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721.
偃师市1998年东亚飞蝗大发生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平 《昆虫知识》1999,36(4):221-221
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gen)是农作物大害虫之一,1994年秋季,偃师市秋蝗曾大发生,秋粮欠收。以后的几年一直没有发生。1998年秋季,东亚飞蝗在偃师市南部丘岭地区的大口、庞村、李村等乡镇突然暴发,为害面积2000多hm2,其中有100多hm2玉米被吃成光杆,最大虫口密度每平方米有虫224头,单株玉米有虫20~30头。虫情发生后,经过迅速扑火,其本控制了为害。对于东亚飞蝗在非蝗区突然大发生的情况,比较少见,应引起高度重视。下面就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  相似文献   
722.
报道了采自中国广西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洞穴藓类植物中国新记录种——莫氏疣壶藓Gymnostomiella monodii P.de la Varde(丛藓科Pottiaceae)。该种的主要识别特征是:植物体细小;叶中上部边缘多具齿突,先端具短锐尖;叶中上部细胞一般具0~1(~2)个乳突状疣;芽胞棒槌状。中国目前分布的疣壶藓属植物共3种和2变种,并提供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723.
该文基于MaxEnt模型,利用获得的132个对齿藓属(Didymodon)植物在新疆分布的信息,结合RCP45 CO2排放情景下2050年和2070年的19个生物气候数据预测该属在当代、2050年和2070年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显示,最湿季平均温度、年平均气温、最干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是影响该属分布最主要的气候因子,其贡献率分别为33.6%、22.2%、16.4%和14.6%;模型模拟准确度高(AUC值达0.84);在当代气候条件下,对齿藓属植物的适宜生境面积占新疆总面积的38.51%;最适分布区域是中部的天山山脉、南部昆仑山脉的东部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与当代的分布预测结果相比,未来(2050年和2070年)该属适宜栖息地分布范围总体上呈现退缩趋势;退缩后的适宜生境面积分别占新疆总面积的36.56%和37.87%。温度和降水量可能是引起对齿藓属地理分布退缩的重要气候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气候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区苔藓植物物种分布的影响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24.
本文主要研究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ansis(Meyen)脑部的形态结构及其三维重建模型。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在光镜下观察了东亚飞蝗脑部的形态结构,其由前脑、中脑和后脑3部分组成。为了获得整只蝗虫的连续、完整的图像数据集,采用冰冻切片技术将冰冻包埋剂(OCT)包埋的飞蝗成虫做连续切片。然后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对飞蝗脑部的连续切片进行配准、分割,再用三维重建软件Image-Pro Plus(IPP)对分割后的脑部二维图像序列进行三维重建,构建出的飞蝗脑部三维结构模型可以任意旋转,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其结果为蝗虫生理和防蝗治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25.
为获得重组蝎昆虫毒素BmK IT,通过PCR方法在BmK IT基因的3′端融合了编码6个组氨酸残基的核苷酸序列,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TWIN1的内含肽 Ssp DnaB Intein基因下游的多克隆位点(MCS)。将获得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用Ni-NTA亲和层析柱从菌体裂解液中纯化了CBD-Intein-BmK IThis6融合蛋白,并在柱上诱导Intein自剪切,成功去除融合子CBD-Intein。通过Superdex 75凝胶过滤层析获得了纯度达95%以上的BmK IThis6蛋白,该蛋白不仅具有正确的二级结构而且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26.
2000~2005年对黄河滩区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天敌种类普查,调查结果显示,东亚飞蝗天敌104种,隶属6纲23目43科,优势种9种。评价了天敌对东亚飞蝗的控制作用,优势种为中国雏蜂虻Anastoechus chinensis Paramonow,在发生区内,对卵块寄生率为22.4%~56.5%,一般年份寄食率为36%。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 L.Koch在蜘蛛类天敌中占50%~70%,是蝗蝻期的重要天敌。发现不同植被覆盖度内的飞蝗天敌群落和数量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27.
