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53篇
  74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从东方田鼠的部分BAC文库中筛选微卫星.方法 应用非放射性的菌落杂交方法和磁珠富集法从东方田鼠的BAC文库中筛选高质量的微卫星标记.结果 以地高辛标记的寡聚核苷酸(CA)20为探针,通过菌落杂交法从136个东方田鼠BAC克隆中筛选出杂交信号最强的20个阳性克隆.再将这20个阳性克隆分别通过链霉亲和素磁珠法构建亚克隆文库,从中选取400个经PCR鉴定为阳性的亚克隆进一步测序分析,共得到220个微卫星序列,阳性率55%.选取重复次数高,侧翼序列完整的微卫星序列设计74对引物,共有35对引物能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其中16对引物具有多态性.结论 成功且高效地从阳性BAC克隆中筛选出微卫星序列,这些微卫星和阳性BAC克隆可用于后续的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12.
略论东方白鹳的繁殖分布区域的扩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为远东特有鸟种.体长100~115 cm,体羽白色,初级和次级飞羽黑色,嘴长而厚重强直,脚红色,曾被视为白鹳(Ciconia ciconia)下之一亚种,后分立[1-6].东方白鹳与白鹳的主要区别在于体型明显为大,眼周裸出皮肤粉红色,嘴灰黑色至黑色而非红色.作者介绍何芬奇,男;研究方向:鸟类学.  相似文献   
113.
基于Web of Science(简称WoS)核心数据库检索了1998-2018年间百合属植物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从国家、机构、作者、期刊以及高被引文章等方面进行了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1998-2018年间共发表百合属植物文章1 058篇,2006年后中国发表文章数量居榜首并呈波动增长,中国科学院发表的文章数量在研究机构中排名第一。排名前2位的作者均来自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发文量及影响力最大的期刊是Scientia Horticulturae。发文量前10位的研究百合属植物的文章80%属于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研究热点集中于形态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向。近5年被引频次最多的高被引论文集中在百合属植物活性物质的功能验证、活性成分及其在营养健康方面的功效等方向,这些领域成为百合属植物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4.
为探讨海南特有种东方琼楠(Beilschmiedia tungfangensis)种群结构特征,在海南尖峰岭林区设置20.4hm2样地,从种群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东方琼楠种群径级分布呈倒"J"型,为增长型种群;2)在第Ⅲ级(DBH:10~15cm)时生命期望值最高,向大龄级和小龄级呈递减趋势;3)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呈凹型;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呈"V"型;4)不同分析方法均表明该种群呈聚集分布,且聚群强度较大;5)聚块性指数随径级呈"正余弦"变化。  相似文献   
115.
东方肉座菌EU7-22具有高产半纤维素酶的能力。根据已报道的同属里氏木霉及绿色木霉木聚糖酶,木糖苷酶相关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扩增出东方肉座菌内切木聚糖酶(XYNⅠ,XYNⅡ)及β-木糖苷酶(β-BXL)基因。序列经NCBIBlast分析:东方肉座菌xynⅠ基因与里氏木霉xyn1基因(X69573.1)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1%;xynⅡ基因与绿色木霉xyn2基因(EF079061)同源性最高达到93%;β-bxl基因与里氏木霉β-bxl1基因(Z69257.1)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内切木聚糖酶Ⅰ和Ⅱ均属于糖基水解酶家族11,N末端前19个氨基酸均为信号肽。内切木聚糖酶Ⅰ分子量为24.13kD,等电点为7.87,含有3个糖基化位点;内切木聚糖酶Ⅱ分子量为24.44kD,等电点为4.86,含有1个糖基化位点;β-木糖苷酶属于糖基水解酶家族3,分子量为87.27kD,等电点为5.49,N末端前20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含有8个糖基化位点。利用SWISS-Model对木聚糖酶,木糖苷酶蛋白质三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和模拟。对木聚糖酶和木糖苷酶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构建高效利用纤维素组份的工程菌株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6.
