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分别在不同pH、含有不同金属阳离子及腐殖酸的脱氯自来水与蒸馏水中,研究了砂与金属氢氧化物修饰砂吸附与去除Polivirus 1(PV1)和Bacteroides fragilis phage(B.fp)的不同效果。结果显示,天然砂吸附病毒效率随水体pH的降低而增加,但当砂表面经氧氧化铝、氢氧化铁沉积修饰后,却在中性pH具有较高的吸附率。金属阳离子可促进天然砂吸附病毒,并随其浓度和价态的增加而增加,但对修饰砂作用不明显。腐殖酸对砂及修饰砂吸附病毒的影响也不同,修饰砂吸附病毒不受腐殖酸的存在及其浓度影响,而天然砂会因腐殖酸的存在及其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吸附病毒效率。在任一实验条件下,砂与修饰砂在自来水中的吸附病毒效率高于在蒸馏水中的吸附效率,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砂与修饰砂具有明显不同的表面结构特征,这是两者具有不同吸附效率的基础。从砂与修饰砂吸附PV1的效率高于B.fp的现象说明B.fp是一个更为合适的病毒去除指示生物。本实验结果表明了金属氢氧化物修饰砂可为传统的净水工艺提供高效的病毒去除过滤介质与途径。  相似文献   
62.
泥河湾盆地——东亚古人类文化摇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奇 《化石》2002,(4):5-7
越来越多远古人类遗迹发现表明 ,泥河湾盆地不仅是中国的奥杜韦峡谷 ,而且是东亚地区的奥杜韦峡谷。奥杜韦峡谷位于非洲坦桑尼亚 ,泥河湾盆地坐落在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的桑干河及其支流壶流河河谷 ,它们不仅都蕴藏丰富的古人类遗迹 ,而且彼此有着十分相似的地质环境变迁过程。在中华世纪坛历史年表上 ,首先刻录着的就有泥河湾盆地的小长梁早更新世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目前 ,中国报道发现早更新世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30处 ,其中25处分布在泥河湾盆地 ,例如位于河北省阳原县东谷坨村一带的沟底、马圈沟、半山、小长梁、仙台、东谷坨…  相似文献   
63.
熊源新 《广西植物》2001,21(2):103-105,T001
刺藓科 ( Rhachitheciaceae)为 Robinson1 964年从木灵藓科 ( Orthotrichaceae)中分出来的 1个小科。现知全世界有 7属和 1 5种 ,除刺藓 ( Rhachithecium purpusillum)外 ,均为热带 ,亚热带分布狭窄的属种 ,刺藓科在中国仅刺藓属 1种 ,分布于云南和四川。描述了首次采自贵州刺藓科的种类刺藓 ( Rhachithecium purpusillum)以及刺藓科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64.
高温胁迫下两种藓类植物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刘应迪  曹同  向芬  彭春晖 《广西植物》2001,21(3):255-258
在不同的高温胁迫条件下 ,对湿地匍灯藓 (Plagiomnium acutum)和大羽藓 (Thuidium cymbifolium)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及其与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 ,POD活性增加 ,二者成线形关系。在一定温度条件下 ,一般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POD活性增加。但是当超过一定的温度 (4 5~ 5 0°C)以及一定的处理时间 (4~ 6h) ,POD活性有所下降。结果还表明 ,湿地匍灯藓的POD活性显著高于大羽藓。而且在高温胁迫下 ,湿地匍灯藓 POD活性变化比大羽藓活跃 ,其变化幅度也比大羽藓大。  相似文献   
65.
中国东北产6种藓类植物的染色体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苔藓植物细胞学研究始于 2 0世纪 [1 ] 。我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自 1 988年开始 ,据 1 998年周云龙统计 ,国内学者共报道了 94种苔藓植物的染色体数目 ,其中苔类有 1 6科、1 9属、2 3种 ,5种为首次报道 ;藓类有 2 1科、37属、71种 ,2 7种为首次报道[2 ] 。这些研究为苔藓植物的系统学、生态学、遗传学等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资料和证据。1  材料和方法将采集的苔藓植物培养在室内北窗台上。取生长旺盛的茎尖用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预处理 5~ 7h,卡诺固定液 (纯酒精∶冰醋酸 =3∶ 1 )固定 ,95%酒精∶盐酸 ( 1∶ 1 )离析1 0~ 2 0 min后剥离茎尖…  相似文献   
66.
该文报道了采自新疆的木灵藓属中国2个新记录种——帕米尔木灵藓(Orthotrichum pamiricum)和细齿木灵藓(O.scanicum)。帕米尔木灵藓的识别特征为:叶尖钝,气孔隐型,多着生于孢蒴下部,外齿层齿片8对,干燥时蒴齿背曲,内齿层蒴条16,上部内曲;细齿木灵藓的识别特征为:叶尖部具细齿,气孔半隐型,蒴帽具分散的透明毛,内齿层和外齿层均16片,具8条黄色细沟,干燥时中部以上具沟。对这2种藓类的形态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及与其相似种的形态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绘制了每种的形态结构墨线图。木灵藓属植物在中国的新分布记录进一步表明,新疆地区富含生物多样性,并与中亚植物区系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7.
通过模拟高温和干旱处理,对喀斯特石漠化生境中南亚毛灰藓(Homomallium simlaense(Mitt.)Broth.Mitt)在胁迫条件下生理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亚毛灰藓在高温和干旱条件下,各项生理指标均与相对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丙二醛、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含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和含水量的降低而减少,但植株仍保持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以维持渗透压的平衡。在极端干旱和高温的条件下,南亚毛灰藓可通过降低生理活性,保持一定的可溶性糖含量度过胁迫期,同时丙二醛含量保持最低状态。高温和干旱处理结束后,进行复水处理,植株的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光合作用迅速恢复。研究结果表明,南亚毛灰藓适应干旱和高温的极端条件可能与丙二醛含量有关,但复水结束后丙二醛含量升高,胁迫反而增强,说明南亚毛灰藓对高温和干旱具有一定耐受性,原因可能与其长期生存于喀斯特的石生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8.
在改进的砂培体系中,甜菜多粘菌(Polymyxabetae)完成生活循环只需7天。利用砂培体系研究了多粘菌在不同pH值、光照、接种材料和接种量条件下,对寄主的侵染以及在其中繁殖的情况,研究了多粘菌完成侵染所需时间,侵染的游动孢子最初释放时间,游动孢子体外存活期和休眠孢子对温度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9.
70.
2003年8月—2005年8月,对无量山大寨子5个黑长臂猿群体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观察。当一个群体在早晨鸣叫或依次通过树冠时,记录群体的结构和组成。每个群体都由1个成年雄性、2个成年雌性及其后代组成。2003年8月平均群体大小为6.2只;到2005年8月,平均群体大小发展为6.4只,其中有2个亚成年雄性从出生群迁出,且有3只幼猿出生。 在3个群体(G1、G2和G3)中两个成年雌性都成功繁殖了后代。同一群体内两个成年雌性间无攻击或等级行为。2005年4月15日,当一只亚成年雌性进入G3的领域后,两只成年雌性对其进行追逐驱赶,并且干扰其与成年雄性配合进行二重唱, 成年雄性没有直接驱赶流浪的亚成年雌性,10天后这只亚成年雌性离开了G3的领域。亚成年雄性经常与群体其他成员保持一定距离,并且在出生地通过独唱练习鸣叫。黑长臂猿可能通过亚成年雄性和雌性的迁出,及成年雌性对外来流浪雌性的驱赶维持这种一夫二妻的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