森林田鼠族(Myodini)是䶄亚科(Arvicolinae)的重要类群,广泛分布于整个全北区及东洋区部分区域,该族目前存在的分类学问题是缺乏化石标本、短时间的物种分化、有限分子样本和部分类群采样困难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近年中国森林田鼠族的系统分类研究成果主要有:(1)绒鼠属(Eothenomys)的采样和系统发育研究基本涵盖了全部类群,发现1新亚属和4新种,分别为川西绒鼠亚属(Ermites)和石棉绒鼠(Eothenomys shimianensis)、金阳绒鼠(E.jinyangensis)、美姑绒鼠(E.meiguensis)、螺髻山绒鼠(E.luojishanensis),原来被普遍接受的黑腹绒鼠福建亚种(E.melanogaster colurnus)、中华绒鼠康定亚种(E.chinensis tarquinius)、西南绒鼠康定亚种(E.custos hintoni)被证实为3个独立有效种,滇绒鼠(E.eleusis)、丽江绒鼠(E.fidelis)的种级分类地位进一步得到确认;大绒鼠贡山亚种(E.miletus confinii)和黑腹绒鼠滇西亚种(E.melanogaster libonotus)实为克钦绒鼠(E.cachinus)的同物异名。(2)基于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支持恢复东亚䶄属(Craseomys)的属级分类地位,同时解决了䶄属(Myodes)的非单系起源问题;研究进一步证实山西䶄(Craseomys shanseius)应为棕背䶄的山西亚种(Craseomys rufocanus shanseius)。(3)高山䶄属(Alticola)的平颅高山䶄亚属(Platycranius)分类地位受到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质疑,该亚属的唯一物种平颅高山䶄(Alticola strelzowi)与高山䶄属指名亚属物种聚在同一枝;库蒙高山䶄(A.stracheyi)实为斯氏高山䶄(A.stoliczkanus)的同物异名。基于近年系统分类研究结果,目前中国森林田鼠族分布有5属共30种。  相似文献   
728.
该研究以纤枝短月藓为材料,利用RT-PCR和HiTail-PCR技术分别克隆得到纤枝短月藓LEA5基因的ORF和启动子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及耐盐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LEA5蛋白的保护机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LEA5基因包含267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88个氨基酸。(2)LEA5基因启动子序列为1 053 bp,利用PlantCARE在线工具预测顺式作用元件显示,该启动子不仅具有典型的CAAT box元件,还含有ABRE、MYB、MYC、MYB结合位点(MBS)等其他元件。(3)荧光定量分析表明,LEA5基因在纤枝短月藓不同时期和不同组织中都有表达。(4)LEA5蛋白的异源表达提高了大肠杆菌对盐胁迫的耐受性,表明LEA5蛋白可能在耐盐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9.
砂藓(Racomitrium canescens)是一种具有极强耐脱水性的苔藓植物,编码磷脂酶D的基因RcPLD能够在砂藓的脱水和复水过程中产生显著的表达响应,它可能参与了砂藓的强耐脱水性功能。该研究使用已克隆的RcPLD编码序列构建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过量表达转基因株系rcpld-oe,初步考察过表达株系的干旱胁迫耐受能力及其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RcPLD增强拟南芥抗旱性的机制。结果表明:(1)利用已克隆的RcPLD编码序列构建了植物中的过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RcPLD的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株系rcpld-oe,并获得了多个T_3代rcpld-oe纯合体株系。(2)在正常生长条件下,rcpld-oe株系T_3代纯合体植株比野生型拟南芥植株体积小,但营养生长期较长,抽薹较晚,莲座叶衰老速率较慢;在干旱处理条件下,rcpld-oe株系表现出比野生型拟南芥更强的干旱耐受能力。(3)在干旱胁迫处理过程中,rcpld-oe株系莲座叶的水分散失速率降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干旱对膜完整性的损伤和光合作用的抑制,但其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相对较小。研究发现,在干旱胁迫条件下,rcpld-oe植株莲座叶的水分散失速率和光合作用抑制程度显著降低,从而表现出明显强于野生型的干旱耐受能力,这为后续RcPLD功能的深入研究和更多砂藓抗旱功能基因的挖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0.
采用徒手切片法对新疆木灵藓属(Orthotrichum Hedw.)18种植物孢蒴上的气孔、茎和叶进行了比较解剖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木灵藓属植物茎横切结构形状稳定,由表皮和皮层组成,无中轴细胞分化;除半裸木灵藓(Orthotrichum hallii Sull.et Lesq.)外,其它种叶上部均为单层细胞;叶中部边缘外卷,叶细胞具有高度不同的分叉疣或单疣。在确定气孔显、隐型的基础上,茎和叶横切面的颜色、茎表皮和皮层细胞组成及细胞壁加厚程度、叶细胞疣的高度、叶中肋横切面的形状、中肋的宽度、细胞组成以及芽孢形态等特征可作为该属种间分类的依据。还根据18种木灵藓属植物孢蒴上的气孔显、隐型,及茎、叶的比较解剖学特征,编制了新疆木灵藓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