东方粉蝶幼虫有6条马氏管,每条管可以简易地分为四个部分:直肠导,迴肠纲,黄色段和白色段,所有这四个部分首要细胞的顶面都折叠形成微绒毛(特别是迴肠纲,其顶面进一步折叠形成微道),线粒体几乎延伸到微绒毛顶端。在基部,大量基膜折叠形成细胞内管道,向细胞顶部延伸。在细胞质中,有许多线粒体,糙面内质纲和空泡。每一个细胞的细胞核中有一些散的染色质物质,并且外形呈不规则形。在黄色段首要细胞中,有大量证明是由矿物质沉积形成的电子密集颗粒,及猜疑为微孢子原虫的细胞质囊球。上述每段可能具有的功能会在这报告中讨论。  相似文献   
117.
目的对影响东方田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fEF)分离和培养的因素进行探索,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室内繁殖饲养不同胎龄的东方田鼠胚胎分离成纤维细胞,通过原代和继代培养,分析比较不同胎龄、不同血清浓度、不同胰蛋白酶浓度等因素对MfEF分离及培养的影响,观察MfEF的生长形态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MfEF为贴壁型生长,细胞形态多样,呈梭形、不规则多边形;采用0.125%的胰蛋白酶室温消化12~13 d胚胎组织5 min,以DMEM培养基添加15%小牛血清分离培养MfEF的效果最佳;MfEF2~7代增殖最旺盛。结论获得了实验室分离、培养MfEF的有效方法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机制以及开展不同动物成纤维细胞间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8.
应用细胞工程技术选育四倍体龙牙百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二倍体龙牙百合鳞片为外植体,培养在添加2,4D,6-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不定牙与小鳞茎分化,建立了二倍体的体细胞无性系。用浓度0.02%~0.05%的秋水仙碱或再加2%~4%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处理二倍体小鳞茎、鳞片与愈伤组织均诱导出变异试管苗,通过多代筛选与增殖培养首次获得了变异苗无性系,选育出同源四倍体龙牙百合,其染色体数目为48(2n=4x=48)。同源四倍体苗粗壮,叶片宽而厚,小鳞茎增殖速度快,小鳞茎所含核酸、蛋白质、氨基酸、淀粉、脂肪、ATP及维生素B2的量均高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119.
东方次睾吸虫电镜研究(吸虫纲:后睾科)V.雌性生殖器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次睾吸虫雌性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卵黄-输卵管、卵模、梅氏腺和子宫)透射电镜 观察。卵巢内有不同成熟期的生殖细胞,成熟初级卵母细胞有几个靠近核的核仁样小聚体和许多沿 质膜的皮质颗粒。首次发现并描述卵巢和输卵管接合处(卵巢壶腹)的超微结构。输卵管上皮为纤 毛状。梅氏腺仅一种类型膜状小体细胞,经有微管支持的细小管道穿过卵模将膜状小体排入卵模腔 内。在卵黄-输卵管和卵模中有精子,卵模和子宫中有受精卵、虫卵(扫描电镜):大小 26. 05× 11.46-13.55μm,卵盖直径6.26-6. 89μp,卵壳表面布满膜状隆起。文中对卵巢和梅氏腺的超微 结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0.
该研究分析了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越冬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探究了越冬地气候条件对其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85—2011年,保护区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1 340±178)只,呈显著线性增长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种群数量与越冬当年11月份的平均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r=0.554,P=0.003,n=27),越冬初期较低的温度可能影响东方白鹳选择鄱阳湖作为长期越冬地的决策,而增加对长江中、下游其他湿地的利用。同时,越冬地气候条件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越冬初期以及越冬后期的气温变量与2~9年后的种群数量显著正相关。尤其是越冬初期10月份的气温变量与2~5年后的种群数量变化极显著相关,越冬后期2月和3月的气温变量分别与8年后和3年后的种数数量极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年前的10月平均最高温度、2年前的3月平均最高气温、4年前的10月平均最高温度、4年前的3月平均气温是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的显著预测变量,共同解释了种群数量年际变化的79.2%(R2=0.792,F=20.901,df=26,P=0.000)。越冬初期和末期可能是个体迁飞后补充能量和迁飞前积累能量的关键阶段,适宜的气温有利于成体的能量积累和幼体的存活,且东方白鹳性成熟年龄为2~6年,因此,越冬地气候条件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将会在2年后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