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8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东灵山植物群落的排序,数量分类与环境解释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相似文献   
992.
本文记叙了东濮地区井下奥陶纪牙形石16属32种(1新种、3未定种、4未定属种),识别出5个牙形石带,1个未建带,自下而上为1.Scolopodusflexilis带;2.Tangshanodustangshanensis带;3.未建带;4.Plectodinaonychodonta带;5.Aurilobodusserratus带;6.Microcoelodusasymmetricus-Belodinacompressa带。  相似文献   
993.
藏南聂拉木地区首次发现的早侏罗世Lithiotis生物岩礁,证明特提啼马拉雅地块于早侏罗世后期已开始向北运移。并且至少在早托尔斯已接近的或达到能够适应Lithiotios繁衍的低纬度区域。  相似文献   
994.
东灵山地区辽东栎的叶群体统计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东栎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优势种之一。本研究中,我们采用随机枝取样法,研究了东灵山地区辽东栎的叶群体的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不同个体,同一个体内部不同层次,叶数量动态趋势都基本一致。现叶期和叶落半衰期很短,现叶方式为爆发型。(2)不同个体间叶期差异很大,暗示在辽东栎种群内部或许存在有一定的遗传分化。(3)叶数量动态同气候因子变化相吻合,有利于辽东栎的碳获取。  相似文献   
995.
云南若干地区土壤放线菌区系及资源考察 X.滇东南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省文山、红河等地采集不同植被、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样品,用不同方法分离高温、中温放线菌,按国内外通用的方法进行鉴定。滇东南地区的土壤放线菌种类丰富,分离到了13个菌属,稀有放线菌的数量所占比例较高。原始森林中的放线菌种属最丰富。本文对该地区放线菌的生态分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6.
珠穆朗玛地区伞形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ime.  MG Tish.  AA 《植物分类学报》1996,34(1):1-11
Five species new for Chinese flora have been shown on the basis of the gatherings from northern slopes of Qomolangma Feng (Everest Mt. ). They belong to the genera Physospermopsis, Pleurospermum, Pimpinella, and Schulzia. A new genus, Oreocomopsis and its new species, O. xizangensis, have been described. Critical comments on these and some other South Xizang Umbelliferae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报道了红壤水体五湖水库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组成及其垂直分布与底质类型之间的关系。共计46种,平均密度883个/米2,平均生物量1.6386克/米2,其数量在不同底质类型中的分布形式为:淤泥>粘泥>硬泥。底质类型及其变化是影响五湖水库底栖动物数量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98.
何云玲  李同艳  熊巧利  余岚 《生态学报》2018,38(24):8813-8821
基于2000-2016年MODIS-NDVI数据,利用趋势分析法以及线性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云南地区植被月变化趋势、年际变化趋势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植被覆盖变化与主要气候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良好,年NDVI的平均值为0.55,其中NDVI较高值(> 0.8)区域主要分布于南部,而西北部和中部城市地区NDVI值较低;自2000年开始,研究区NDVI总体呈显著(P < 0.05)增加趋势,年NDVI的变化斜率为0.0036,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79.80%;不同季节(春、夏、秋、冬)和生长季的植被状况均呈良性发展趋势;湿润指数和水热综合因子在滇西北与NDVI多呈负相关,在滇中地区以正相关为主;春、夏、秋3个季节NDVI受降水影响较大,而冬季NDVI则受气温影响较大;受降水影响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受气温影响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滇西北、滇东北地区;NDVI在不同月份对气候因子的滞后时间存在差异,NDVI与当月气温的相关性强于与当月降水的相关性,植被生长对气温的响应无明显滞后效应,对降水存在3个月的滞后期。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复杂网络的长三角城市对外服务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钊  杨山  刘帅宾 《生态学报》2018,38(6):1964-1974
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重要空间载体,其空间组织形式正从个体城市集聚、等级性的中心地结构向多中心、嵌套式的群落结构演变。为刻画长三角地区城市在不同要素层面下形成的多层次群落结构及其状态,借助复杂网络分析工具,从城市群落的节点特征、垂直和水平结构、不同群落结构间的相互关联三方面实证分析长三角地区3类(生产性、生活性、公共性)对外服务流的网络结构特征。研究显示:1)长三角城市节点服务功能分化,节点层级性分异显著,生产和生活性服务网络的节点规模呈"长尾"分布,公共性服务网络的节点规模相对均衡;2)垂直结构上,3类对外服务网络的网络密度、网络效率、流量占比和空间分布各不相同;水平结构上,初步形成对外服务网络的专业化分工格局,部分城市突破区域界线,呈跨地域集聚组团的态势。3)较强的结构关联性存在于生产性和生活性对外服务网络之间,两者在中低度值的城市节点上具有一致性,呈联动发展格局;公共性对外服务网络与前两者的节点度值分异较大,促进了整体群落服务功能结构的丰富和完善。基于复杂网络的群落研究可以从多维结构的分析中寻求城市群落的分工协作和共生,为当前多核心、网络化的城市空间组织与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地形梯度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长江中游地区1995、2005、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基于修正后的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表,估算各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空间上总体呈山区高而平原低的分布格局,地形梯度分布特征明显.县域地形起伏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较为显著的对数关系,二者拟合优度为0.53;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地形起伏度上升而增加,2014年1~5级地形起伏度区从400.35万元·km-2增至554.57万元·km-2;研究期间随着地形起伏度增加,各级别内县域生态价值变化从下降型逐渐向稳定型转变.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看,受不同地形起伏度上土地利用结构改变及不同地类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差异的影响,随着地形起伏度的增加,食物生产、废物处理服务价值有所下降,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如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等)的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