0.2449, Ho=0.3606),黄花杓兰居群的遗传分化不大( Gst=0.154),居群间基因交流较为频繁( Nm=2.7460).居群的克隆多样性水平高( D=0.9638-0.9960,G/N=0.83-0.96),同一克隆的分株相邻,克隆生长延伸范围狭窄.黄花杓兰居群之所以保持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与其既能通过实生幼苗增加基因的杂合度,又能通过无性分株把杂合体固定下来有关.  相似文献   
82.
萤火虫(鞘翅目:萤科)两性交流中的闪光信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外萤火虫两性交流闪光信号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萤火虫发光器因种而异,多数发出黄绿色萤光,闪光信号的频率、光谱、强度及其时空分布的闪光模式包含着两性交流信息。萤火虫闪光交流系统有两种分类方法,其一是萤火虫具两个类型的闪光信号交流系统,及系统和系统,前者多在旧大陆,后者多在新大陆;其二是萤火虫具6个类型闪光信号交流系统,即HP,LL,LC,PR,CR和LB型,其中PR型与系统相对应,HP型与系统对应。萤火虫两性交流闪光信号常因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外界物体的干扰使两性闪光交流的效率受到影响。萤火虫两性交流的闪光信号起源于鞘翅目的幼虫阶段,并起警戒天敌的作用,经过两性选择成为成虫两性交流的一种途径,进而成为新大陆的一些萤火虫间捕食猎物和逃避天敌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83.
细菌密度阈值感应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细菌通过复杂的信号传递系统进行着信息交流.细菌的密度阈值感应现象(quorum sensing,QS)是这一信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菌通过释放,发现,接受信号分子而实现这一途径.这些信号分子被称为自体诱导分子(autoinducers,AI).通过自体诱导分子细菌可以分辨细胞密度的大小,并通过控制基因的表达而调节细菌的数量.这一过程被称为细菌的密度阈值感应现象.通过这一机制,细菌可以调控整个细菌菌落的基因表达.细菌的密度阈值感应现象使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细菌可以像多细胞生物一样拥有许多作为个体细菌不可能拥有的特性.细菌的许多行为都受到密度阈值感应机制的调控,如共生现象,毒力因子的表达,耐药性的产生及生物膜的形成等等.研究表明正是通过这种密度阈值感应现象,无论是高度特异的密度阈值感应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密度阈值感应现象,实现了细菌与细菌之间的交流.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密度阈值感应现象的影响.竞争细菌及易感的真核生物宿主可以通过分泌破坏自体诱导分子或产生自体诱导分子抗体来破坏细菌的密度阈值感应系统而对抗细菌的入侵.  相似文献   
84.
印度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对外交流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拥有高等植物17500种,是世界著名的八大栽培作物起源中心之一。植被可分为8个区系,即喜马拉雅西部、喜马拉雅东部、阿萨姆地区、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马拉巴尔海岸和安达曼群岛。已建立6种原生境保护形式和229个基因库,长期保存植物遗传资源35万份,中期保存17.6万份。以科研为目的资源引进由印度植物遗传资源国家局(NBPGR)统一管理,对外提供由国家生物多样性总局(NBA)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索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E.coli)FtsZ(236-245)结构域两性螺旋特性对FtsZ组装和FtsZ-FtsA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克隆和定点突变技术,构建FtsZ及其突变体表达载体,亲和纯化获得相应目标蛋白;通过同源重组和Pl转导构建QN23-QN29菌株;利用活细胞成像观察FtsZ及其突变体的胞内定位特点;膜蛋白分离和Western blot分析FtsZ突变体的膜结合特性变化;非变性胶分离和体外聚合分析检测定点突变对FtsZ单体组装特性的影响;免疫沉淀和Far Western blot实验检测FtsZ/FtsZ~*-FtsA间的相互作用。【结果】FtsZ~(E234A/K)和FtsZ~(E241A/K)突变体的功能活性降低、备突变体在E.coli内不能正确定位和形成功能性Z环;E237A/K和E241A/K位点突变致备突变体聚合能力降低、FtsZ*-FtsA的相互作用减弱和FtsZ的膜结合特性变化。【结论】E237和E241是影响FtsZ(236-245)区域两性螺旋特性和FtsZ组装及FtsZ-FtsA相互作用的重要氨基酸。  相似文献   
86.
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间的信号交流及其与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从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间的信息交流出发,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自已的工作基础,对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对深入研究癫痫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7.
高山、河流与大海,从来都挡不住人们心底一种深深的渴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古代中国文明,形成并发展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内。但曾经有这样一条路,它跨越高山和沙漠,连通了古代中国与西方和周边国家。曾几何时,这条路上络绎往来着驮着食盐、瓷器、羊毛、玉石、丝绸的商队,一座座城市并因此而诞生在这条路的两边。夕阳下的天边,不断传来驼铃声,商人,僧侣,使者,  相似文献   
88.
目前最高分辨率的电泳──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是国际上80年代的新型电泳技术.利用一系列具有弱酸和弱碱性质的丙烯酰胺衍生物滴定时,在滴定终点附近形成的pH梯度并参与丙烯酰胺的共价聚合,从而形成固定的不随环境电场等条件变化的pH梯度,该方法具有比传统载体两性电解质等电聚焦更高的分辨率、更大的上样量.可用于分析和制备相近pI的蛋白质,多肽等.  相似文献   
89.
茉莉酸类化合物(jasmonates, JAs)可外源诱导植物产生抗虫防御反应.因此,JAs在植物生理及植物保护学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归纳了近20年来在约40种植物上外源施用JAs对鳞翅目、半翅目等植食者及其天敌所产生的生态影响,并从JAs诱导植物产生的直接与间接抗虫反应、诱导系统抗性、诱导方法、田间诱导抗虫表现、应用现状等方面对JAs诱导植物抗虫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同时,本文结合最新研究结果,从植物体内信号交流、JA信号途径节点调控等方面,对植物体内与JA途径相关的生长-防御“权衡”进行了综述.最后,本文对今后外源JAs诱导植物抗虫研究的发展方向与重点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促进相关研究及JAs田间应用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0.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本文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植物文化和植物资源的交流与发展,并就这一议题的进一步交流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