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限制酶介导的插入突变及其在丝状真菌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政逸  李德葆 《菌物系统》2001,20(1):142-147
  相似文献   
72.
以鸡羽毛为钓饵,对采自中国南方13个地区的39所医院土壤中的嗜角蛋白真菌富集培养。通过稀释平板法对土壤中可培养真菌进行分离,探究不同地区嗜角蛋白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并揭示土壤理化因子与嗜角蛋白真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不同地区医院土壤中共分离到嗜角蛋白真菌11 916株,隶属于4门,10纲,23目,42科,76属,各地区优势属不同,其中奈尼兹皮菌属Nannizzia、青霉属Penicill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为13个地区的共有属。在属水平上,重庆地区嗜角蛋白真菌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福建地区多样性及均匀度最低。Chao1和ACE丰富度指数表明,广东和江苏两地区的丰富度均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有机碳(OC)、pH、速效氮(AN)、全磷(TP)、有机质(SOM)、碳氮比(C/N)显著影响嗜角蛋白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其中AN与嗜角蛋白真菌多样性指数相关性最强,是影响可培养嗜角蛋白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主要因子。本研究结果揭示了13个地区的嗜角蛋白真菌群落组成、相对多度及优势类群皆存在差异且受到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该研究为了解嗜角蛋白真菌的种类和分布提供科学...  相似文献   
73.
法国在微生物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过去曾有几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例如Jacob-Monod模型为法国赢得荣誉。  相似文献   
74.
钟丽婵  范晓春 《菌物系统》1999,18(2):172-175
从Aspergillus niger T21分离到自发性的氯酸盐抗性株,再经氮源生长试验获得硝酸盐还原酶缺陷的niaD突变体N44。用含有niaD的质粒pSTA10转化N44,转化频率为5个/μg(转化子/DNA)。转化子的Southern印迹分析表明niaD基因同源整合到N44的染色体DNA中。pSTA10与含葡萄苷酸酶基因(uidA)的质粒pNOM102共转化N44,共转化频率为40%。共转化  相似文献   
75.
松材线虫病是破坏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最为严重的病害,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和破坏性,防治此种病害迫在眉睫。基于对物理和化学方式防治松材线虫的研究,对环境友好度最高的生物防治具有更广的研究前景。丝状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来源于自然,与传统的化学杀线虫药剂相比,对环境影响较小,针对松材线虫的致死作用更为专一,因此,从丝状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获得杀松材线虫活性产物并测定其结构和活性,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丝状真菌产生的具有杀松材线虫活性产物的结构、活性展开综述,发现近二十年共有57个活性产物被发现,且结构多种多样,活性差别较大,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领域的研究,本文对所有产物的结构和活性进行了系统总结,最后又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对松材线虫病的生物防治和丝状真菌杀松材线虫次级代谢产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光敏色素在细菌和植物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它们在真菌中的生物学功能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究光敏色素基因PaPhy1PaPhy2Podospora anserina有性生殖和无性发育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方法对P.anserina中2个光敏色素基因PaPhy1PaPhy2进行定点敲除,获得光敏色素基因缺失菌株ΔPaPhy1和ΔPaPhy2,并通过遗传杂交构建双重突变体ΔPaPhy1ΔPaPhy2;分析突变型菌株和野生型菌株在不同光照下有性生殖、无性发育、生长速率和活性氧代谢等方面的差异,明确光敏色素基因在P.anserina中的主要功能。【结果】白光和蓝光诱导P.anserina子实体的形成,ΔPaPhy在光照下产生子实体的数量减少,ΔPaPhy的生命周期延长。【结论】光敏色素基因与P.anserina有性生殖密切相关;ΔPaPhy的衰老延迟和活性氧代谢有关。本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光照对丝状真菌繁殖调控机制以及抗衰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7.
本文报道从南极乔治王岛26个样品中分离到60株丝状真菌,其中6个样品未分离到任何真菌,经初步鉴定有8属10个种。根据本次温度实验和该地寒冷的气候,只有桔灰青霉(Penicillium aurantiogriseum Dierckx),大毛霉Mucor mucedo(L.)Fres.)和毡状金孢霉(chrysosporium pannorum(Link)Hughes)在本地能生长繁殖。其中毡状金孢霉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8.
【目的】白腐菌Cerrena unicolor Y-G07是一种不产孢子的丝状真菌,其漆酶合成与生长相偶联。应用于单细胞微生物发酵的搅拌器并不适用于白腐真菌。在此,综合考虑溶氧效果和剪切力作用,研究不同搅拌器类型对白腐菌Cerrena unicolor Y-G07发酵生产漆酶产量的影响。【方法】针对Y-G07菌株生长过程需氧量大,且对剪切力敏感的特性,订制5种不同类型的搅拌器(径向流、轴向流等),在通气已控制在设备最大量程及转速优化的前提下,研究Y-G07在发酵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同类型搅拌器对菌丝生长形态、生长速度、溶氧情况、糖代谢和漆酶合成的影响。【结果】Cerrena unicolor Y-G07菌株对不同类型搅拌器产生的发酵液流态性质和剪切力敏感,表现在菌丝体的生长形态、细胞浓度差异较大,且生长周期改变,从而影响漆酶的合成。采用六折叶DT602搅拌器最有利于该菌株形成致密度合适的网状菌丝体,菌丝体细胞浓度高,断裂少、生长状况好,漆酶的单位产量可达690 U/m L,相对于普通使用的六叶平直叶搅拌器(448 U/m L)提高了54%。【结论】选择合适的搅拌器类型有利于好氧但对剪切力敏感的微生物发酵。  相似文献   
79.
Approaches to functional genomics in filamentous fungi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e study of gene function in filamentous fungi is a field of research that has made great advances in very recent years. A number of transformation and gene manipulation strate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applied to a diverse and rapidly expanding list of economically important filamentous fungi and oomycetes. With the significant number of fungal genomes now sequenced or being sequenced, functional genomics promises to uncover a great deal of new information in coming years. This review discusses recent advances that have been made in examining gene function in filamentous fungi and describes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80.
马艺源  张守梅  冯春辉  李伟 《菌物学报》2020,39(7):1291-1300
真菌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有关深海真菌研究逐渐增多,丰富了人们对海洋真菌多样性与分布特点的认知。本研究从菲律宾海盆深度约5 000m处采集沉积物样品16份,基于传统培养方法调查真菌多样性,并对部分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开展初步研究。共获得132个真菌菌株,隶属于2个门、10个纲、16个目、27个属和32个已知种;在属级水平上,青霉属、枝孢属、曲霉属是优势真菌。温度、盐度适应性实验表明,受测的16株真菌中,有7株菌表现出嗜盐性,即在45‰-60‰盐度条件下生长良好。酵母菌Udeniomyces megalosporus(OUCMBII170060)在30‰盐度和5℃条件下细胞增殖最快,表现出良好的耐低温与耐盐特性。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深海真菌资源及其多样性的认知,获得的特殊菌株为后续生理生化、遗传进化以及开发利用提供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