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4篇
  免费   1245篇
  国内免费   8865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550篇
  2022年   605篇
  2021年   742篇
  2020年   700篇
  2019年   765篇
  2018年   682篇
  2017年   769篇
  2016年   735篇
  2015年   746篇
  2014年   867篇
  2013年   824篇
  2012年   961篇
  2011年   977篇
  2010年   945篇
  2009年   981篇
  2008年   1098篇
  2007年   1009篇
  2006年   960篇
  2005年   682篇
  2004年   717篇
  2003年   588篇
  2002年   589篇
  2001年   474篇
  2000年   455篇
  1999年   396篇
  1998年   266篇
  1997年   334篇
  1996年   287篇
  1995年   287篇
  1994年   388篇
  1993年   306篇
  1992年   285篇
  1991年   237篇
  1990年   235篇
  1989年   291篇
  1988年   137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110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5篇
  1958年   1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中国眼镜蛇血清白蛋白的部分氨基酸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眼镜蛇血清白蛋白是一种酸性蛋白,等电点4.1±0.1,分子量70500。它能和同源的蛇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结合。生理条件下,白蛋白和~(125)I-神经毒素分子结合比为1:8±1。白蛋白的存在可使小鼠对蛇毒的耐受性成倍提高,并显著抑制心脏毒素的溶血作用。对白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研究有助于白蛋白-毒素作用机理的研究,并揭示眼镜蛇的自我解毒功能。  相似文献   
72.
影响根瘤菌竞争结瘤的生态学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武 《生态学杂志》1992,11(4):50-54
根瘤菌的发现并确证其共生固氮作用已逾100年,根瘤菌剂的制备和应用也已超过半个世纪,实践效果有目共睹。如美国对豌豆根瘤菌、三叶草根瘤菌和大豆根瘤菌的应用以及澳大利亚对三叶草根瘤菌的应用都取得显著成绩。我国在豆科作物和豆科绿肥上应用根瘤菌接种措施已有30余年历史,采用筛选的优良菌  相似文献   
73.
用Cu~(2+)(引发氧化修饰)和脂质过氧化降解产物丙二醛对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修饰,分别测定了巨噬细胞系P~(300)D_1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两种被修饰LDL的结合量(包括内移量)和降解量。结果显示:LDL经氧化修饰和丙二醛修饰后被两类巨噬细胞的结合量与降解量均高于正常LDL,在修饰程度相近(琼脂糖电泳迁移率相近)时,两类巨噬细胞对氧化修饰LDL的结合量与降解量高于丙二醛修饰的LDL。竞争性抑制结果显示,丙二醛修饰的LDL和乙酰化修饰的LDL均可部分抑制巨噬细胞对氧化修饰LDL的结合与降解。  相似文献   
74.
本文直接用亚油酸为材料,利用ESR自旋捕集技术和紫外分光技术,分别检测了脂质过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自由基产物L·和共轭二烯结构,对Cu~(2+),Cu~(2+)/Vit C起动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it C自由基,Cu~(2+),Cu~+都不能起动纯的亚油酸的过氧化;Cu~(2+),Cu~+可以使含有部分过氧化成份的亚油酸继续氧化。  相似文献   
75.
采用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将本实验室从中国人胎肝细胞染色体DNA中发现和分离的IFN-α1/158V基因的原始克隆,改造成适于进行非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的结构形式,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测得重组IFN-α1/158V的抗病毒活性为1.9×10~7单位/升菌液。随后又采用以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为主的纯化流程对表达产物进行初步纯化,获得了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呈现单一条带的纯化产物。  相似文献   
76.
森林土壤氮转化的微生物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林型下土壤(A+6层和A_1层)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在森林土壤氮转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林型下土壤具有不同的固氮作用、反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速率,即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已经证明,固氮作用主要存在于森林土壤的A_1层,反硝化作用主要存在于A_0层。森林土壤存在2种硝化作用过程,即由自养微生物所引起的自养硝化作用过程和异养微生物所引起的异养硝化作用过程。它的存在与林型有关,某些森林土壤中这2种硝化作用过程都存在,如针阔混交林下的A_0层和A_1层。有些林型下土壤,则以异养硝化作用过程为主,如针叶林的A_0层。  相似文献   
77.
苏联工业微生物学研究与开发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明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6):374-376
  相似文献   
78.
首报宛氏拟青霉引起肺部感染的真菌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报一例由宛氏拟青霉引起肺部感染的真菌学鉴定。从患者痰和肺泡洗液中分离得到的这株宛氏拟青霉(GN8710)主要特征有:①本菌于察氏、沙堡氏培养基中26℃生长良好。②培养物镜检可见分生孢子梗上生出单个瓶梗或多个瓶梗形成帚状枝,瓶梗细长着生卵圆形孢子,形成长链。③培养早期菌丝可产生球形巨孢子。本菌可引起条件性致病。  相似文献   
79.
本文研究了D-葡萄糖两步串联发酵中前一步菌株的发酵产酸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有D-葡萄糖、适量的玉米浆、碳酸钙和磷酸盐的培养基中,摇瓶培养48小时,一株葡萄糖酸杆菌突变株SCB611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25—3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25%左右;另一株欧文氏菌突变株SCB247可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45—50mg/ml,克分子转化率为40%。随发酵时间适当延长,2,5-二酮基-D-葡萄糖酸可逐渐增高。温度28℃,种龄15小时,接种量10%及良好的通气条件,有利于菌株产生2,5-二酮基-D-葡萄糖酸。  相似文献   
80.
对菌物学进展的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裘维蕃 《真菌学报》1991,10(2):81-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