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78篇
  100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报道中国蝽科(Heteroptera: Pentatomidae)3个中国新记录属:库蝽属 Cuspicona Dallas、赫蝽属Hermolaus Distant、昂角蝽属 Oncinoproctus Breddin,以及6个新记录种:绿库蝽 Cuspicona antica Vollenhoven、赫蝽 Hermolaus typicus Distant、笑曼蝽 Menida atkinsoni Distant、昂角蝽 Oncinoproctus griseolus Breddin、斑卷蝽 Paterculus aberrans Distant 和短线鳖蝽 Rolstoniellus malacanicus (Yang)。并给出各种的虫体背腹面照片和生殖节结构图。除绿库蝽的观察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所(IZCAS)以外,其余研究观察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研究所标本馆(NKUM)。  相似文献   
103.
跨太平洋生物入侵研究展望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跨太平洋生物入侵是当代最受关注、最具影响的生物学现象之一 ,这一过程导致并促进了新东亚 -北美间断分布格局 (与许多众所周知的古间断分布相对应 )的形成。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以及相关的生物类群 ,我们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1)哪些类型的物种参与或可能会参与跨太平洋生物入侵 ,2 )这些入侵种在入侵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以及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3)为了有效地监控生物入侵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研究入侵种及其原生和非原生生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对原产地和入侵地的这些物种进行比较研究 ,这些研究包括 :1)遗传学 ,2 )生活史 /形态学 (如 :个体大小、种子大小等 ) ,3)生态学 (如 :生活型 /生长型、传粉媒介和竞争对手等 ) ,4 )在原产地和入侵地的地理分布 (如 :分布区的大小、形状以及纬度等 ) ,5 )物理影响因子 (如土壤、水分和气候等 )。这些研究的目的在于 :1)确定外来种在其原生生境中影响其分布的限制因子 ,2 )了解入侵种能够在入侵地成功的原因 ,3)预测可能进一步发生的生物入侵 ,4 )为有效地监控和管理生物入侵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4.
本文研究了半翅目长蝽科盐长蝽亚科(Henestarinae)的外部形态,希图为长蝽总科复合体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资料。材料选用盐长蝽HenestarisoschaniniBergroth1919和卤长蝽EngistussalinusJakovlev1874,分别作为该亚科3个成员属中两个属(即盐长蝽属HenestarisSpinola1839和卤长蝽属EngistusFieber1864)的代表。文章还初步提出了该亚科的一些共有新征,并作了有关讨论,认为此分类单元为一单系群。  相似文献   
105.
报道了中国兰科2新记录种,大花大苞兰(Sunipia grandiflora (Rolfe) P.F.Hunt)及小花石豆兰(Bulbophyllum parviflorum C.S.P.Parish&Rchb.f.).  相似文献   
106.
Pachysandra is an eastern Asian-North American disjtunct genus with three species, two in eastern Asia (Pachysandra axillaris and Pachysandra terminalis) and one in eastern North America (Pachysandra procurnbens). Although morphological and cytological studies suggest a close affinity of Pprocumbens with P axillaris, molecular data from nuclear and chloroplast DNA regions have provided conflicting signals. In this study, we tested previous phylogenetic hypotheses using sequences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and chloroplast ndhF gene from multiple individuals of each of the three species. We also estimated the time of divergence between eastem Asia and eastern North America. Our results support the morphological and cytological conclusion that P procumbens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P axillaris than to P terminalis. The estimated time of divergence of P axillaris and P procumbens was 14.6±5.5 mya, consistent with estimates from many other eastern Asian-North American disjunct genera. The migration of Pachysandra populations from eastern Asia to North America might have occurred by way of the North Atlantic land bridge.  相似文献   
107.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asa是荔枝和龙眼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危害严重.该虫以若虫及成虫吸食寄主植物的嫩芽、嫩梢、花穗和幼果,成虫和3龄以上若虫是传播龙眼鬼帚病病原体的传病介体昆虫.本文综述了近60年来国内荔枝蝽的研究情况,旨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详尽的荔枝蝽研究现状,以期为该虫...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为掌握茶翅蝽Halyomorphahalys(St?l)的发生及为害特性,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测定了茶翅蝽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成虫的寿命及其繁殖能力,并研究了茶翅蝽若虫各龄期的形态特征。【方法】本文在温度(25±1)℃,湿度RH 70%±5%,光照周期16 L∶8 D的实验条件下,采用单头饲养法,测定了茶翅蝽从卵到成虫的生长发育历期、1-5龄若虫的形态特征,并通过新羽化成虫配对饲养测定成虫的寿命及雌虫的繁殖能力。【结果】茶翅蝽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为(44.98±2.54)d,其中卵的发育历期为(6.90±0.05)d,孵化率为96.06%;若虫总发育历期为(38.08±2.49)d,1-5龄历期分别为(5.41±0.17)、(9.17±0.15)、(6.73±0.16)、(7.46±0.49)和(9.28±0.32)d,若虫总存活率为59.97%;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30.80±2.41)d和(36.56±2.82)d;雌成虫产卵前期为11.80 d,持续产卵期为14.08 d,单雌一生平均产卵量为83.80粒。茶翅蝽1龄若虫色彩鲜艳,黄色、褐色或橘红色,体长为(1.93±0.03)mm,宽为(1.43±0.02)mm,足胫节黑色无白斑;2-5龄若虫主体均为黑色,2龄胸部背板黑色、无黄斑,足胫节黑色无白斑,体长为(2.52±0.05)mm,宽为(1.73±0.03)mm;3龄胸部背板黑色且有黄斑、无翅芽,足胫节黑色并带有白斑或白环,体长为(4.29±0.05)mm,宽为(2.93±0.06)mm;4龄翅芽开始显现延伸至后胸后缘,足胫节有白环,体长为(6.46±0.10)mm,宽为(4.46±0.08)mm;5龄翅芽末端近达腹部第2节后缘,足胫节有白环,体长为(9.25±0.19)mm,宽为(6.18±0.16)mm。【结论】在25℃下,茶翅蝽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为44.98 d,卵到成虫的存活率为57.60%,平均每雌产卵量为83.80粒。翅芽的发育特征及足胫节上是否有白色环纹是辨别若虫各龄期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在昆虫纲中,生命树计划正在以目级阶元中的分类单元为单位逐步推进.针对这一大的背景,以及高级阶元和种级阶元分子系统学研究间脱节现状,提出以rDNA簇为一组分子标记、并且在未来高级阶元系统发育研究中将目前选取少量代表类群的做法改为将尽量多的物种包含到一棵系统发育树中的建议.其中首先简要介绍了rDNA簇的结构及其中各分子标记在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随后以蝽类昆虫为例,有针对性地总结了rDNA簇中不同基因序列已有数据的丰富程度及其在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首次给出了蝽类昆虫28S rRNA近全长序列的二级结构模型.基于对18S rRNA和28S rRNA二级结构研究所积累的认识,强调了18S rDNA和28S rDNA内部不同区段之间变异模式和应用价值的差异,论证了未来在生命树构建中深化对rDNA簇中各基因进行联合应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0.
游兰韶  谌电周 《昆虫知识》1992,29(6):342-345
<正> 高梁长蝽Dimorphopterus spinolae(Si-gnoret)是湘鄂两省湖区重要的芦苇害虫,以芦苇苗期受害最烈,长势衰弱,枯黄死亡,对苇株生长和产量都有严重影响。空间分布型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